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唐诗三百首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诗歌总集。清孙洙(蘅塘退士)编,其夫人徐兰英亦参与其事。六卷。选录唐代七十七个作家的诗三百多首。分体编排。入选之作多系名篇,艺术水平较高,为唐诗选本中流传最广者。但选录范围偏重于描写个人生活、自然景物及抒发个人情怀之作。自问世以来,清人、近人、今人均有多种评注本。 ☚ 唐宋诗醇 唐诗选 ☛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唐诗总集。六卷,或八卷。清孙洙及其继室徐兰英合编。孙洙(1711—1778),字苓西,号蘅堂退士,无锡(今属江苏)人。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历官卢龙、大城、邹平县令,江宁教授。著有《蘅堂漫稿》。事见《梁溪诗钞》卷四二及《名儒言行录》卷下。徐兰英,工诗善书,《清朝书画家笔录》有传。孙洙有感于世传童蒙《千家诗》“随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五七律绝二体,而唐宋人又杂出其间”,于是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兼及诸体,诗三百馀首,取俗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之意,因以名之为《唐诗三百首》。书成于乾隆二十八年,因其选诗雅俗共赏,成为家塾必读课本,流传甚广,“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编”(《四藤吟社主人序》),在唐诗选本中影响最大。按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绝、七绝编次,各体末均附乐府诗。收诗人七十七位,诗作三百馀首(各本篇数不一,有三百二十一首、三百十七首、三百十三首、三百一十首诸种)。所收诗人、诗体及流派均有一定的代表性。诗人上至皇帝、后妃,下至释道、女伎、无名氏;既有杜甫、王维、李白、李商隐之类的大家,又不乏王之涣、金昌绪等存诗极少的诗人。同一诗人,也注意从几种不同诗体来表现他不同的艺术风貌。此书为适应“家塾课本”之用,故所选之诗比较容易上口成诵,反映社会矛盾的诗相对少了一些。原书有江南状元阁刻本、小石山房刻本、常熟黄氏艺文堂刻本。道光年间,有章燮、陈婉俊注本问世。章燮作《唐诗三百首注疏》,于名物典故诠释外,兼疏解章句。此注有常州宛委山庄本、湖南学库山房校刻本等,东海文艺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均有排印本发行。陈婉俊补注诗人小传、名物典故等。陈注有餐花阁刻本、四藤吟社重刻本(增补杜甫《咏怀古迹》三首),文学古籍刊行社及中华书局曾据后本排印。今人新注不下十种,如朱大可《新注唐诗三百首》、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等。 ☚ 唐诗别裁集 七言律诗钞 ☛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唐诗选集。清孙洙编选。洙别号蘅塘退士,无锡(今属江苏)人。乾隆十六年(1752)进士。此书编成于乾隆二十八年。八卷,共选唐代诗人七十家各体诗三百一十首。分体排列,卷一五古(附五言乐府)四十首,卷二、卷三七古二十八首,卷四七言乐府十四首,卷五五律八十首,卷六七律五十一首,卷七五绝三十七首,卷八七绝(附七言乐府)六十首。律诗、绝句约占全书四分之三,唐诗脍炙人口者多已入选。选诗最多诗人依次为杜甫、李白、王维、李商隐、孟浩然、韦应物、刘长卿。编者原序称此书本为家塾课本。然以其选目精粹,数量适中,久已成为家弦户诵之书。强调诗宜熟读,自然成诵,故笺注颇疏。后世为作注释或评点者甚多。本书为近代最通行之唐诗选本。有清江南状元阁刻本、咸丰二年(1852)小石山房刻本、同治九年(1870)常熟黄氏艺文堂刻本、光绪十一年(1885)四藤吟社刊本及多种铅印本。 ☚ 唐诗合选详解 才调集补注 ☛ 唐诗三百首 最流行的唐诗选本。清代蘅塘退士编选。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精华,历来受到读者青睐。但唐诗数量惊人,康熙年间编成的 《全唐诗》 就收有近五万首诗,除非是研究唐诗的专家,一般读者是不可能通读全书的,这就需要为他们编一部“普及读物”。曾经有人统计,历代的唐诗选本多达百余种,但真正“家喻户晓” 的就是这部 《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 共选唐诗三百一十首,按照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绝、七绝、乐府等诗体分类编排。