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商业批发体制的改革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商业批发体制的改革 商业批发体制的改革1980年开始,安徽省商业系统着手改革批发体制,逐步开放基层批发和零售商店的进货渠道,取消站站之间的调拨,凡有条件从产地站直拨三级批发的商品不再经过二级站中转和结算。零售商店也一改过去按单一的固定的进货渠道进货的办法,可以由当地三级批发进货,也可向二级站或生产厂直接进货,不断扩大厂、店直接挂钩,减少中间环节。与此相适应,还扩大了工业品内调,恢复商办工业的前店后坊,实行批发按专业划细经营。1982年6月,安徽省根据国务院《关于疏通城乡商品流通渠道,扩大工业品下乡的决定》精神,先把国营和供销合作社之间原来的按城乡分工改为按商品分工、城乡通开的新体制。即供销社可以进城,国营商业也可以下乡,扩大工业品下乡的途径。国营批发商业采取公开库存、公开货源、降低批发起点等措施,方便基层零售企业的进货。1990年底商业厅系统的工业品批发网点已由1978年的545个增加到1175个,农副产品收购批发机构2202个。从1984年起,省粮食系统在芜湖、蚌埠、合肥、安庆、淮南5市及安庆地区建立了粮油贸易中心,恢复了芜湖米市。省商业厅所属系统还建立了一批工业品贸易中心,并在芜湖、合肥建立了家禽贸易货栈,开展代购代销业务。 ☚ 恢复和发展集市贸易 商业购销政策不断调整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