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喜雨亭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喜雨亭记

喜雨亭记

散文篇名。北宋苏轼作。此文写于凤翔府签书判官任上,表现久旱大雨时人们喜悦欢快之情。文章从喜、雨、亭三字着笔,时而分写,时而合写,转折无痕,一气呵成。笔调轻灵活泼,富于变化,与文章所抒情感颇相适应。

☚ 日喻   金石录后序 ☛

《喜雨亭记》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 汉武得鼎,以名其年; 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 “五日不雨可乎?” 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 曰: “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邪?”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 “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 民曰太守,太守不有; 归之天子,天子曰不; 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 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注释】 ①名: 命名。志:记,记住。②周公得禾,以名其书: 相传周成王的同母弟唐叔得到一种生长奇异的禾,就献给周成王。周成王又转送给周公。周公就撰写了 《嘉禾》这篇文章。汉武得鼎,以名其年: 汉武帝元狩六年夏,在汾水得到宝鼎,于是改年号为 “元鼎元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 春秋时期鲁文公十一年冬,鲁文公命叔孙率兵抵抗鄋(sou) 瞒族侵犯鲁国,在鹹地大败鄋瞒部队,俘获其首领侨如。叔孙为纪念这次胜利之战,于是给自己的儿子起名 “侨如”。③扶风: 凤翔府,今陕西凤翔等地。治: 治理,管理。④雨麦: 雨 (yu),动词,落下的意思。雨麦是龙卷风把地面的麦粒卷入空中而掉下的一种自然现象。岐山: 今陕西岐山县。阳: 山的南面。占: 占卜。有年: 丰收。⑤弥月: 整月。⑥相与: 一道,共同。商贾 (gu): 古代起初运货贩卖的叫 “商”,囤积营利的叫 “贾”。后来二字才渐渐没有了区别。泛指做买卖。忭 (bian): 喜乐,欢乐。适: 恰好。⑦属 (zhu): 劝酒、饮酒。⑧滋: 更加,增添。炽:盛。⑨雨: 动词,落下。襦 (ru): 短衣,短袄,泛指衣服。粟 (su): 谷子,泛指粮食。⑩造物: 指创造万物的天。冥冥(ming): 深远,渺茫。

【译文】 亭子用 “雨”命名,是为记住下雨这一喜事。古代有喜事,就用它来命名,表示永不忘记的意思。周公得周成王送的生长奇异的禾,就用 “嘉禾” 两字取为书名; 汉武帝获得了宝鼎,就用 “鼎”命名年号; 叔孙战胜敌人,俘获其首领侨如,就用 “侨如” 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他们的喜事大小不一样,但是他们表示不忘记的意思是一致的。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开始治理官员住的房屋,在厅堂的北面建造了一座亭子,并且在亭子的南面开凿了池塘,引进流水,种植树木,把亭子作为休息的地方。这年的春天,在岐山的南面天上落下了麦子,占卜的结果是丰年的预兆。后来整月不下雨,百姓正感到忧虑。过了三月,四月二日就下雨了; 十一日又下雨了,百姓认为不够; 十四日又下大雨,下了三天才停止。官吏在庭中共同庆贺,商人在市场上共同唱歌,农民在田野里共同欢乐。忧虑的人因此喜悦,患病的人因此痊愈,而我的亭子恰好建成。

于是在亭子备酒宴,我问来饮酒的客人说: “五天不下雨可以吗?” 回答说:“五天不下雨便没有麦子了。” 又问: “十天不下雨可以吗?” 回答说: “十天不下雨便没有稻子了。”“没有麦子,没有稻子,年岁将要接连有饥荒,监狱的犯人和诉讼就会多起来,并且盗贼也就会更加厉害,那么,我和大家即使想悠闲地在这亭子里快乐,难道能办得到吗? 现在老天爷不忘记这里的百姓,开始干旱,然而还是把雨赏赐给他们,使我和大家能够一道悠闲地在这亭子里快乐,都是雨的赏赐呀! 难道又可以忘记吗?”

