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唐音癸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唐音癸签

唐音癸签

明胡震亨撰。三十三卷。作者曾编辑《唐音统签》十集,以干支为序,此书是第十集,故称癸签。前九集录唐诗。此集则辑录有关唐诗研究资料,共分七目:一体凡,论诗体;二法微,论格律以及字句声调;三评汇,集诸家之评论;四乐通,论乐府;五诂笺,训释名物典故;六谈丛,录作者本人有关唐诗之笔记;七集录,首录唐集卷数,次录唐选各总集,再次为诗话及考辨集中伪作与注释。此书资料丰富,颇有系统性,凡有关唐诗源委、体制沿革、风格高下、作家短长等材料,均有条不紊作了交代。论断亦多平实、精辟,颇可参考。有清顺治刻本。又有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本,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订正再版。

☚ 文体明辨   钝吟杂录 ☛
唐音癸签

唐音癸签

诗话汇编。明胡震亨编撰。胡震亨(1569—1645),字君鬯,改字孝辕,号赤城山人,晚年又号遯叟,浙江海盐人。万历二十五年(1597)举人。历故城教谕、合肥知县、定州知州、兵部职方员外郎。乞归。家藏书万卷,日夕搜讨,校读精勤。编有总集《唐诗统签》,为清代修《全唐诗》之蓝本。又撰有《海盐县图经》、《读书杂录》、《赤城山人稿》等。所编《唐音统签》一千零三十三卷,按天干之数分为十签,其中自《甲签》至《壬签》共一千卷,纯粹辑集唐诗,间加评骘;《癸签》三十三卷,为其研究唐诗心得的汇编,单刻本即题为《唐音癸签》。该书体例自成系统:卷一为“体凡”,总论诗体的变迁及声病等;卷二至卷四为“法微”,先“统论”,次“通论各体”,再论“用字”、“用句”、“俪对”、“篇法”等各种表现手法;卷五至卷一一为“评汇”,按时代、体裁、题材等方面评论唐代诗人诗作;卷一二至卷一五为“乐通”,专论与唐诗有关的各种声乐、舞乐;卷一六至卷二四为“诂笺”,专门对唐诗词语典故等进行诠释;卷二五至卷二九为“谈丛”,专谈唐代诗人的遗闻佚事;卷三○至卷三三为“集录”,分别论唐诗别集、选集、唐宋以来诗话及有关唐诗的墨迹和金石刻,可见其内容涉及唐诗研究的各个方面。其中“法微”三卷,“评汇”七卷、“乐通”四卷、“总论”一卷、“诂笺”九卷,多摘录前人著作,或注以人名,或注以书名,亦有一部分标注“遯叟”者,则为其自撰。其他部分,虽也多本自前人,但又多化作己意出之,基本上可视为自撰。所引前人著作,自陆机、刘勰以至王世贞、胡应麟,自诗话、笔记以至正史,涉猎既广博,择取亦较精要。其诗学见解多本自王世贞《艺苑巵言》、胡应麟《诗薮》,称引亦以此二家为多。但他并不一味盲从,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往往能自出手眼,有一得之见。如论唐代七律压卷之作,严羽推崔颢《黄鹤楼》,何景明等推沈佺期《独不见》(“卢家少妇”),王世贞谓当于杜甫“风急天高”、“老去悲秋”、“玉露凋伤”、“昆明池水”四章中求之,胡震亨则均不以为然,他指出:“吾谓好诗自多,要在明眼略定等差,不误所趋,足耳。‘转益多师是汝师’,何必取宗一篇,效痴人作此生活!”(卷一○)所论显然比较通达。再如,他也不赞成用盛唐的尺度去衡量中、晚唐诗,批评高棅《唐诗品汇》“大谬在选中、晚必绳以盛唐格调,概取其肤立仅似之篇,而晚末人真正本色,一无所收”(卷三一)。《唐音癸签》从诗话汇编的角度看,有一个大缺点,就是援引前人之说,往往随意改易,不尽忠实于原文。有些虽大意未变,但文字已非原貌,有些则错会原意,甚至产生疏误。胡震亨曾批评杨慎《升庵诗话》“往往任胸援引,非必尽确”,但他自己亦未能免去此病。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校订本。