采取这种编排形式,主要是为了方便读者模仿学习。选诗的标准有两条,一是脍炙人口,二是浅显易懂,这就是 《唐诗三百首》 非常流行的秘诀。编选者蘅塘退士名孙洙,是清代乾隆年间的一位进士,当过县官,虽然没有什么诗名,却是一位颇有眼光的鉴赏家。当时流行的少儿读物 《千家诗》 虽“易于成诵”,但选择不精,而且唐宋诗兼有,不是理想的选本;而当时流行的 《唐诗别裁集》 篇幅较大,不便初学。有感于此,他就在 《唐诗别裁集》 的基础上精选出一本唐诗的 “家塾课本”,以取代 《千家诗》。因为 《诗经》又称 “诗三百首”,而且民间有俗谚: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所以他就顺手拈来 “三百首” 这个众所周知的名目,作了他的唐诗选本的书名。《唐诗三百首》是一部 “雅俗共赏” 的选本,数百年来畅行不衰。尽管现代某些专家批评蘅塘退士眼光狭隘,不选杜甫的 “三吏”、“三别”、《北征》、《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以及白居易的 “新乐府”等“现实主义” 作品,但直到今天,谁也没有编出一部能取代《唐诗三百首》的选本。 唐诗三百首 唐诗选集。八卷。清孙洙、徐兰英夫妇编选。成书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道光、光绪间有陈婉俊、章燮补注本。 孙洙,字临西,号蘅塘退士。生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卒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江苏无锡人。乾隆十六年进士。曾任大城卢龙、邹平县令和江宁府教授等职。著有《蘅塘退士稿》。徐兰英,孙洙继室,曾得过御赐“江南女士”印章。陈婉俊,号上元女史。金陵(今南京)人。章燮,建德人,号云仙。 《唐诗三百首》选诗三百一十首(四藤吟社本增补杜甫《咏怀古迹》三首),计七十七家(中有无名氏二人)。按体裁分卷,各卷中所录诗按作者年代编次。卷一,五古三十七首,乐府七首;卷二、卷三,七古二十八首;卷四,七言乐府十三首;卷五,五律八十首;卷六,七律乐府五十四首;卷七、五绝,乐府三十七首;卷八,七绝五十一首、乐府九首。书首有编选者题辞一篇。 《唐诗三百首》“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再加精选,较多地收录了王维、李白、杜甫等大家的作品,也适当选入一些不甚知名的诗人的个别优秀作品,比例适当,选目广泛,较具代表性。但一些历来传诵的长篇巨制未能选入,如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三吏”、“三别”等。每卷后附乐府,仅按字数之别引入各卷,殊为失当。 《唐诗三百首》是为童蒙学习诗歌而编的一个普及本,编选者自称:“为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白首亦莫能废。”比较前人选本的优劣,使之成为一部家絃户诵、影响久远的读本。历来作注者甚夥,其中清道光年间陈婉俊的补注本较为简明,有餐花阁本、四藤吟社本。文学古籍刊行社、中华书局有排印本。清光绪年间章燮的注疏本说解较详。有道光十四年刻本、光绪十年刻本、光绪二十年京都刻本。浙江人民出版社有排印本。今人喻守真的《唐诗三百首详析》和朱大可的《新注唐诗三百首》、金性尧的《唐诗三百首新注》宜于阅读。 唐诗三百首 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是五七言古今体诗的高峰。《全唐诗》收集了48 900余首诗,流传众口的名篇也不下千首。清代文学家孙洙从中选择了三百余首,分体编排,名为《唐诗三百首》,署名蘅塘退士印行。据考证,孙洙编选此书时,夫人徐兰英也参与其事,应是夫妇合编。孙洙编选《唐诗三百首》的动机在原序中说得很清楚,是“为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他认为“世俗儿童就学,即授《千家诗》取其易于成诵,故流传不废。但其诗随手掇拾,工拙莫辨……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录成一编”。 《唐诗三百诗》收作者77位,从皇帝、和尚到歌女,题材包括抒发个人情怀、借物咏志、山水风光、名胜古迹、生活琐事等等方面,大体能反映当时社会生活、人们心态的复杂性,但反映当时社会矛盾的作品少。所选作品在艺术上力求上乘但又要浅近明白,能达到雅俗共赏的目的。书一问世,风行海内,不仅是蒙学教材,也是社会上十分流行的诗歌集。从唐人选唐诗的元结《箧中集》始,历来编选唐诗的版本有一百余种,但持久而广泛地流传的首推《唐诗三百首》。谚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孙洙当年编《唐诗三百首》以其验证此谚语,从该书深入人心的社会效果衡量,有一定效果。 