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唐诗外渐揽胜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唐诗外渐揽胜

自从唐诗诞生之日直到今天,它从未停止向国外传播。在这一千多年的外渐史上,有几件事是很引人注目的。
一、外人来华 唐代版图辽阔,经济繁荣,是当时世界上的强国。因此,西域、新罗、日本诸邻国的使节、商旅、艺人、僧侣纷纷来华,而以日本的遣唐使为最盛。有唐一代,日本政府遣人使唐达十九次之多,人数由百余人至五、六百不等。其中不少人长于吟咏,与唐代诗人结下了文字之交。日人阿倍仲麻吕(晁衡)在开元二年使唐,与储光羲、王维、赵骅、包佶、李白等诗人交游,结谊很深。天宝十二年他衔命还国,储、王、赵、包均赠诗送行。不料,东渡途中船队遇风,误传他罹难沉海。李白闻讯写诗哭他,即至今流布人口的《哭晁卿衡》。这是中日文学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日僧空海(法号“遍照金刚”)来唐学习后,写成《文镜秘府论》,撮录了六朝至唐初的诗歌理论。他所引之书,大多已失传,因此,这部著作在保存古代文献方面颇具重要价值。随着遣唐文臣、学问僧回国,唐诗渐渐传到了日本,并对日本文学产生了长久的、深刻的影响。
二、华人外徙 在唐代,也有东渡的诗人,如鉴真和尚的随行弟子思托。他们在日歌咏投赠,就无形中传播了唐诗。到了现代,有众多的华人学者赴西方国家,这一外徙的规模比较大,在唐诗西渐的潮流中,他们形成了异军突起之势。其中有许多人,如美国的柳无忌、周策纵、罗郁正、刘若愚、李珍华、高友工、梅祖麟、叶维廉,加拿大的叶嘉莹,英国的张心沧,法国的程纪贤等,中国古典诗歌的素养很深,又谙熟西方的文学理论,因此在唐诗译介研究中,选诗撰史,解说评价,无不左右逢源。他们的著作,一般而言,在西方学术界都得到了普遍的重视。(参见本编各栏的有关条目。)
三、假道日本 由于西方的唐诗研究比日本起步晚,在本世纪,不乏西方学者从日人学习唐诗的情况。这样,就自然形成了唐诗西渐的一条重要路线,即中国——日本——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例如,费诺罗萨在日本学得了一鳞半爪的唐诗知识,却为庞德翻译《神州集》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再如,《寒山诗百首》的译者伯顿·华生,也曾在日本学习中国文学。日人也有给西方读者译诗者,如小畑熏良,他于1922在纽约出版了英译《李白》一书。时至今日,这条路线上的唐诗西渐之声仍不绝如缕。
四、中西合作 译介唐诗,文字上的障碍是很大的。若精通西文的学者与精通中文的学者合作,则可各扬其长,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威特·宾纳与江亢虎的合作是一佳例。他们译出的《唐诗三百首》英译本,取名为《群玉山头》。也有各擅胜场的两西人合作者,如洛厄尔与“爱诗客”(Florence Ayscough)。前者是美国著名的意象派诗人,并不通晓中文;后者久居中国,知中文,爱古诗。在合作中,后者先译出初稿,然后寄回美国交前者润色,常常是往返几次双方才认可。中诗英译的诗稿数度飞越大洋之上,堪称世界文化交流中的趣事。她们合译的诗集取名为《松花笺》,1921年于纽约出版,除陶潜等诗人的少数几首外,绝大多数是唐诗。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0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