☚ 诗话类编   小草斋诗话 ☛

唐音癸签

《唐音癸签》 三十三卷。明胡震亨撰……所撰 《唐音统签》凡十集,此其第十集也。九集皆录唐诗,此集则录唐诗话。旧无刊版,至国朝康熙戊戌,江宁书肆乃得抄本刻行。为目有七: 一曰体裁,凡一卷,论诗体; 二曰法微,凡三卷,分二十四子目,自格律以及字句声调无不备论; 三曰评汇,凡七卷,集诸家之评论; 四曰乐通,凡四卷,论乐府; 五曰诂笺,凡九卷,训释名物典故; 六曰谈丛,凡五卷,采撷逸事; 七曰集录,凡三卷,首录唐集卷数,次唐选各总集,次金石墨迹。震亨搜括唐诗,用力最剧。九签之中,惟戊签有刻,而所采不出《御定全唐诗》之外,亦不甚行。独诗话采撷大备,为《全唐诗》所未收,虽多录明人议论,未可尽为定评,而三百年之源流正变,犁然可按,实于谈艺有裨。( 《四库全书总目》)

胡震亨既辑《唐音统签》,复搜集关于唐诗之评论成《癸签》一书。其用力之劬,不下于计有功之《唐诗纪事》,尤袤之《全唐诗话》; 而于明人诗话,所收尚多; 尽有今日不易得见之本。……余欲重辑唐一代诗,立愿已久,思先集诸家评论为一集,此书亦一重要之取资渊薮也。……清人刊全唐诗,其诗人传仅寥寥数语,不足为知人论世之助。季辑全唐诗底本,虽传语较详,然亦不甚完备。故重辑之功,仍当以此癸签为主而再加以展拓也。( 《唐音癸签叙录·郑振铎劫中得书续记》)


唐音癸签 - 文学词典 - 可可诗词网

唐音癸签

诗话集。三十三卷。明胡震亨撰。胡震亨(1569—1645),字孝辕,号遯叟、赤城山人。海盐(今属浙江)人。万历举人。曾任固城县教谕、合肥知县、定州知州、兵部员外郎等职。家多藏书,曾辑《唐音统签》十集,前九集皆录唐诗,间加评骘。该书即是其中的第十集,故称“癸签”。

《唐音癸签》多辑录有关唐诗的研究资料,也加入自己的论断。分七目:卷一为体凡,论诗体之变迁及声病等;卷二至卷四为法微,内有统论,主要论述诗歌创作的比兴体格等必用的表现原则,并谈及字句、偶对、用事等利弊;卷五至卷十一为汇评,按时代、体裁、题材等分别集诸家对唐代诗人和诗作的评论;卷十二至卷十五为乐通,专谈诗与乐曲、舞曲等关系;卷十六至卷二十四为诂笺,专门解决唐诗的名物典故等疑难问题;卷二十五至卷二十九为谈丛,专谈唐代诗人的遗闻轶事;卷三十至卷三十三为集录,内录唐别集、总集卷数及诗话,并考辨集中的伪作与注释等。

由于《唐音癸签》搜集了大量的古代诗话材料,所以有些今已散佚的珍贵资料,如赵璘、徐献忠等人的评语,均因它而得以保存;而胡震亨本人也是在详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对唐诗进行了精心的分析和综合的研究,提出了许多较为客观公允的见解与评价。除诗之外,他对其他与诗相关的著作也进行了评议,如评诗话,他说:“宋人诗不如唐,诗话胜唐,南宋人及元人诗话,又胜宋初人。”又说:“明兴,说诗者以博推杨用修,以雅推徐昌谷,以俊推王弇州……近代谈诗,集大成者,无如胡元瑞。”他对胡应麟如此推崇,因此书中引他的评语也最多,在书的体例上也曾受到《诗薮》的一些影响。

