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唐韵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唐韵

唐韵——位出色的青年小提琴家
小提琴手唐韵的故事
黄松桥
家 圭
辽宁日报1979年4月1日
解放日报1980年2月2日
唐韵

唐韵

音韵学著作。唐孙愐撰。原书早已失传,仅存唐写本残卷四十四页,去声一卷,残;入声一卷,全。此书系在隋陆法言所撰的《切韵》,经唐长孙纳言在仪凤二年订讹加注的基础上,孙愐于天宝十载重加订正,改名《唐韵》,而《切韵》便废;宋真宗景德四年,命陈彭年等校订增删,至大中祥符元年书成,改名《大宋重修广韵》,而《唐韵》又废。

☚ 切韵   唐韵考 ☛

《唐韵》

又名 《切韵》、《广切韵》。韵书。5卷。为增补陆法言 《切韵》 之书。 有开元、 天宝二本。 开元本为孙愐撰, 195韵。 除增加韵数外, 主要对 《切韵》的收字及释义作了修订。 原书不存, 其序今见于 《广韵》书首。1908年在吴县发现天宝本《唐韵》残卷,不知撰者, 分204韵, 已近《广韵》。 清代纪容舒有 《唐韵考》,根据《说文解字》徐铉校本所附《唐韵》反切,考证出 《唐韵》 韵数为204, 似为天宝本。

唐韵

唐韵

又叫《广切韵》。唐孙愐撰。原书已亡佚。《广韵》卷首和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都载有孙愐《唐韵序》,但文字不同。《广韵》所载已不是孙氏原文。据卞氏所记,《唐韵》五卷,四声分韵,共一百九十五韵,一万五千字。韵数与《切韵》同,字数增加三千五百个,反切也不完全相同。《唐韵》注文较繁,援引凭据甚多,是一大特点。宋修《广韵》大约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在能看到的《唐韵》写本有两种:一种仅存东、冬、钟三韵十四行;一种存去、入两卷,但去声不全,就是通常所说的蒋斧印本。两种残卷都收录在《唐五代韵书集存》下册里。《康熙字典》中被称做《唐韵》的反切只是大徐本《说文》的反切。徐铉曾经指出,《说文》注音“并以孙愐音切为定”。但是否真正为孙愐《唐韵》的反切,并没有足够的证据。

☚ 刊谬补缺切韵   广切韵 ☛

唐韵

韵书。唐·孙愐著。在陆法言《切韵》基础上增字加注而成,比《切韵》多出了十一个韵。原书已不传,近代发现残卷。《广韵》卷首有孙愐《唐韵》序。此书在唐代影响最大,宋·许观《东斋记事》: “自孙愐集为《唐韵》,诸书遂废。”宋人徐铉曾根据《唐韵》,为《说文》加入反切注音。

唐韵

251.唐韵(p515.2)

释文有云: “天宝十载,孙愐重加订正,改名《唐韵》,《切韵》就不再流行。宋·景德四年,真宗命陈彭年等校订增删,至大中祥符元年书成,更名《大宋重修广韵》,《唐韵》又废。原书已早失传,今所存者仅唐写本残卷四十四页,去声一卷,残;入声一卷,全。”
按:释文失缜,语意含混不清,所谓“更名《大宋重修广韵》,《唐韵》又废。原书早已失传”云云,令人费解。所谓“原书”究指《广韵》,还是《唐韵》?指代不明。其弊在二句末施句号,隔断语义,末句又出“原书”一词,则指代固已难明矣。倘合二、三句为一, 作: “《唐韵》遂废而失传”,则含混之弊去矣。另,于下文“今所存者”下加“乃清末蒋斧于京所得”数字,则释文准确,明晰也。

☚ 哈叭狗   唗 ☛

《唐韵》

韵书 (按韵编排的字典)。唐代孙愐撰。有两种版本: 一种是 “开元本”,约成书于唐开元二十年 (732年),分韵195部,已佚,仅存序言; 另一种是 “天宝本”,约成书于唐天宝十年(751年),分韵205部,释文更详细,也已佚,20世纪初蒋斧得其残卷,今有 《国粹学报》影印本。《唐韵》是唐代影响最大的韵书,对后世韵书也有重要影响,是研究唐代音韵的重要参考资料。据日本僧人宗睿《新书写请求法门等目录》,唐咸通六年 (865年) 曾将 “西川印子” (成都雕印本) 《唐韵》5卷从中国带回日本,是迄今所知最早的 《唐韵》 印本。

唐韵

唐韵

(唐)孙愐著。5卷。为陆法言《切韵》增字加注,韵部有所增加,字体以篆隶石经为正。原书久已不传,今存唐人手写残本一卷和《广韵》卷首《唐韵序》一篇。

☚ 切韵指掌图   广韵 ☛

唐韵táng yùn

《本草纲目》序例第1卷引据古今经史百家书目(17)。韵书名。唐孙愐撰。为陆法言《切韵》增字加注而作。原书不传。《广韵》卷首有孙愐《唐韵》残卷一种,考知《唐韵》对《切韵》部目有所增订(另见孙愐唐韵)。

