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四诊合参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四诊合参

辨证过程中,必须把望、闻、问、切四诊所得的材料进行全面的分析综合,才能确切地判断疾病的病机所在、寒热虚实、标本缓急,正确地指导治疗。要防止片面夸大某一诊法的作用,以一诊代替四诊。

四诊合参

四诊即望、闻、问、切四种诊法。在临床上把通过四诊得来的资料加以归纳,综合分析,得出诊断,即称“四诊合参”。

四诊合参

指在辨证过程中,把望、闻、问、切四诊所得的资料,互相参照,综合分析,以做出正确的诊断。

四诊合参sìzhěnhécān

辨证过程中, 必须把望、闻、问、切四诊所得的材料进行全面的分析综合, 才能确切地判断疾病的病机所在、寒热虚实、标本缓急, 正确地指导治疗。要防止片面夸大某一诊法的作用, 以一诊代替四诊。

四诊合参

四诊合参

四诊合参是在辨证过程中,根据审察内外和辨证求因的原则,把望、闻、问、切四诊所得的有关病史、症状、形色和脉象等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全面的分析综合,以观察和了解病情的变化,才能确切地判断疾病的病机所在,以防止局限性和片面性,藉以判断疾病的标本缓急,作为辨证、立法、用药的依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 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意即指精通检查疾病方法的医生,察视患者的颜色和切其脉搏时,首先要辨别其阴阳。审察颜面色泽的明暗变化,可以知道病变的部位;观察患者呼吸的缓急,听声音的粗细,可以知道痛苦的程度;诊察四时脉象的不同,可以知道疾病所属的脏腑;按尺肤的凉和热,粗与细,切寸口脉搏的浮、沉、滑、涩,可以知道疾病产生的原因。根据这些材料,对疾病进行治疗,就不会产生错误。做出的诊断,也比较正确。这就提示了诊断疾病,必须很好地运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诊断方法,来辨别疾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然后才能获得正确的诊断,《脉要精微论》又说: “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五,决死生之分”。更指出临证时必须从整体出发,把脉诊和望、闻、问等诊法结合起来,尽量做到全面一些,不能有所偏废,才能取得较完全的正确诊断。《玉机真藏论》说:“凡治病察其形气色泽,脉之盛衰,病之新故,乃治之,无后其时”。阐明临证必须观察形、气、色、脉结合病史进行综合分析疾病机转的重要性,体现了中医诊法的整体观念。四诊合参的根本意义,是防止诊断工作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比较色、脉、症的关系,确定它们的真假逆顺,主次缓急,提供辨证的准确依据。具体来说,可分为色脉合参与脉症合参,分述于下:
色脉合参
指在四诊中把病色和脉象参合对照的方法。一般来说,色脉表现一致为顺,色脉表现不一为逆。例如,患者面赤唇红、舌红苔黄等,都是热邪亢盛的病色,若出现洪数的阳脉或滑数的实脉,就是色脉一致,说明邪气虽盛,但正气尚足,故为顺证,预后较好; 但若见上述病色而出现细数的虚脉或沉伏的阴脉,色脉就不一致,说明邪盛正虚,热伤阴津,或邪已内陷,故为逆证,预后较差。又如数脉为热,赤色亦主热,当脉数而面色苍白,或面色潮红而脉微弱,都是色脉相反的逆证。
脉症合参
指在四诊中把脉象和其它形症参合对照的方法。从脉症的相应与相反,以辨病情的顺逆,脉症相应为顺,相反为逆。如病属有余之症,脉应浮洪数实,是谓脉症相应,为顺证;若反见沉细微弱脉,是谓脉症相反,为逆证。《景岳全书·脉法》: “凡内出不足之证,忌见阳脉,如浮洪紧数之类是也。外入有余之病,忌见阴脉,如沉细微弱之类是也。如此之脉,最不易治。”又“凡有余之病,脉宜有力有神,如微涩细弱而不应手者,逆之兆也。凡不足之病,脉宜和缓柔软,若洪大搏击者,亦为逆也。”又“凡暴病,脉来浮洪数实者为顺;久病,脉来微缓软弱者为顺。若新病而沉微细弱,久病而浮洪数实者,皆为逆也。凡脉证贵乎相合,设若证有余而脉不足,脉有余而证不足,轻者亦必延绵,重者即危亡之兆。经曰:脉小以涩,谓之久病,脉浮而滑,谓之新病。故有余之病,忌见阴脉; 不足之病,忌见阳脉。久病忌见数脉,新暴之病,而见形脱脉脱者死。”在脉和症相逆的情况下,哪一方反映疾病的本质,这就必须明辨它们的“从”、“舍”关系。何梦瑶在《医碥》中说:“凡脉证不相合,必有一真一假,须细辨之。如外虽烦热,而脉见微弱者,必虚火也;腹虽胀满,而脉见微弱者,必胃虚也。虚火、虚胀,其堪攻乎。此宜从脉之真虚,不从证之假据也。其有本无烦热,而脉见洪数者,非火邪也; 本无胀滞,而脉见弦强者,非内实也。无热无胀,其堪泻乎?此宜从证之真虚,不从脉之假实也。如寒邪内伤,或食停气滞,而心腹急痛,以致脉逆沉伏,或促或结,此以邪闭经络而然。既有痛胀等实证可据,则脉之虚乃假虚,当从证不从脉。又若伤寒四肢厥逆、寒战,而脉见数滑,此由内热格阴。何以知之? 以病由传经渐致,并非直中阴经,从无热证转寒之理。既有数滑之脉可据,则外证之虚为假虚,亦从脉不从证也。”这是通常所说的舍脉从症与舍症从脉的方法。总之,诊法是四诊并重的,但其中望色和切脉较为重要,所谓“能合色脉,可以万全”。但并不等于说闻、问、诊就不重要了。正如《素问·疏五过论》所说“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征四失论》说:“诊病不问其始,忧患饮食之失节,起居之过度,或伤于毒,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病能中”。故在临证上,必须从整体出发,不能片面地只用某一种诊法。这一点是应该明确的,否则就不能达到既全面又正确的诊断目的和要求。

☚ 按诊   诊法之研究 ☛

四诊合参sì zhěn hé cān

synthesis offour diagnostic methods; comprehensivediagnosis by four methods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8: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