《唐音癸签》虽然纲举目张,体大思精,引征广博,资料丰富,但也有体例不统一之处。就拿引用资料这点说,或居条目之前,或居条目之后;或列书名,或举作者,或称字号。如王世贞的引语,出处或称元美,或称弇州,或称长公,或称《艺苑卮言》,极为散乱。再则,明人引书,多逞臆改窜,不尽忠于原作,胡震亨也有此陋习,他曾批评杨慎“搜隐摘奇,往往任胸援引,非必尽确”。但他自己所引各书资料,也往往妄加改动,或剪裁颠倒,或断章取义,错会原意,或展转引用,以甲为乙,凡此都是美中不足的地方。即便如此,此书仍是今天研究唐诗的一部极其重要的著作。

在万历时尚未成书。邵懿辰等一直以为有明刻本,但今人周本淳则以为最早的刻本应在清顺治十五年(1658)之后,康熙之前。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曾据清初刻本标点排印发行。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又加订正再版,然标点方面讹误尚多。后周本淳又重加校订,于1981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重新出版,1984年再版,这是目前比较易找而又完善的一个本子。

唐音癸签

明胡震亨著。33卷。有上海古籍出校社81年点校本。本书卷一为体凡,言诗之体裁变迁及声病等。卷二至卷四为法微。其中卷二为统论,言诗歌创作的比兴体格及各种体裁都必须运用的表现原则;卷三就各种体裁加以论述,卷四专谈字句、对偶、用事等利弊。卷五至十一为评汇,按时代、体裁、题材等几方面评论唐代诗人诗作。卷十二至十五为乐通,专谈诗和乐曲舞曲等的种种关系。卷十六至廿四为诂笺,专门解决唐诗词语典故等疑难问题。卷廿五至廿九为谈丛,专谈唐诗人的遗闻佚事。卷三十至卅三为集录,分别为别集、选集、总集和金石刻。体大思精,涉及唐诗的各个方面。书中广引明代诸家评论,也时时发表己见,匡所不逮(如在引《诗薮》论排律起句之后即谈自己对排律“过接”的看法)。著者还评论了中晚唐、五代十国的一大群罕为人论及的作家及方外、女子之诗。论诗虽宗《艺苑卮言》、《诗薮》(如谓许裳咏洞庭湖“四顾疑无地,中流日夜浮”为“愈切愈小”),但又不为其范围,坚持“声音之道与政通”的观念,对诗歌与社会政治、习俗、士风的密切关系作了论述,认为天宝之乱造就了诗人,论杜诗时应注意杜甫与社会政治的联系(“世与身所遘”);在抨击晚唐科举弊端百出、读书人廉耻丧尽的同时肯定了“俚浅”的杜荀鹤诗(“以衰调写衰代,事情亦自真切”);还批评高棅《唐诗品汇》“大谬在选中晚必绳以盛唐格调,概取其肤立仅似之篇,而晚末人真正本色,一无所取”,认为选诗应注意时代特点,反对只取形式的模袭。著者还比较了四杰的异同、指出杜甫律诗在形式上与盛唐诸家的五点区别、探讨了大历诗风的转折、注意到皮日休创作的变化。至于否定七言拗律、反对白居易直指时弊式的讽谏,是其不足。又明人引书,尤多逞臆改窜,是书亦不免此弊。然一眚何足以掩大德?此书“多采明人议论,未可尽为定评,而三百年之源流正变,犁然可按,实于谈艺有裨”(《四库提要》)。

唐音癸签

唐音癸签

明·胡震亨撰。三十卷。震亨 (1569—1645),字孝辕,号赤城山人、遁叟。海盐 (今属浙江) 人。神宗万历二十五年举人,三十五年选授故城县教谕。思宗崇祯十年为定州知州,后官至兵部职方员外郎。家多藏书,所辑《唐音统签》 十集,共一千零三十三卷,搜罗丰富,为清代官修《全唐诗》之蓝本。此书是其中第十集。
胡氏论诗较注重内容,对儒家诗教“诗发乎情止乎礼义”之旨大加发挥,强调“声音之道与政通”,认为诗歌与社会政治、习俗、土风有密切关系。评价诗人诗作,既重视其品格,亦注意其时代特点。此书虽未能摆脱“七子”的影响,但也往往自出手眼,不一味盲从,如论诗歌的创作与欣赏,提倡“诗人各自写一性情,各自成一品局”,反对只取形式的模袭,主张“凡诗,一人有一人本色”,反对“必绳以盛唐格调”; 李白诗歌自具风格,“与读杜诗自各一法”,因此,李、杜诗歌之读法及欣赏,应有区别。有清顺治间刻本,古典文学出版社排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