唐诗三百首诗总集。清蘅塘退士(1711—1778)编选。八卷。蘅塘退士原名孙洙,字苓西(一作临西),号蘅塘(一作蘅堂),晚号退士,江苏无锡人。乾隆进士,历官大城、卢龙、邹平县令。改江宁教授。此编成书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原为童蒙读物,入选作者广及“三教九流”,七十七位作者中,以杜甫作品入选最多,其次为王维、李白、李商隐。所选作品分体裁编成。选诗注重艺术性,诸多入选作品,广为流布。其缺点在于编选者思想境界多有局限,反映社会矛盾之作,入选不足原书有注,过于简略。此编刻本很多,而篇数往往不同,有三百二十一首、三百十七首、三百一十首数种,据说确数当为三百○二首。有一九五九年中华书局排印本,收诗三百十三首。 唐诗三百首 302 唐诗三百首唐诗选集。清代孙洙(号蘅塘退士)选编。此书共6卷,选录唐代75位诗人的310首诗作。分体编排,计有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及乐府诸作。所选诗人绝大多数为唐代重要诗人,重点突出了杜甫、王维、李白、李商隐。内容比较广泛,基本上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和诗歌风貌。作品大都通俗易懂,艺术成就较高,是诸种唐诗选本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今人喻守真有《唐诗三百首详析》、金性尧有 《唐诗三百首新注》。 ☚ 全唐诗 唐宋传奇集 ☛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tangshi sanbaishou唐诗选集。清代孙洙选编。孙洙(1711—1778)字临西,号蘅塘退士,无锡人。曾中进士,著有《蘅塘漫稿》。 ☚ 唐诗别裁集 万首唐人绝句 ☛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Tangshi sanbai shou古代蒙学诗歌读物之一,清人孙洙(蘅塘退士)选编。孙洙(1711—1778)字临西,无锡人,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曾官知县,著有《蘅塘漫稿》。《唐诗三百首》选唐诗310首,四藤吟社本增补杜甫《咏怀古迹》3首。分为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及乐府诸体排列。此书编选的目的是为儿童启蒙学习诗歌编出一个“家塾课本”,编者吸取了《千家诗》易于成诵的优点,而补救其不足,“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自序》),使它成为一个较好的唐诗选本,因而流传广泛,影响久远。此书成于乾隆二十九年,有多种版本流传。 ☚ 千家诗 教童子法 ☛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Tangshi sanbaishou清乾隆年间孙洙编。孙洙,号蘅塘退士,江苏无锡人,乾隆十六年进士。选辑本书时,其夫人徐兰英也参与其事。该书以《唐诗别裁》为蓝本,共选录唐代75位作家(无名氏二人在外)的320首诗(一说310首)。分体编排,计有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及乐府诸体。其中古体诗篇目占三分之一强,近体诗占三分之二弱。所选作品大都通俗易懂,便于吟诵,且艺术性较高,所以刊行后广为流传,其影响竟超过《唐诗别裁》。旧时版本甚多,目前翻印本也不少。道光中,章燮成有《唐诗三百首注疏》六卷,其后有陈婉俊的《唐诗三百首补注》八卷和李盘根的《注释唐诗三百首》。另外于庆云又编《唐诗三百首续选》一卷,有光绪十四年(1888)北京龙文阁刻本,附《唐诗三百首注疏》后。解放前喻守真编注《唐诗三百首详析》,注释简明浅显,详于揭示主题,剖析艺术构思,兼及声调格律。该书已由中华书局重印。此外还有金性尧的《唐诗三百首新注》八卷,内容精审,文字浅近,1980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 全唐诗 温庭筠 ☛ 唐诗三百首总集名。清乾隆间蘅塘退士(孙洙)编。八卷,或作六卷。择唐诗中脍炙人口、有代表性的佳作,分体编排,每体选数十首,共得310首。因其简要,便于诵习,颇受欢迎,流传广泛。注释本有多种。 唐诗三百首tang shi san bai shouThree Hundred Poems of the Tang Dynasty,compiled by Sun Shu of the Qing Dynasty 《唐诗三百首》tang shi san bai shouThree Hundred Tang Poems→comp. 蘅塘退士 (Hengtang Tuishi)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