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四川曲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四川曲艺

四川曲艺

成都的地方曲艺早在汉代以前就很流行了。唐宋时期,说唱艺术有了进一步发展,到了清代,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四川曲艺品种逐渐形成。民国时期,成都出现了专门的曲艺书场,当时最有名的演出场地有“芙蓉亭”、“锦江茶楼”等。20世纪30-40年代,成都曲艺界涌现了李德才的扬琴、贾树三的竹琴、曾炳昆的评书和李月秋的清音等四大名演员,被誉为四川曲艺界的“四绝”。成都曲艺一般不在大型正规剧场演出,多在茶楼、酒肆、书场、甚至街头巷尾群众集中的地方表演。
四川扬琴:说唱时以扬琴为主要伴奏乐器,因而得名。扬琴演员最初主要是盲艺人,后来逐渐普及成为四川地区的主要曲艺品种。扬琴艺人用情真意切的演唱和扬琴伴奏来描绘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表述人物喜、怒、哀、乐的变化,因此被誉为有“坐地传情”的功效。
四川竹琴:原是道士游历四方劝善说道的一种演唱艺术,原名四川道琴。因它以竹筒鼓和简板、哑铃为伴奏乐器,民国初年始称竹琴。竹琴的演唱形式多样,有一人自打自唱的,也有四五个人一起坐唱的。
四川评书:是一种以说为主的演唱艺术,明代以后流行四川各地。四川评书与北京评话、上海评书、扬州评书齐名。说评书的艺人借用桌子、醒木、折扇、帖子等作道具,以生动的语言表演吸引听众。评书有“清棚”和“雷棚”之分,清棚偏重文采,讲究“声、才、辩、博”的基本功,雷棚则偏重声腔和动作表演。
四川清音:一种叙事体的说唱音乐,大约在清代乾隆年间由民歌小调发展而成。因多用月琴伴奏,所以民间又称唱月琴、唱小曲、唱琵琶。清音一般为一人演唱,演唱者左手击板、右手击打竹鼓以掌握节奏。如另有伴奏时,伴奏者有时也帮腔几句。

☚ 川剧   变脸 ☛
0001664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