☚ 诗薮   曲品 ☛

唐音癸签

诗论。明胡震亨撰。三十三卷。胡氏有《唐音统签》。已著录。此编原为《统签》第十集。因《统签》以十干为纪,本集为最末一签,故名“癸签”。书中专录有关唐诗研究资料。对唐诗别集、总集、金石著录、诗评综合目录皆有记载。有关唐诗之源流变革、体制形成、风格高下、作家短长,以及常用词汇的解释考订皆有丰富资料。有清顺治十五年(1658)金陵单刻本,《四库全书》本,一九五七年古典文学出版社标点本,一九五九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订正再版。

唐音癸签

唐音癸签

诗话集。三十三卷。明胡震亨撰。胡震亨(1569—1645),字孝辕,号遯叟、赤城山人。海盐(今属浙江)人。万历举人。曾任固城县教谕、合肥知县、定州知州、兵部员外郎等职。家多藏书,曾辑《唐音统签》十集,前九集皆录唐诗,间加评骘。该书即是其中的第十集,故称“癸签”。
《唐音癸签》多辑录有关唐诗的研究资料,也加入自己的论断。分七目:卷一为体凡,论诗体之变迁及声病等;卷二至卷四为法微,内有统论,主要论述诗歌创作的比兴体格等必用的表现原则,并谈及字句、偶对、用事等利弊;卷五至卷十一为汇评,按时代、体裁、题材等分别集诸家对唐代诗人和诗作的评论;卷十二至卷十五为乐通,专谈诗与乐曲、舞曲等关系;卷十六至卷二十四为诂笺,专门解决唐诗的名物典故等疑难问题;卷二十五至卷二十九为谈丛,专谈唐代诗人的遗闻轶事;卷三十至卷三十三为集录,内录唐别集、总集卷数及诗话,并考辨集中的伪作与注释等。
由于《唐音癸签》搜集了大量的古代诗话材料,所以有些今已散佚的珍贵资料,如赵璘、徐献忠等人的评语,均因它而得以保存;而胡震亨本人也是在详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对唐诗进行了精心的分析和综合的研究,提出了许多较为客观公允的见解与评价。除诗之外,他对其他与诗相关的著作也进行了评议,如评诗话,他说:“宋人诗不如唐,诗话胜唐,南宋人及元人诗话,又胜宋初人。”又说:“明兴,说诗者以博推杨用修,以雅推徐昌谷,以俊推王弇州……近代谈诗,集大成者,无如胡元瑞。”他对胡应麟如此推崇,因此书中引他的评语也最多,在书的体例上也曾受到《诗薮》的一些影响。
《唐音癸签》虽然纲举目张,体大思精,引征广博,资料丰富,但也有体例不统一之处。就拿引用资料这点说,或居条目之前,或居条目之后;或列书名,或举作者,或称字号。如王世贞的引语,出处或称元美,或称弇州,或称长公,或称《艺苑卮言》,极为散乱。再则,明人引书,多逞臆改窜,不尽忠于原作,胡震亨也有此陋习,他曾批评杨慎“搜隐摘奇,往往任胸援引,非必尽确”。但他自己所引各书资料,也往往妄加改动,或剪裁颠倒,或断章取义,错会原意,或展转引用,以甲为乙,凡此都是美中不足的地方。即便如此,此书仍是今天研究唐诗的一部极其重要的著作。
在万历时尚未成书。邵懿辰等一直以为有明刻本,但今人周本淳则以为最早的刻本应在清顺治十五年(1658)之后,康熙之前。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曾据清初刻本标点排印发行。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又加订正再版,然标点方面讹误尚多。后周本淳又重加校订,于1981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重新出版,1984年再版,这是目前比较易找而又完善的一个本子。

☚ 诗薮   薑斋诗话 ☛

唐音癸签

诗话集。明胡震亨编撰。为作者所编《唐音统签》之第十集。前九集皆录唐诗,此集辑录有关唐诗的研究资料,间有本人的品评论断。分体凡、法微、评汇、乐通、诂笺、谈丛、集录七目,资料丰富。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1: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