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囊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囊萤náng yíng形容贫士勤勉攻读;也用以咏萤、灯等。《世说新语·识鉴》“车胤父作南平郡功曹”条刘孝标注引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车)胤字武子,南平人。父育,为郡主簿。太守王胡之有知人识裁,见,谓其父曰:‘此儿当成卿门户,宜资令学问。’胤就学恭勤,博览不倦。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继日焉。”贯休《寄匡山大愿和尚》:一听玄音下竹亭,却思窗雪与囊萤。元稹《答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囊疏萤易透,锥纯股多坑。 囊萤今天下之所高,必其囊萤者令书生白日下帷,孰诣之哉。 (《梅花草堂笔谈》) 用一个若有其事的假托故事,填作小品的主要内容,这是古代散文家惯有的笔墨。《囊莹》篇里的书生,大概就是乌有先生、亡是公之属。 诚然,囊萤读书是有典故的。《晋书·车胤传》:“(胤)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车胤以囊 (袋子) 盛萤照书夜读,是出于不得已。萤火虫发光只能维持一晚,天天更换费时费力,而且如此微光有损目力,必不能逢夏即囊萤,持以为常。这个典故本身就已经留下了事理上的罅漏,张大复可能是看出了这个问题,才编撰“书生以囊萤闻于里”的故事,把那个囊萤书生的行事推到了明显的矛盾地位。 囊萤夜读的书生在他的家乡以这种方式的勤苦好学出了名,同乡人认为他的思想行为很高,特此在早晨去拜访他,他却以离家他往而辞谢。到哪里去呢? “以捕萤往,晡且归矣。”原来捕一袋萤火虫,需至黄昏才能归家。这当然成了笑话: 白天花一整天捕萤,只是为了取得一个晚上的照明微光。且不说萤火虫要在黄昏以后才易于捕捉,就说费一天时间换得一晚读书,其得失又如何呢?何不趁白天日光好好读书呢? 可见这个书生既要有白天游荡之实,又要有猎取囊萤夜读之名。沽名钓誉,一至于此。 文章并不就此结束。又补上了一笔: “今天下之所高”,有更甚者,一定有囊萤者让他在白天下了帐幔,装成昼夜间勤学的样子,囊萤则是以夜继日罢了;如果这样,白天也没有人来拜访他,岂不更加高明! 弄虚作假,今亦胜昔。 这一尺幅小品,绘出了儒林众生相之一态。 囊萤 囊萤《世说新语·识鉴》:“车胤父作南平郡功曹”注引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车)胤字武子,南平人。父育,为郡主簿。太守王胡之有知人识裁,见,谓其父曰:‘此儿当成卿门户,宜资令学问。’胤就学恭勤,博览不倦。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继日焉。”以此典形容贫士勤勉攻读;也用以咏萤。刘克庄《念奴娇·丁卯生朝》:“纵有金篦能去翳,不敢复囊萤矣。” ☚ 囊古锦 囊锥 ☛ 囊萤《世说新语.识见》注引《续晋阳秋》:“(车)胤就学恭勤,博览不倦,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继日焉。”后用来比喻读书勤苦或作为咏萤典故。贯休《寄匡山大愿和尚》:“一听玄音下竹亭,却思窗雪与囊萤。”元稹《答姨兄胡灵之见寄》:“囊疏萤易透,锥钝股多坑。” 囊萤 囊萤nánɡyínɡ━━ 指勤学苦读。南唐·李中《送相里秀才之匡山国子监》诗:“已能探虎穷骚雅,又欲囊萤就典坟。”又《壬申岁承命之任淦阳再过庐山国学感旧寄刘钧明府》诗:“三十年前共苦辛,囊萤曾寄此烟岑。”参见“萤雪”条。 ☚ 爇薪 鸿鹄心 ☛ 囊萤原指用口袋装萤火虫,借以读书,形容家境贫寒,刻苦读书。《艺文类聚》九七引 《续晋阳秋》:“车胤字武子,学而不倦,家贫不常得油,夏日用练囊盛数千萤火,以夜继日焉。”五代南唐李中《碧云集》下《壬申岁承之任……寄刘钧明府》诗:“三十年前共苦心,囊萤曾寄此烟岑”。 囊萤把萤火虫装入布袋照明。用以称美人刻苦学习。东晋时,车胤曾任吏部尚书。他年少时家庭贫困,买不起油灯,于是在夏天,车胤捉来几十只萤火虫放到透明的布袋里,晚上用来照明读书。(见《晋书·车胤传》) 苦学 苦学雪照 悬头(悬头刺股;刺股悬头)悬梁(悬梁刺股;刺股悬梁;刺骨悬梁) 县梁 ☚ 苦学 家贫而苦读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