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四君子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四君子汤sì jūn zǐ tāng

旧时摇宝赌行谓四只骰子。《切口·摇宝赌》 : “四君子汤: 四只骰子也。”

四君子汤

补养剂之一。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党参60克、茯苓60克、白术(炒)60克、甘草(炙)30克。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亦可煎汤灌服。马、牛150~200克:猪、羊50~100克。功能益气健脾。主治脾胃气虚。证见体瘦毛焦、精神倦怠、四肢无力、草料减少、舌淡苔白、脉细弱者宜用。方中党参益气补中,为主药; 白术健脾燥湿,为辅药;茯苓健脾渗湿,为佐药; 炙甘草益气和中,为使药。四药合用,有补中气、健脾胃之效。
本方为补气基本方。有调节神经系统,拮抗乙酰胆碱和组织胺的作用,使已紊乱的胃肠功能恢复正常:能升高肝脏糖元,增加能量;促进骨髓造血功能,加速红细胞生成;调整血液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内分泌腺的活动。
临证常用的补气方, 多由本方衍化而来。脾虚兼气滞者,用本方加陈皮以理气化滞,名为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本方加陈皮、半夏以理气化痰,名为六君子汤(《医学正传》),治脾胃气虚兼痰湿。再加木香、砂仁以行气止痛,降逆化痰,名香砂六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脾胃气虚,寒湿滞于中焦,腹胀或拉稀。本方加诃子、肉豆寇,名加味四君子汤(《世医得效方》),主治脾虚泄泻。

四君子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方。又名白术汤。人参、炙甘草、茯苓、白术各等分。为粗末,每服二钱,水煎服。功能甘温益气,健脾养胃。治荣卫气虚,脏腑怯弱,心腹胀满,不思饮食,肠鸣泄泻,呕哕吐逆。方中人参补益中气为主;辅以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兼以祛湿,使湿去脾自健;甘草养胃和中。合以益气补中,健脾养胃,则诸症可除。实验研究:本方能调整胃肠功能;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使失血动物血象中的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多,并可促进网织红细胞转化为红细胞。

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

中医方剂名。出自《和剂局方》。药物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功效:益气健脾。主治:脾胃气虚,面白乏力,食少便溏,疮疡不愈,胎患内障等。备注:本方为补气基本方剂,加减变化以别立补益方名者较多。本方加陈皮名异功散,治脾气虚兼滞之胸脘胀满;加半夏、陈皮名六君子汤,治脾气虚兼痰湿之气短咳嗽,月经量少、不孕等;加半夏、陈皮、木香、砂仁名香砂六君子,治脾虚湿痰气滞胃逆之脘腹胀痛、呕吐泄泻等症。

☚ 止带方   补中益气汤 ☛

四君子汤decoction of four mild drugs

中兽医方剂名。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组成的汤剂。功效益气健脾。主治脾胃气虚。症见精神倦怠,四肢无力,食少便溏,脉象细弱等。如加陈皮、半夏,名六君子汤,有补中益气,健脾化痰作用;再加木香和砂仁以治脾胃寒痛,称香砂六君子汤。