已经用 “喜雨”命名亭子,接着又歌唱它,说: “假使天上落下明珠,寒冷的人不能够拿来做衣服; 假使天上落下美玉,饥饿的人不能够拿它来做粮食。一场大雨下了三天,这是谁的力量? 百姓说是太守,太守没有这力量; 把这力量归功于皇帝,皇帝说不是这样; 把这力量归功于太空,太空渺茫,不能够有名分。我就用 “喜雨” 来命名我的亭子。”

【鉴赏】 宋仁宗嘉祐七年,苏轼任凤翔府 (今陕西凤翔县) 签书判官时,撰写了 《喜雨亭记》。

全文紧扣“喜雨”两字,共分四个自然段。第一段,叙说“喜雨亭” 的命名,是沿袭“古者有喜则以名物” 的传统观念; 第二段,叙说久旱逢喜雨,而“吾亭适成”,上下庆贺; 第三段,叙说喜雨给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和社会治安带来的种种益处;第四段,叙说用歌以 “喜雨” 命亭。此文寓意深刻,客观自然,笔调灵活,把“喜”、“雨”、“亭”三层意思,通过分写和合写,顺写和倒写,虚写和实写,从不同角度表现得淋漓尽致,笔态风趣活泼,充分体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喜悦之情。

字数:2084

傅德岷,赖云琪 主编.古文观止鉴赏.武汉:崇文书局.2005.第462-463页.
喜雨亭记

喜雨亭记

宋苏轼的散文。嘉祐七年(1062)春,苏轼在凤翔修官舍: “为亭于堂之北,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而这年春天,关中大旱,诗人曾至太白湫池祷雨(参见《凤翔太白山祷雨文》 )。亭建成时,恰值大雨三日、解除旱象、万民相庆之时,因此,便名为“喜雨亭”,“亭以雨名,志喜也”。文章以亭的命名说起,记叙修亭得雨的经过,然后用对话说明雨对农事的重要作用。贯穿全文的,是突出一个“喜”字,反映了诗人同百姓忧乐与共的感情以及对于农事的关心。文章作颂歌以结。全文笔调活泼轻快,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 凤翔太白山祈雨祝文   祷雨磻溪祝文 ☛
喜雨亭记

喜雨亭记

宋苏轼的散文。嘉祐七年(1062)春,苏轼在凤翔修官舍: “为亭于堂之北,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而这年春天,关中大旱,诗人曾至太白湫池祷雨(参见《凤翔太白山祷雨文》 )。亭建成时,恰值大雨三日、解除旱象、万民相庆之时,因此,便名为“喜雨亭”,“亭以雨名,志喜也”。文章以亭的命名说起,记叙修亭得雨的经过,然后用对话说明雨对农事的重要作用。贯穿全文的,是突出一个“喜”字,反映了诗人同百姓忧乐与共的感情以及对于农事的关心。文章作颂歌以结。全文笔调活泼轻快,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 凤翔太白山祈雨祝文   祷雨磻溪祝文 ☛
喜雨亭记

《喜雨亭记》

宋苏轼撰。作于宋仁宗嘉佑七年(1062)作者在凤翔府(治所在今陕西凤翔)任签书判官期间。本文通过记叙亭子命名的缘由、建亭经过以及亭子落成喜逢甘雨的庆贺之状,表达了作者关心农事、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全文始于“喜”字,终于“喜”字,前后呼应,以“喜”字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全文,颇有散而有致之妙。文章篇幅虽然短小,但文笔曲折,起伏跌宕,引人入胜。作者采用剥蚕抽丝、层层递进的表现手法,先叙作亭,次记雨,再写喜乐,又联系当前人民的忧乐,这样层层展开,便觉含蕴深刻。

☚ 教战守策   凌虚台记 ☛
0000681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3: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