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商品经济与教育关系问题的争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商品经济与教育关系问题的争论 商品经济与教育关系问题的争论1986年在《教育研究》上展开的一场讨论。从1986年到1988年《教育研究》发表了大量文章,讨论引起了理论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思考,出现了许多不同意见。(一)关于商品经济对教育的影响问题。(1)王丽在《关于教育商品化的思考》一文中认为商品经济发展必然要对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教育亦不免带上商品的色彩,不如此,教育便不能履行它的社会职能。(2)孙震认为,教育是整个社会的组成部分,受经济规律的约束是肯定的。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商品经济的某些原则,必然对教育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3)桑新民认为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必然加剧对教育的冲击,不必把商品经济对教育的冲击看成洪水猛兽。当前商品经济对教育的冲击,一方面暴露和激化了教育系统内部外部的各种矛盾,另一方面又为矛盾的解决创造了有利条件。(4)谷书堂认为那种把商品经济看作是经济基础,教育是上层建筑,因而二者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的观点过于简单。商品经济不是经济基础的最根本部分。商品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生产组织形式或经济运行方式,它与所有制有联系,但不等同。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更直接取决于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而不直接受商品经济决定。(二)关于教育是否商品化的问题有以下三种看法。(1)王丽认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教育不可避免地成为商品经济部分,因而存在着商品化的趋势。商品经济的规律,如价值规律、供求规律,以及商品经济的一些机制如竞争机制,对教育发展、教育过程、教育内容等必然要产生影响,教育不可能处于商品经济之外。(2)张天麟在《教育功能与教育商品化》一文中认为教育不能商品化,教育具有多种功能——对个体的功能。教育商品化的观点容易引起人们重视教育的经济功能,把教育过程看成单纯劳动力再生产过程,忽视教育的其它功能,并使教育侧重科学技术,忽视全面发展,特别是精神文明建设。认为这种观点同时会冲击义务教育的实施,牺牲教育机会均等,也不利于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3)孙震认为教育确实存在着商品化的趋势,但应清醒地看到某些重要方面是不能商品化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教育既有市场经济下的商品属性,又有计划经济的产品属性,还有陶冶人格,情操的非生产属性。人才的人格方面不受商品经济法则的支配,人格不能商品化,人们的思想道德、政治态度不能进行等价交换。 ☚ 唯理论与经验论之争 商品经济与按劳分配关系问题的讨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