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喀土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喀土穆Khartoum都城名。中国清朝(近代)史籍译称加东。在今苏丹中部,青尼罗河河口左岸同白尼罗河汇合处。公元13世纪初,随着苏巴王国的衰落,苏丹文明南移,马哈斯人来此,取名格尔托姆,丁卡语意为河水和泉水的交汇处。15世纪,大批阿拉伯人到此。1822年建城。1884~1885年毁于英国侵略战争。1898年建为埃属苏丹的首府。1956年成为苏丹民主共和国首都。市内多伊斯兰教寺院和基督教堂。 喀土穆苏丹首都和最大城市。位于青尼罗河口左岸与白尼罗河交汇处。由喀土穆、北喀土穆和恩图曼3镇组成。人口约600万(1999)。是世界上有名的“热都”。气温常在40℃以上,5~6月最高可达70℃。始建于1822年。1830年成为英、埃“共管”的苏丹首府。1885年毁于英国的侵略战争,1898年重建。1956年苏丹独立后,定为首都。是粮棉重要集散市场。有制革、纺织、食品、制糖、水泥等小型企业。铁路、公路通各主要城镇。有输油管道连苏丹港。尼罗河航运直达朱巴。市内有大学及众多的博物馆、清真寺和教堂。有国际机场。 喀土穆Khartoum苏丹共和国首都,最大城市和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位于青尼罗河与白尼罗河汇合处。人口约280万(1986年)。中小型工业较集中。 喀土穆 喀土穆苏丹首都和最大城市,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由喀土穆、北喀土穆和恩图曼3镇组成。人口约280万 (1986年)。在阿拉伯语中、喀土穆是“象鼻子”的意思,它位于青、白尼罗河汇合处,两河之间夹着一条狭长的黄土地带,形如象鼻、故名。建于1822年,早期为象牙贸易中心。1834年成为首都,1884—1885年毁于英国侵略战争,1898年重建。为棉、粮重要集散市场。有纺织、食品、制糖、制革等中小型企业。铁路、公路通各主要城镇,尼罗河航运直达南部重要城镇朱巴。有国际机场。市内多伊斯兰教寺院和基督教堂。我国援建的友谊厅座落在该市,这是一座大型国际会议厅,苏丹人民把友谊厅称为“苏丹新郎额上美丽的月牙”。有建于1912年的喀土穆大学、自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和民族博物馆。 ☚ 斐济 喀布尔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