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喜剧性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喜剧性 喜剧性重要审美范畴,反映各种在实质与表面之间具有内在矛盾的现象,“内在的空虚和无意义以假装有内容和现实意义的外表来掩盖自己”(车尔尼雪夫斯基)。这种矛盾的实质是正在失去或已失去存在根据的丑恶事物或不合常规的事物显出荒谬的可笑。喜剧性是揭露和评价社会矛盾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各种艺术中都存在着喜剧性因素:幽默、讽刺性模拟、打油诗、笑话、漫画,其中细微差异可见一斑。喜剧性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又有其具体历史性,礼仪、民间习俗、大型庆典、祭神等等都是它滋生发育的土壤,以怪诞、滑稽为特点的阿里斯托芬的创作是古希腊喜剧的发展顶峰,随后罗马喜剧善写地方题材,哑剧、讽刺诗、打油诗为大众喜爱,中世纪的劝世剧、笑剧、即兴喜剧、民间笑话(德国)、杂耍剧团(俄国)、假面舞会、愚人节等等,不断丰富和发展了戏剧样式。喜剧创作方面的代表人物有莎士比亚、本·琼森、塞万提斯、洛普·德·维加、卡尔德隆、拉伯雷,他们创造了现代意义上的喜剧艺术的许多范式。在喜剧中欣赏者感到丑的可笑,与此同时也加强追求美的欲望告别丑的决心。笑是喜剧美感的基本特征,这种笑与喜悦的心理相联系富有深刻的社会内容。生活中偶然的、缺乏意义的笑与喜剧性有本质的差别。 ☚ 悲剧性 舞蹈美学 ☛ 喜剧性又称“喜”、“喜剧”。源于喜剧艺术的审美范畴,与“悲剧性”相对。包括否定性喜剧与肯定性喜剧。前者指正在失去或已经失去存在价值的事物,以某种伪装的正派或不合适的表现形式出现,同人们依照常理的预想发生矛盾,显出其荒唐、愚蠢和滑稽而引人发笑,如莫里哀的《伪君子》;后者指社会中正面事物在冲突中压倒反面事物,而这种冲突的结果又超出了一般人的设想,显出其幽默、风趣、可笑,如哥尔多尼的《一仆二主》。两者的本质都是通过笑声鞭挞丑恶的事物,歌颂美好的事物,在笑声中得到启迪和审美享受。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