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唐弢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唐弢1913—1992浙江镇海人 唐弢
唐弢
唐弢 唐弢1913—1992散文家、文学史家。原名端毅,笔名风子、晦庵等。浙江镇海人。只在初中读两年书后考入上海邮局工作,并从事文艺活动,受鲁迅的影响创作散文和杂文。抗战爆发后留居上海,与郑振铎等合力编成第一部《鲁迅全集》,编辑《文艺界丛刊》。抗战胜利后与柯灵合编《周报》,积极参加民主运动,编辑《文汇报》副刊《笔会》等。出版杂文集《推背集》《海天集》《投影集》《劳薪集》《识小录》《短长书》,散文诗集《落帆集》。新中国成立后,在上海复旦大学、震旦大学等校任教授,历任《文艺新地》副主编、《文艺月报》副主编、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出版杂文集《学习与战斗》《繁弦集》,诗集《劳歌行》,文论集《燕雏集》《创作漫谈》《晦庵书话》《西方影响与民族风格》,曾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三卷。有《唐弢杂文集》。 ☚ 臧云远 冯亦代 ☛ 唐弢 唐弢1913.3.3—原名唐端毅,笔名有凤子、晦庵、仇重等。浙江镇海人。青年时期曾为上海邮局邮务佐,在中共地下党领导下参加工人运动,担任文字宣传工作。1933年起在鲁迅影响和帮助下写作杂文,发表于《申报·自由谈》、《太白》等刊物上。抗战爆发后留居上海“孤岛”,参加《鲁迅全集》编校工作,支持《鲁迅风》周刊,编辑《文艺界丛刊》、《周报》和《文汇报·笔会》,1945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书话》。新中国成立后任邮政工会常务委员兼文教科长、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长、作协上海分会书记处书记,《文艺月报》副主编等。1959年后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在三十年代的杂文新秀中,唐弢和徐懋庸等并称。他师承鲁迅而卓然成家,这时的杂文收进《推背集》(1936年3月)、《海天集》(1936年5月)中,有些收进以后出版的《投影集》和《短长书》里。唐弢的杂文侧重于针砭社会思想文化方面的弊端,无论纵谈历史掌故,还是抨击希特勒法西斯的文化专制主义,都明确地为现实斗争服务。观察敏锐、文字简约,笔致娴熟,幽默而沉郁,既有鲁迅杂文风味,又有自我苦心孤诣的追求。剖析清代文网史的《关于一柱楼诗狱》,批驳文坛谬论的《文苑闲话一——六》,悼念先贤的《怀念鲁迅先生》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唐弢是创作数量多、影响大、成就较高的杂文作家之一。大都收入与友人合集的《边鼓集》、《横眉集》,单人集《投影集》(1940年)、《劳薪集》(1941年)、《短长书》(1941年)、《识小录》(1947年)。内容基本上可分两类:一是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二是带有现代文学考证、研究性质的学术性和文学性相统一的文论。这些杂文反映了民族民主革命进入伟大决战的时代,作家扫荡秽丑,解剖历史,呼唤光明,留下了时代的“眉目”。写法上多姿多彩;议论和记叙、描写、抒情、对话、引述等结合在一起,充满着诗情和理趣。唐弢的杂文笔致娴熟,文字洗炼,词采丰富,行文上整散结合,好用独行句、复沓句和排比句,有鲜明的节奏感,抒情味。 ☚ 郭沫若 海岑 ☛ 唐弢 唐弢1913—Tang Tao现代散文家、文学研究家。曾用过风子、晦庵等笔名。1913年3月3日生于浙江镇海一个农民家庭。因家庭贫困,中学没读完就考入上海邮局当拣信生。 ☚ 萧乾 胡风 ☛ 唐弢 唐弢1913—Tangtao现代散文作家,文学研究家。曾用笔名风子、晦庵、桑天等,浙江镇海人。生于农民家庭,初中时即因经济困难辍学,考入上海邮局当拣信生,并开始业余练习写作,在写作风格上颇似鲁迅。曾参加编辑《文艺界丛刊》、《周报》、《笔会》等文艺刊物。解放后任复旦大学和上海戏剧专科学校教授, 1959年起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唐弢的杂文在思想和艺术上均深受鲁迅的影响,针砭时弊,抗击黑暗,反应敏锐,议论激烈。解放后致力于现代文学的研究工作。著有杂文集 《推背集》、《海天集》; 散文集 《落帆集》; 论文集《鲁迅在文学战线上》、《鲁迅的美学思想》,主编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等等。 ☚ 杨朔 周而复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