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回避程序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回避程序

法律规定的关于请求、决定回避及对不服驳回回避申请进行复议的步骤和程式。包括回避申请的提出、回避的决定、回避的复议和回避的效力等。(1)回避的提出。回避的提出,可以是自行回避,也可以是指令回避或申请回避。在刑事诉讼的各阶段,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都可以提出回避申请。公安司法机关也有义务告知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申请回避。(2)回避的决定。无论自行回避,还是申请回避,回避决定都由特定的组织或负责人作出。根据《刑事诉讼法》第30条、第31条及有关机关的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分别由法院院长、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法院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书记员、鉴定人员和翻译人员的回避,根据其履行职务的不同,分别由侦查机关负责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人民法院院长决定。有权决定是否回避的组织和负责人如果认为回避申请不具有法定的回避理由时,有权作出驳回回避申请的决定。(3)回避的复议。驳回回避申请的决定作出后,有关机关、组织应当告知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申请复议一次的权利。如果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而提出复议要求的,在侦查阶段,决定机关应当在3日以内作出复议决定并通知申请人;在审查起诉阶段,应当报请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决定;在法庭审理阶段,合议庭应当宣布休庭,待作出复议决定后,再进行法庭审理。(4)回避的效力。对侦查人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侦查人员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在侦查过程中,对鉴定人员、书记员和翻译人员提出回避的,是否停止他们的诉讼活动,适用侦查人员的规定。在复议期间,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侦查人员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被决定回避的公安机关负责人、侦查人员、鉴定人、书记员和翻译人员,在回避决定作出以前所进行的诉讼活动是否有效,由作出决定的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决定。


回避程序

为了维护行政处理等行政行为的公正无私,与该行政行为所涉事项有利害关系的行政工作人员不得参与该行政行为的程序制度。多适用于具体行政行为。通常适用于(1)行政行为的利害关系人,或者是该行政行为相对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物近亲属;(2)与行政行为所涉事项的其他人有各种特殊关系,可能使行政工作人员同情或倾向管理相对人并作出偏颇的处理,或可能使其作出对相对人不利处理的,也应当适用回避程序。回避的提起,有行政工作人员自行回避和依相对人申请回避两种。鉴于我国行政运行的特殊性,有关监督机关或行政主管机关发现行政人员与行政事件有利害关系的,可以作出决定,责令有关行政人员回避。对于回避与否的决定不服的,相对人一方或行政人员,可以提出申诉。

回避程序

处理回避问题的法定诉讼程序。在军事刑事诉讼中,无论是军事司法人员等自行提出回避,还是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申请回避,都必须经过有权决定回避的人或组织依法决定。对于军事审判人员、军事检察人员和军事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他们所在的军事法院院长、军事检察院检察长和军事保卫部门负责人决定;军事法院院长的回避, 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军事检察院检察长和军事保卫部门负责人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军事检察院检察长和军事保卫部门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军事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在对回避尚未依法作出决定前,诉讼程序一般应暂停进行,待对回避问题作出决定后,再继续进行。但是,对军事侦查人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军事侦查人员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0: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