四君子汤 《和剂局方》卷三

【组方药物】 人参 甘草(炙) 茯苓(去皮) 白术各等份
【制剂用法】 上药4味,为细末。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通口服,不拘时;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
【主要功效】 益气补中,温养脾胃。
【适应病证】 营卫气虚,脏腑怯弱,面色㿠白,四肢无力,心腹胀满,全不思食,肠鸣泄泻,呕哕吐逆,舌质淡,苔薄白,脉虚无力。现用于慢性胃炎、慢性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等属脾胃虚弱者。
【临床验证】 1. 消化性溃疡:以本方为主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33例。结果:痊愈19例,显效11例,好转2例,无效1例。其中脾虚型者加北芪、香附、瓦楞、陈皮,脾虚肝郁型者加白芍、川楝子、佛手、五灵脂、木贼(《新中医》1979,1:15)。有报告以本方加黄芪、五灵脂、香附治疗消化性溃疡病100例。结果: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治愈率分别为77%和74%,总有效率为97%(《新医学》1979,7:305)。2.慢性低热:以本方加黄芪、桂枝,治疗属脾虚低热53例。结果:治愈31例(58.5%),好转15例(28.3%),无效7例(13.2%)(《新中医》1977,2:19)。
【方义分析】 此为补气名方。方中人参甘温,益气补中为主药;白术健脾燥湿,合人参以益气健脾为辅药;茯苓渗湿健脾为佐;炙甘草甘缓和中为使。四味皆为平和之品,温而不燥,补而不峻,故名四君子汤。
【实验研究】 1.调整胃肠功能:四君子汤主要通过调节植物神经系统,拮抗乙酰胆硷和组织胺等作用,促使处于紊乱状态的胃肠分泌、消化、运动及营养功能恢复正常;并可减少胃液分泌,降低其pH值,因而亦有利于胃肠溃疡的愈合(《新中医》1978,5:53,《新医学》1979,7:305)。2. 增强机体免疫机能:四君子汤中党参、白术、茯苓二药配伍或三药配伍(除配炙甘草者外),都能提高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单味党参作用最显著。炙甘草为一拮抗剂,其拮抗作用与本品在配伍中的用量有关(含1/3时,拮抗作用明显,含1/5或1/7时,作用不明显)。四君子汤在体外能够较明显地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及活性花斑形成。本方去甘草后煎汤内服,可使人体血清IgG含量较显著地上升,使自然玫瑰花瓣形成率及淋巴细胞转化率明显上升。对营养不良所致小鼠胸腺萎缩和功能降低者,可促使其恢复。以上结果证明,四君子汤能够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机能,为本方扶正御邪的理论提供了实验依据。(《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6 : 63;《新医药学杂志》1979,6:60;《江苏中医杂志》1980,2 : 32;《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6:366) 3. 促进骨髓造血功能,加速红细胞的生成:四君子汤能使失血动物血象中的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多,并可促进网织红细胞转化为红细胞。(《中医研究通讯》1963,8 : 3) 4. 其它:四君子汤能使服药小鼠肝细胞内的肝糖元含量显著增加,因而有利于肝组织的修复。四君子汤通过调整人体的内在因素(包括神经、心脏和内分泌腺)而促使血压上升,改善休克。(《教学动态》1979,1:23;《中医研究通讯》1963,8:3)
【编者按语】 本方又名“白术汤”(《圣济总录》卷八十)。


四君子汤 《保命集》卷下

【组方药物】 白术 人参 黄芪 茯苓各等份
【制剂用法】 上药4味,为粗末。每服15~21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食远温服。
【主要功效】 益气补肺。
【适应病证】 肺损,皮聚毛落。

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

为宋朝《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载方剂,由人参、甘草、茯苓、白术四药组成,其中人参补中益气,健脾养胃; 白术健脾燥湿,助益运化: 茯苓淡渗利湿; 甘草养胃和中 共臻补中益气,健脾养胃之功,可 “治荣卫气虚,脏腑怯弱,心腹胀满,全不思食,肠鸣泄泻,呕秽吐逆” 等诸症。其脾胃虚弱者,常见纳呆身倦,脘胀不适,气短乏力等症。遇此病症,宫中御医则侧重理脾,以四君子汤化裁为治。脾气虚者,酌加黄芪、大枣少补气之品; 脾阴亏者,每配白芍、石斛等养阴和胃之类,甚者则以沙参易人参。观清宫医案,慈禧晚年脾气益虚,常患腹胀腹泻之疾,故服用四君子汤时间较长,宫中御医熟悉西太后体质,方中往往加桂枝以化气通阳,它既可增补脾气之力,又有收到通阳利湿之效,颇具清宫据方用药之特色

☚ 太乙紫金锭   二陈汤 ☛

四君子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功用益气健脾。主治脾胃气虚,症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四肢无力,食少或便溏,舌质淡,脉细缓。本方加陈皮、半夏、名“六君子汤”。主治脾胃气虚兼有痰湿,恶心呕吐,胸脘痞闷,或咳嗽痰多稀白等。

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

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人参10克白术9克茯苓9克甘草6克(原书各等分)组成,水煎服。有益气健脾之功。主治脾胃气虚,面色萎白,语声低微,四肢无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缓之证。本方为补气的基本方剂。后世以补气健脾为主要功效的诸多方剂,皆以本方发展而来。脾胃气虚不甚者,可以党参代替人参。

