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四、1943—1950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四、1943—1950年

四、1943—1950年

1942年12月, 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高干会上作了 《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 的报告, 总结了过去5年经济工作的经验, 提出了 “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财政经济工作总方针, 阐明了今后发展生产事业的基本政策, 规定生产和教育为边区的两大任务。西北局经过认真讨论, 确定今后边区生产以农业生产为第一的方针。1943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 “丰衣足食”的号召, 标志着陕甘宁边区农业生产进入了新阶段。
1943年是边区生产大发展的一年, 也是边区经济建设工作取得巨大胜利的一年。由于贯彻了 “农业第一” 的方针, 开展了减租减息和农业互助合作运动,削弱了封建剥削, 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农业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 农业生产获得了抗日战争以来最好的成绩。1943年共开荒6.47万公顷,耕地面积增加到89.2万公顷, 原计划增产细粮1 200万千克, 实际增产2 400万千克, 粮食总产量达到27 000多万千克。除去总消费量24 300万千克, 可余粮3 000多万千克。植棉面积增加到1万公顷, 共产皮棉80多万千克, 约可满足边区需要量的一半。畜牧业和其他副业生产, 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牛、驴、羊等牲畜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1944年边区的农业生产继续增长。全年共开荒6.67万公顷, 产粮30万吨, 比1943年增加11%。几年来, 共有余粮10.5万吨。植棉面积达到2万公顷,比1943年增加1倍, 全年共收净花150万千克。畜牧业方面, 1944年与1943年相比, 牛增加3.9%; 羊增加1.6%; 驴增加6.8%。1943、1944年两年农业连续丰收, 实现了粮食自给有余, 基本达到了 “耕三余一”。农民收入增加, 负担减轻, 公粮负担仅占农民收入的9%,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与抗日战争前相比, 农业综合生产力有很大提高。粮食产量比1936年增加93%; 牲畜头数与1938年相比, 牛增加120 382头, 增加1.17倍; 驴增加110 052头, 增加1.55倍; 羊增加1 193 292只, 增加1.57倍。棉花生产实现零的突破, 比1941年初种时产量增加近5倍。
1945年, 耕地面积继续扩大, 达到101.33万公顷,较抗日战争前增加80%。抗日战争胜利后, 国民党政府加紧对边区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 接连不断地派兵进犯陕甘宁边区。同时, 1945年边区境内又出现了以旱灾为主的灾害, 累计受灾面积达119.2万公顷。严重的自然灾害和国民党政府的封锁包围, 使边区军民又面临极其巨大的困难。边区政府号召军民抗旱备荒, 增产节约, 克服困难。
大灾之后的1946年, 边区政府通过组织农民改进耕作技术, 改良土壤、修梯田等措施, 恢复生产,提高农业产量。1946年粮食播种面积100万公顷, 产细粮27万吨, 比1945年的18万吨增产50%, 粮食产量基本恢复到历史最高年份的水平, 边区军民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植棉2.33万公顷, 收棉花100万千克, 基本解决了穿衣问题。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为粉碎国民党对边区全面的军事进攻准备了物质条件。
1946年6月, 国民党政府调集了30万军队, 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同年8月, 蒋介石出动飞机轰炸延安, 嗣后, 国民党政府实施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 从此, 陕甘宁边区由相对和平状态骤然转入战时状态。边区政府工作重点转移, 中心任务是动员一切人力、物力、财力, 准备粉碎蒋介石的进攻。1947年3月19日, 胡宗南军队占领延安。处于战火中的陕甘宁边区农业遭到很大破坏。据边区政府不完全统计, 从1947年3月到1948年4月延安失陷的一年多时间内,农业造成的损失是: 粮食、衣物折细粮31.5万吨, 棉花7.5万千克, 农具30多万件, 牛马骡驴6万余头 (匹), 猪2.2万头, 羊14万只, 鸡77万只, 荒芜土地24万公顷, 毁青苗3.33万公顷。延安周围病疫流行, 使不少地区人烟荒芜。经此浩劫, 边区农民多年辛勤劳动积累起来的财富被掠夺和破坏殆尽。
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人民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 努力发展生产, 支援抗日和解放战争。在外援断绝的情况下除供给10万工作人员的口粮外, 边区还向前方运送粮食、被褥和其他物资。据1941—1945年5月统计,共征公粮12 525万千克。最困难的1941年还发行500万元的抗日公债, 也都超额完成。抗战8年间, 边区还安置退伍残疾军人15 000余人, 优待抗属79 700余人。在解放战争时期, 边区群众为支援战争, 保证前方的供给, 更是竭尽全力, 不惜一切。仅1947年3月至1948年6月,边区妇女做军鞋929 000双; 在粮食极为困难的条件下, 边收边打赶送前线,有的地方群众粮食被敌人抢光, 他们就抢收高粱、玉米, 在炕上烤干, 送给军队, 有的地方群众宁愿自己挨饿, 把自己节省的粮食送给党中央机关工作人员。彭德怀司令员说: “边区的劳动人民, 使我看到政治上最有觉悟, 最有认识的人民。”
延安光复后, 边区各级政府积极组织农民恢复生产。到1949年底, 边区耕地面积已经恢复到战前水平。据陕北行署的不完全统计: 1949年陕北地区开荒和恢复原有耕地6.6万公顷, 比1948年增加6%多;植棉0.85万公顷, 特别是绥德、延属、三边3个分区, 植棉比1948年增加17%。畜牧业方面, 役畜发展到32万头, 比1948年增加14%; 羊只总数比1948年增加30%多。全国解放后, 陕甘宁边区政府已经圆满地完成了历史赋与的任务。为了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1950年1月, 西北军政委员会成立, 陕甘宁边区机构自行撤销。从此, 陕甘宁边区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 三、1940—1942年   第二节 农业生产政策及组织管理 ☛
0002782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9: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