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丛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丛书 丛书著作名词。又称“丛刊”、“丛刻”、“汇刻书”。按一定目的或用途,选取若干种单独著作编集成书,谓之丛书。创始于南宋。大致有各类书籍兼收并蓄的综台性丛书和按时代、地域、作者、学科等编辑的专门性丛书,前者如清鲍廷博编刻的《知不足斋丛书》等,后者如明程荣编刻的《汉魏丛书》等。又近代把性质相近的文章汇辑成书,不定期也不标明卷期而编号出版者,亦称“丛书”、“丛刊”。 ☚ 类书 目录 ☛ 丛书 各种单独著作的汇刻或汇集。编刻丛书始于南宋后期,现在发现的最早的丛书是南宋宁宗嘉泰元年 (1201)、俞经编刻的《儒学警悟》,收入宋人著作六种。“丛书” 之名,最早出现在明代,如程荣编刻的 《汉魏丛书》。编刻丛书在清代达到高峰,不用说官修 《四库全书》 成为古今规模最大的丛书,就是私家汇刻的各种丛书也令人目不暇接。丛书的种类很多,专门性的丛书如 《十三经注疏》、《宋六十名家词》、《二十四史》 等,综合性丛书如 《知不足斋丛书》、《四库全书》等;有以地区为中心的郡邑丛书如《畿辅丛书》、《安徽丛书》等; 有以时代为限的丛书如 《汉魏丛书》、《唐宋丛书》等; 有以某人的全部著作编成的个人丛书,如《船山遗书》 (王夫之)、《章氏遗书》 (章学诚) 等。民国年间编印的古籍丛书,如 《四部丛刊》、《四部备要》、《丛书集成初编》等,直到今天还在不断再版。丛书的最大功能,一是给学者提供方便,一是使许多古籍得以保存。汉魏的古书,唐宋的野史、杂著,明清的别集、笔记等,有的没有单行本,有的虽有单行本却早已失传,或留传甚少,十分稀见。特别是篇幅短小或未完成的著作,单独刊印比较困难,但编入丛书后,却得以保存下来。据统计,目前尚在的各类古籍丛书多达两千七百九十多种,这是研究古代文化的宝藏。上海图书馆1959年编的三大册 《中国丛书综录》,为现代读者最有效地利用这些丛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第一册总目,用以检索每种丛书所收书目,第二册子目,用以检索各种古籍收在哪些丛书中,第三册索引,按四角号码编排,并附有部首和汉语拼音索引。 丛书cóngshū在一个总书名下,汇集许多书编成的一套书 丛书cóng shū由许多书汇集编成的一系列书。1890年《格致汇编·西画初学》:“《西画初学》,是书乃英国《浅巴司启蒙丛书》之一种。”1900年沈翊清《东游日记》:“书籍室分十类: 一、 哲学; 二、 法律政治; 三、 历史地理; 四、 文学; 五、 数学; 六、 理学; 七、 工艺产业; 八、 辞书; 九、 丛书类书; 十、 图志。另有各种新闻报纸。” 古代名物 > 函籍類 > 書籍部 > 其他 > 叢書 叢書 cóngshū 彙刻諸種書籍於一編,或輯一人各類著作爲一集者,皆稱叢書。依其内容可分爲綜合性叢書和專科叢書。其中專科叢書的出現早於綜合性叢書,南朝齊陸澄輯《地理書》,合一百六十家之說,梁任昉之《地記》又增八十四家,已類近叢書。唐以後歷次編録(包括刊印)的佛藏、道藏,即屬專科叢書。綜合性叢書出現於南宋,達於明、清,先後編刊近三千種,最早者爲宋嘉泰元年(公元1201年)刊印的《儒學警悟》。清·繆荃孫《校刻儒學警悟七集序》:“前人以左圭《百川學海》爲叢書之祖,顧《學海》刻於咸淳癸酉,先七十餘年已有《儒學警悟》一書,俞鼎孫、俞經編,計七集四十卷。”明萬曆中刊刻的《漢魏叢書》最早使用“叢書”的名稱,此外尚有“彙編”、“彙鈔”、“彙函”、“彙刊”、“叢刻”、“叢刊”、“叢編”、“叢鈔”、“全書”諸異稱。保存至今規模最大的叢書爲清乾隆年間官修《四庫全書》,收書三千四百六十一種,七萬九千餘卷。歷代叢書多私人編刊,其中清人私刻叢書尤多,參與編刊者多樸學宗師,精於目録校勘之學,故價值較高。叢書之刻頗便學者,其中有些書單刻本久已失傳,而賴叢書得以保存。清·張之洞《書目答問》卷五:“叢書最便學者,爲其一部之中可該群籍,蒐殘存佚,爲功尤鉅,欲多讀古書,非買叢書不可。”按,唐人陸龜蒙有《笠澤叢書》,係詩文集之别稱,猶别集中之雜録,非後世通行之叢書。 丛书 丛书中国最早的诗文集内“杂著”的别称。唐·陆龟蒙《〈丛书〉序》:“丛书者,丛脞之书也。丛脞犹细碎也,细而不遗大,可知其所容矣……歌、诗、颂、赋、铭、记、传、序,往往杂发,不类不次,混而载之,得称为‘丛书’。” ☚ 通玄真经 筝语 ☛ 杂著【同义】总目录 杂著丛书 丛书 丛书把许多种书集合在一起,一同印行,并题一个总的名称,叫做丛书。有的丛书汇集某一时期的著作,如《诸子集成》《汉魏丛书》《唐宋丛书》;有的汇集某一地区的著作,如《畿辅丛书》《湖北丛书》《金陵丛书》;有的汇集某一方面的著作,如《史学丛书》《格致丛书》《音韵学丛书》;有的汇集多种性质不同的著作,如《四部丛刊》《四部备要》《知不足斋丛书》;有的汇集古书的零篇散帙,如《玉函山房辑佚书》汇集唐代以前佚亡古籍五百九十四种,《学海类编》汇集唐代至清初诸书的佚文散篇四百三十一种。 ☚ 类书 检字法 ☛ 丛书汇集多种著作一起刊行的大型图书,亦称“丛刊”、“丛刻”、“丛编”、“汇刻”、“合刻”、“类编”、“全书”、“全集”等。始于宋代俞鼎孙、俞经合编的《儒学警悟》,此后各代皆有刊行,明清尤盛。其总数约达3000种左右。著名的如清乾隆时编纂的《四库全书》,近代商务印书馆编的《四部丛刊》、《丛书集成初编》,中华书局编的《四部备要》等。早期的丛书多为综合性的,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各种专科性丛书逐渐增多。丛书的编印,对文献的流传和保存,起了一定作用。一些因各种原因(如专业性较强、作者知名度低、影响不大等)而鲜为人知、又有一定价值的图书,往往赖丛书本的刊行得以流传和保存。 丛书 丛书编印系列著作并冠以总名称的出版物,是群书的集合体,有一个总书名,收入的书籍是丛书的一个分子,故称“子目”。它的每一部书都是独立完整的著作,在内容上,一般是围绕一个中心题目,但彼此并不一定有内在联系;在形式上,各书的版式、开本、装订是统一的。在编撰方式上,全书可以是一个人的著作,也可以是多位作者的著作汇编,既有主编者,又有各个单独著作的编著者。在组织形式上,有的编有一定的次序,有的除了一个总书名外,不编次序。在出版方面,有的全套一次出齐,有的则逐册出版,连续多年。宋人的《石林燕语辩》等六种著作,辑为《儒学警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丛书。在我国,群书除以丛书命名外,还包括丛刊、丛刻、汇刻、丛编、类编、集丛、大全、全书、全集选刊、文库等为名的著作。还有一些丛书则以其他称谓形式出现,如“××科普读物”、“××作品选介”等等。 ☚ 畅销书 多卷书 ☛ 书 书书(尺~;丛~;群~;字~;辞~;类~;农~;医~;旧~;老~;新~;原~;黄~;伪~;秘~;禁~) 椠 册 卷(卷秩;卷帙;长~;素卷;一~在手) 签轴 签帙 部帙 篇帙 缣缃 绨缃 缥缃 缥帙 竹素 蠹鱼 文籍 另见:文章 作品 资料 写作 ☚ 书 各种书 ☛ 丛书❶又称“丛刊”、“丛刻”、“汇刻书”。即编印出版各种单独著作而冠以总名的书。其形式有综合性与专门性之分。 丛书汇集若干单独著作冠以总书名,编印成一套系列的图书。有综合性的,也有专门性或专题的。 丛书 丛书汇编各种重要或难得的原本著作而冠以总名的一套书。可分为综合性丛书和专科性丛书两大类。前者经、史、子集兼收并蓄,不拘门类,如宋代的《百川学海》、元代的《说郛》、明代的《汉魏丛书》等。后者有的按经、史、子、集划分,如经部有《清经解》及其续编,史部有《二十四史》、《二十五史补编》,子部有《百子全书》,集部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等; 有的以各种学科划分,如音韵学方面有《音韵学丛书》,医学方面有《济生拔萃》等。最早的一本丛书是南宋俞鼎孙、俞经编的《儒学警悟》。各种丛书保存了大量罕见难得的古籍与文献。常用的大型丛书有《四部丛刊》、《四部备要》和《丛书集成》等。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图书馆编有《中国丛书综录》,颇便查阅。 ☚ 类书 史料 ☛ 丛书 丛书又称“丛刊”、“丛刻”、“汇刻”等。即编印各种单位著作并冠以总名的系列性出版物。它是群书的集合体、有一个总书名,收入的书籍是丛书的一个分子,故称“子目”。它的每一部书都是独立完整的著作,在内容上,一般是围绕一个中心题目,但彼此并不一定有内在联系;在形式上,各书的版式、开本、装订等实行统一。在编撰方式上,全书可以是一个人的著作,也可以是多位著者的著作汇编,既有主编者,又有各个单独著作的编著者。在组织形式上,有的编有一定的次序,有的除了一个总书名外,不编次序。在出版方面,有的全套一次出齐,有的则逐册出版,连续多年。我国的丛书,创始于南宋,俞鼎孙、俞经收宋人的《石林燕语辨》等六种著作,辑为《儒学警悟》,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丛书。我国丛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除一般以丛书为名的外,还包括丛刊、丛刻、汇刻、丛编、类编、集丛、大全、全书、全集选刊、文库等为名的著作。还有一些丛书则以其他称谓形式出现,如“××科普读物”、“××作品选介”等等。 ☚ 卡特著者号码表 代书板 ☛ 丛书series 丛书series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