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师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师说》 唐代学者、文学家、教育家韩愈的一篇著名的教育著作。韩愈一生重视教育,爱惜人才,除《师说》外,还有《进学解》、《马说》、《讳辨》等著名教育论文和人才论文。他对于当时儒学衰败,人们“耻学于师”的风气颇有感触,力图改变这一状况。在唐朝,因为佛道两家相继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恩宠,至使儒学的发展得不到重视,只停留在古代典籍的整理之中。因此,在当时的教学中,教师只知教书习句读,讲不出新鲜的道理,也引不起社会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韩愈提倡“师道”,宣扬孔孟之道,是与他“文以载道”的主张相一致的。很明确,《师说》一文就是建立在宣扬儒道的基础上的。 在韩愈看来,有“道”的教师,其主要任务就在于“传道”,其次是“授业”、“解惑”。和当时一般的儒师不同,他把“传道”放在首位,而不是只讲句读章句等语言技法。韩愈认为,“古之学者,必有师”,这是因为“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解惑可以说是授业的基本点,而授业的最终目的是传播伦常大道。 由于一个好的教师的标准是能否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所以只有具备了这些方面的能力,才能作为教师。据此,韩愈还认为“圣人无常师”。他以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话为例,强调了师与生之间的辩证关系。他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不管长幼贵贱,“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把“道”的掌握情况作为良师的标准,这是很有借鉴意义的。其中既包含了对师生关系的新解释,又包含了“教学相长”的意义,发展了《学记》中的有关思想。更为可贵的是,韩愈能从一般封建士大夫的狭隘圈子中跳出来,看到“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的现实,肯定了劳动人民具有的聪明才智,这在古代知识分子中间是难能可贵的。 在论述实际教学中,韩愈将教师分为两类:一种是童子之师,重在授书,教会学生断句识字,一种是成人之师,重在传道、授业和解惑。即是说,小学教育在于诵说经文,而成人阶段的高一级的教育,则应注重讲明道理。教师要能如此运用教育规律,便能昌明儒学,改变世俗“耻于学师”和儒道不传的现实。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