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商人会馆和公所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商人会馆和公所

124 商人会馆和公所

明、清两代商业和手工业的行会组织。有保护本行业和行业成员利益,限制竞争的作用。商人会馆最早出现在明万历年间。在这以前已有试馆性质的会馆,是由在京任职的官吏为其同乡来京赴试时栖歇而设,是乡土情的产物,多以地域命名。商人会馆是旅居外地的商人模仿试馆设立的。初起也多按同乡关系组建。清康熙后,多以行业命名。如北京颜料行会馆、烟行会馆等。公所原是官员栖歇场所,清乾隆年间成为商业会馆的同义词,清嘉庆以后设立的商业、手工业行会组织大多称公所。公所较会馆更具有行会性质,订有同行应遵守的行规。一般地说,商业行规比较简单,除规定缴纳一定数量的规费外,无其他限制。手工业的行规复杂、限制多。如对开店、工匠、学徒、产量、质量、价格、市场范围等都有明文细则,具有明显地保守、排他性。就其这一点与欧洲城市行会组织相同,但由于中国城市是封建统治的据点,中国行会从未向欧洲行会那样,控制城市议会,组织行会武装,行规具有法律性质等特权。因此对同行的约束力不如欧洲城市行会,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和阻碍作用也不甚明显。

☚ 封建行会   中国商会 ☛
商人会馆和公所

商人会馆和公所

中国旧时商人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在工商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商品经济较为活跃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唐宋时称为“行”; 宋元至明初,称为 “团行”; 从明中叶以后、称为 “会馆”、“公所” 或 “公会”。雍乾时期,商人会馆、公所较前发展很快。这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引起了工商业者之间竞争的加剧。他们为了立于不败之地,防止竞争,纷纷建立起保护自己的组织。据不完全统计,这段时期前后苏州工商会馆共建立47所,北京工商会馆、公所共建立50所,汉口建有17所,广东佛山镇也建立了19所。这一时期商人会馆、公所的职能还主要是表现在: 第一,限制外行、外地商人经营本行,限制同行扩大增开新店,限制或禁止外来商品的输入和贩卖; 第二,划一产品的价格,制定统一的度量衡。这时期的商人会馆和公所和唐宋时的 “行”、元末明初的 “团行” 一样,仍旧是封建的组织,与封建官府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利用地域关系作为纽带,把同乡的商人团结在一起,组成会馆、公所,共同对异域商人进行竞争。但是,乾隆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竞争的加剧,这种以地域关系为纽带的工商会馆逐渐衰落,出现了不分地域而按同业组织的会馆。如嘉庆年间的北京药行会馆,参加者不仅有各地方来北京开店铺的药商和贩运药材来京的客商,还有药材交易的中介牙人。可见这个会馆是不分地域同行业商人的组织。这种工商会馆、公所,已经突破了浓厚的封建色彩的地域观念,摆脱了地域商帮的束缚,演变为不分地域的异乡同业的行会组织。因为这种商人会馆、公所没有地域工商会馆的封建割据性,对商品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要比早期的商人组织的作用大些。而到了清末,商业公所、会馆又被不分行业的商会所代替。“凡属商务繁富之区,不论系会垣,系城埠,宜设立商务总会; 而于商务稍次之地设立分会,仍就省分隶属于商务总会。” 新中国成立后,旧商会解散,另组成工商业联合会。

☚ 明、清商人资本   中国古代的高利贷资本 ☛
0000378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