嗦读音s·uo(-),为uo韵目,属e—o—uo韵部。 ❶[哆嗦]发抖;颤动。 上一条: 傞 下一条: 缩 嗦suō见本页“嗍”。 嗦so3(语)表疑问语气,同“吗”相近:你想送点啥子给你的对象~? (川文83·11·3) |咦,妈多说几句你就烦了~? (川文82·3·15) |老实话,欺头好吃~? (川文81·5·11) 嗦{}五6512①动嘬;吮吸。⑴江淮官话。江苏南京〖 〗。用嘴~。⑵吴语。江苏苏州〖 〗。⑶粤语。广东阳江〖 〗。~油。②代什么。中原官话。山西临猗〖 〗。③助表示疑问语气,近似「吗」。西南官话。四川成都〖 〗。他明天不来~?   嗦suō见201页“哆嗦”。 嗦○哆(duo)~(由于生理或心理上受到刺激而身体颤动)︱啰(luo)~((一)言语繁复。(二)琐碎:麻烦)。 嗦suō见134页“哆嗦”、327页“啰嗦”。 嗦suo哆嗦 啰嗦 嗦*suoE0C2 ❶[啰嗦]luosuo见“啰”。 ❷[哆嗦]duosuo见“哆”。 嗦suō哆嗦,发抖,颤动。 嗦suo(构词成分): 哆 ~ [duō suo]tremble; shiver; 罗 ~ [luō suo] ❶ (言语繁复) talkative; long-winded; wordy ❷ (事情琐碎; 麻烦) overelaborate; troublesome 嗦*suō(13画)
  【提示】十的第二笔是竖,不是撇。糸,6画,第五笔宋体是撇,楷体是点。 *嗦suō13画 口部 (1) 见“哆”(95页)。 (2) 见“啰(luō)”(260页)。 嗦suo宋代初期《集韵》作啰嗻(luōzhē),多言义。近代现代作啰嗦。嗦从口,索声。在词尾读轻声。又作啰唆。指说话絮絮叨叨。引申指办事使人感觉麻烦。又有转音作噜苏(lūsu)的。作苏(原作),轻声。 又用于哆嗦(duōsuo)。 发抖,战栗义。如:冷得打哆嗦(哆字本是张口状。中古反切读chǐ,通“侈”)。哆嗦可能由抖擞来,本是抖动,振动义。振作,奋发是后来义。 嗦★常◎常suō形声,从口,索声,用于“哆嗦”。见90页“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