☚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生脉散 ☛

四君子汤sì jūn zǐ tāng

方剂名。《本草纲目》草部第12卷人参。
【方源】《和剂局方》。
【组成、用法】人参一钱,白术二钱,白茯苓一钱,炙甘草五分,姜三片,枣一枚,水二钟,食前温服,随证加减。
【功用主治】脾胃气虚,不思饮食。
【方解】《成方切用》:人参甘温,大补元气为君;白术苦温,燥脾补气为臣;茯苓甘淡,渗湿泻热为佐;甘草甘平,和中益土为使。气足脾运,饮食倍进,则余脏受荫而色泽身强矣。

四君子汤sìjūnzǐtāng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人参、炙甘草、茯苓、白术各等分。为粗末, 每服二钱, 水煎服。功能益气健脾。治脾胃气虚, 运化力弱, 症见面色白、言语轻微、食少便溏、四肢无力, 脉缓弱或细软。

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

本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为益气健脾的基本方剂。后世很多益气或健脾方剂,均从本方衍化而来。方由人参(去芦)、甘草(炙)、茯苓(去皮)、白术各等分组成。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现用法为作汤剂,水煎服;或为丸剂,开水送服6~9克。功能益气补中,健脾养胃。主治脾胃气虚,运化力弱。症见面色㿠白,四肢无力,语声轻微,不思饮食,肠鸣泄泻,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无力。本方所治证属脾胃气虚,运化乏力所致。根据“虚则补之”、“损者益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的原则,治宜益气补中,健运脾胃。方中人参甘温,益气补中,为君药;脾喜燥而恶湿,脾虚不运每易生湿,辅以白术甘苦温,健脾燥湿,扶助运化,合人参以益气健脾,为臣药;配以茯苓甘淡平,渗湿健脾,为佐药;使以炙甘草甘缓和中。四药合用,共奏益气补中,健脾养胃之功。由于脾胃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的泉源,故补气必从脾胃着手。吴琨说:“夫面色萎白,则望之而知其气虚矣。言语轻微,则闻之而知其气虚矣。四肢无力,则问之而知其气虚矣。脉来虚弱,则切之而知其气虚矣。如是则宜补气”。这是论述本方主证的辨证方法,为本方运用的重要依据。本方用药四味,皆为平和之品,不热不燥,平补不峻,以益气健脾和胃,故名四君子汤。本方为补气健脾的方剂,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胃气虚,运化乏力(包括胃肠功能减退、消化不良)等均可加减应用。 以面色㿠白,饮食减少,,舌淡苔白,脉虚软无力为辨证要点。近临床上常用于慢性胃炎、慢性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等属脾胃虚弱者。
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人参(切,去顶)、茯苓(去皮)、白术、陈皮(锉)、甘草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生姜五片,枣两个,同煎至七分,食前温服。功能益气补中,理气健脾。主治脾胃虚弱兼气滞。症见饮食减少,大便溏薄,膈脘痞闷不舒者。
加减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 白扁豆(蒸熟,焙干)、藿香叶、甘草(炙)、黄芪(去苗)各一两,人参、茯苓(去皮,焙)、白术各四两。上药为细末,每服一钱,入盐点服;或用水七分盏,煎五分,温服。功能调和脾胃。主治小儿吐泻不止,不进乳食。
六君子汤(《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 人参、白术、茯苓各二钱,甘草(炙)一钱,陈皮、半夏各一钱。水煎服;或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服6~9克。功能益气补中,燥湿化痰。主治脾胃虚弱兼痰湿。症见食少便溏,咳嗽痰多白色,短气痞闷,恶心呕吐等。
生附四君子汤(《证治准绳·幼科》)集之二) 人参、白术、附子、木香、茯苓、橘红、甘草各等分。上药为末,每服五、七分,加姜、枣,水煎服。功能益气健脾,温中和胃。主治小儿脾胃虚寒,吐泻不思乳食。
香砂六君子汤(《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卷二十六)人参一钱,白术二钱,茯苓二钱,甘草七分,陈皮八分,半夏一钱,砂仁八分,木香七分,生姜二钱。水煎服。功能益气健脾,行气化痰。主治气虚痰饮,呕吐痞闷,脾胃不和,变生诸证者。
归芍异功散(《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六)人参、白术(土炒)、广陈皮、白芍(酒炒)、当归身各一钱,白茯苓二钱,甘草五分(炙),灯心五十寸。水煎.空心服。功能益气补中,养血活血。主治舌疳、舌菌兼有便溏者。

☚ 补益剂   参苓白术散 ☛
0000436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2:4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