唐韵

五卷,唐孙愐撰。孙愐,唐代音韵学家。愐一作缅,天宝中官陈州司马。《唐韵》早已亡佚,近代发现唐人写本《唐韵》残卷,据考是书有二种版本,一本成于唐开元年间,一本成于唐天宝年间。孙愐《唐韵序》,宋修《广韵》刊载,一向通行。王国维认为:(1) 书名又称 《广切韵》,略称《切韵》或 《广韵》。(2)书有开元本与天宝本,差别颇大。开元本部目次序大致与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同。天宝本分韵加密,平声多出三韵,上去声亦各多出三韵,入声多两韵。(3)二本下平声韵目序数均与上平声衔接。王氏认为二本皆孙愐所作,开元本为初撰之本,天宝本则为重定之本。唐兰则认为天宝本并非孙愐所作。天宝本是否为孙愐所作,尚有待研究,开元本出于孙愐之手则是确定无疑的。开元本原书久佚,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著录明项子京所藏《唐韵》五卷,前有孙愐序及韵部数目。根据这些材料,我们对开元本《唐韵》可以有如下了解:(1)全书共分五卷。(2)平声上二十六韵,平声下二十八韵,上声五十二韵,去声五十七韵,入声三十二韵,凡一百九十五韵。较 《切韵》多两韵,与 《王韵》总数同。(3) 卞氏所录孙愐《唐韵序》与《广韵》前所载者文句颇异。王国维谓“《唐韵》有开元、天宝二本,亦有二序,今《广韵》前所载,乃合二序为一,违失甚矣”。(4)是书很注意辨正形体,故“字体偏旁,点画意义,从木从扌 ,著彳著亻,并悉具言”。辨正形体主要依据《说文》《玉篇》等。(5)增加了很多注解,字义之外,事物名称、姓氏原委、州县名号等均加以注释,某些“异闻奇怪传说”也写进注解。引据颇为广博,字书、韵书、训诂书如《三苍》、《尔雅》、《字统》、《字林》、《说文》、《玉篇》、《声谱》等之外,尚旁及经史子集等著作。(5)开元本《唐韵》写成时间不会迟于开元二十年 (732年),因为开元本序中有“及武德以来创置,迄于开元二十年并列注中”的话,王国维谓“此实当时进书之序”。又其书载郡县建置迄于开元二十年。并自署行陈州司法参军事,尚在天宝元年(742年)改州为郡之前。这些都足以证明此本完成于开元二十年之前。天宝本也早已散佚,但可供参考的材料较开元本多,其中著名的是蒋斧所藏唐写本《唐韵》残卷,据王国维考证,即天宝本残卷。是本有国粹学报馆影印本。魏了翁《鹤山大全集》录有《唐韵后序》。另有P2016号残卷,为伯希和所窃,存巴黎国家图书馆,国内辑入《瀛涯敦煌韵辑》中。根据这些材料,可对天宝本有如下了解:(1)天宝本不论是否为孙愐所作,但它确是开元本的增字加注本,而且“为晚唐人所为”。(2)这部书大约成于天宝十年 (751年),因为序文中有“岁次辛卯天宝十载”的话。(3)与《陆韵》比较,天宝本平声从 “真”韵中分出 “谆”韵,从 “寒”韵中分出“桓”韵,从“歌”韵中分出“戈”韵;上声从“轸”韵中分出 “准”韵,从 “潸”韵中分出 “缓”韵,从“哿”韵中分出 “果”韵; 去声从 “震”韵中分出“稕”韵, 从“翰”韵中分出 “换”韵, 从“箇”韵中分出 “过”韵; 入声从 “质”韵中分出 “术”韵,从“末” 韵中分出 “曷”韵,共增加了十一韵。与 《王韵》或开元本比较,少上声“广”韵与去声“酽”韵。全书分二百零四韵。(4)此本增字加训。所增字大多注明出处,如增“慾”字,注“出《说文》”;增“肐”字,注 “出 《纂文》”。训解颇详明,引据亦丰赡。(5) 对《陆韵》有所刊正,如蒋斧藏本“证”韵“瞪”字下注云“陆本作眙”。“麦”韵“”字下注云“陆入格韵”。《唐韵》之称仿效《周礼》,“唐”指唐代,是书在唐代影响很大。宋徐铉为《说文》各篆所注切语,一般认为采自 《唐韵》,此说董同和《汉语音韵学》认为“大成问题”。

唐韵

韵书。唐孙愐编撰。是书为陆法言《切韵》增字加注而作。原书不传。《广韵》卷首有孙愐《唐韵》序一篇。近代发现唐写本韵书中有残卷二种。(去声、入声各一卷)考知《唐韵》比《切韵》增加十一韵,计二百零六韵。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5: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