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唐赛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唐赛儿女明初山东农民起义首领。她原是青州(今属山东)蒲台县民林三之妻。自幼识字,信弥勒佛。林三早逝,她在家乡组织白莲教。永乐十八年(1420年)山东灾荒严重,路有饿殍。又值明成祖下令修筑北京城,山东农民负担极重,人心思乱。她于是组织起义,被称为“佛母”。起义军迅速占领诸城、即墨,烧毁官衙仓库,进兵围攻安丘。山东全省震动。明朝派安远侯柳升镇压,包围益都西南卸石棚寨农民军根据地。她采取送假情报的方法调开明军,夜袭敌营,杀死副总兵刘忠,在群众的掩护下突围出走。明成祖责骂柳升贻误军机,走脱唐赛儿,将其逮捕入狱。同时下令将山东、北京境内尼姑、道姑全部抓至北京查问,毫无所获;接着,又逮天下出家妇女数万人,拷问追查,终无法获其踪迹。 唐赛儿 唐赛儿明初山东农民起义首领。山东鱼台人。精通剑术。自称佛母,以白莲教组织群众。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以益都的卸石棚寨为根据地,发动起义,从者数万。派部将宾鸿、董彦皋等攻破莒、即墨,烧毁官衙仓库,进兵围攻安丘。明成祖使柳升、刘忠领兵镇压,围攻山寨。她两次严拒敌人的招降,又夜袭敌营,杀刘忠,突围脱险。终因寡不敌众,失败被捕。在群众掩护下,挣脱镣铐逃去,没有遇害。明成祖为了搜捕她,曾大捕尼姑、女道士入京,但仍无法获其踪迹。其事被演为小说《女仙外史》。 ☚ 张三丰 李通 ☛ 唐赛儿 唐赛儿生卒年不详明朝蒲台 (今山东滨县东南蒲台)人,十八岁嫁与同县林三为妻。婚后不久,林三因交不上租税被官府重伤而死,赛儿立志为夫报仇,削发为尼,号“佛母”,以白莲教组织群众,进行反官府的活动。1420年,山东益都、蒲台等地灾荒严重,民不聊生,经常在这一带活动的唐赛儿趁机以红白旗为号,带领五百多饥民冲入益都,赶走县官,开仓救民,老百姓翕然从之,从此起义军队伍大增。山东总督命青州卫指挥高凤进巢,被唐赛儿大摆“狂魔阵”杀退。明廷大震,急派安远侯柳升及都指挥刘忠率十万步骑围攻益都。唐赛儿率主力迎击柳升,派董彦杲截击刘忠。董军失利,益都被袭,唐赛儿驻守卸石棚寨,派张鸿宾攻打安丘。攻安丘多日没有得手,唐赛儿却已是腹背受敌,起义军几乎全部壮烈牺牲。唐赛儿在义军的掩护下,逃出重围,被百姓们隐藏起来。明成祖下令搜寻。终不可获。后来听说唐赛儿隐藏在尼庵中,便降旨把山东和北京一带落发出家的数万名尼姑全部逮捕,枉杀无数。唐赛儿为救众尼姑,投案山东布政使衙门堂前。明成祖下令将唐赛儿凌迟处死,在解送京师的当夜,唐赛儿却不翼而飞。山东青州府人民为纪念唐赛儿,将卸石棚寨改为“唐赛儿寨”(参看《明史》卷一六一《唐赛儿传》)。 ☚ 马皇后 三娘子 ☛ 唐赛儿 唐赛儿明初农民起义的女领袖。蒲台(今滨县)人。林三的妻子。永乐年间(1403—1424年),山东连续遭灾,加上官府逼税催科,民不聊生。唐赛儿利用白莲教,自号“佛母”,称能预知将来事情的成败,并以能剪纸为人为马相号召,组织民众。她不辞辛劳,躲避官兵的追捕,秘密地频繁往来于益都,诸城、安丘、莒州、即墨、寿光等州县之间,借白莲教发动群众。由于唐赛儿勇敢侠义,经常为群众排难解纷,在教民和群众中威信很高。永乐十八年(1420年)春,唐赛儿在鬏髻寨(今青州境内)聚众数千人举行起义,并击败青州卫都指挥使高凤所率的镇压军队。后以卸石棚寨(今青州境内)为根据地,攻占莒州、即墨等县城。明成祖派安远侯柳升领兵前往镇压。起义军夜袭官军营寨,击杀明廷都指挥使刘忠。但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她在群众掩护下突围脱险。明政府为搜捕她,虽尽逮尼姑、女道士,仍无法获其踪迹。唐赛儿领导的农民起义虽然失败,但却影响深远,她也得到了人民的崇敬和衷心的爱戴。为了纪念这位女英雄,卸石棚寨被称为“唐赛寨”或“唐三寨”。参见“唐赛儿起义”。 ☚ 高楼寨之战 唐赛寨 ☛ 唐赛儿明初山东农民起义领袖。蒲台人林三之妻,自称佛母,以白莲教组织群众。益都、诸城、安丘、莒州、即墨、寿光等地群众信仰颇多。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在益都卸石棚寨率众起义,派部将宾鸿、董彦皋等攻破莒、即墨,烧毁官衙仓库,进兵围攻安丘。明成祖使柳升、刘忠领兵围攻山寨。她引兵夜袭敌营,杀刘忠,突围脱险。明成祖为了搜捕她,曾大捕尼姑、女道士入京,但仍无法获其踪迹。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