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唐弢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唐弢1913—1992

浙江镇海人
杂文家,著名鲁迅研究家。曾任中国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作协理事,鲁迅研究学会副会长等职。著有《向鲁迅学习》、《鲁迅杂文的艺术特征》、《鲁迅在文学战线上》、《唐弢杂文选》等。
原名:唐端毅
字:越臣
笔名:一士、万一羽、万人唾、弓、马前卒、王二、韦长、太索、长、仇山、仇如山、仇重、公衣、从洛、风、风子、方城、双替、古冶子、东胥、仲鲁、羽、李杰、步兵、怀三、余林、忍士、张尚达、若思、郑子儿、宜生、南宫离、将离、索西、唐弓衣、唐也、桑天、堂、晦、晦庵、孰诺、韬、散宜生、新方、端、端尼、横眉、潜、潜羽、藏弓
化名:王晦庵、郑子先

唐弢

三十年代崭露头角的杂文家唐弢
再写唐弢
我的自修生活
黄俊东
黄俊东
唐 弢
*中国学生周报1972年3月24日
*中国学生周报1972年3月31日
中国青年报1980年7月15日,新华月报
1980年8期,唐弢近作第176页
书山之路——文学家唐弢和他的书
我与杂文
张勉之
唐 弢
大学生1982年2辑
人物1983年5期,生命册(上)第1页,唐
弢杂文集第1页
记唐弢教授
唐弢传略
袁蓉芳文教资料简报(江苏)1984年4期
文教资料简报(江苏)1984年4期
唐弢著作目录
唐弢笔名考索
杂文散文谈——唐弢回忆录类编
傅小北
傅小北
文教资料简报(江苏)1984年4期
文教资料简报(江苏)1984年4期
文教资料简报(江苏)1984年4期
唐弢传略伏 琥文献1984年16辑,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家
第6辑第275页
鲁迅与唐弢
唐 弢
唐 弢
唐弢自传
陈宏遂
林曼叔
李立明
镇江师专学报1985年4期
*中国当代作家小传第89页
*中国现代六百作家小传第323页
中国现代作家传略(上)第584页
唐 弢
我想起了童年
鲁迅与唐弢
黄俊东
唐 弢
马蹄疾
*现代中国作家剪影第206页
唐弢近作第181页
*鲁迅与浙江作家第273页

唐弢

我在“孤岛”的教学生活
著名作家唐弢逝世
唐 弢光明日报1985年9月15日
人民日报1992年1月15日
悼念文学大家唐弢先生
《文艺新地》与唐弢
柯灵、唐弢——抗日战争时期在上海的鲁迅风
格杂文家
严家英
陈家骅
(美)E·冈思著
张 泉译
人民日报1992年2月12日
西湖1986年3期
杂文界1986年3期
浮生自述——唐弢谈他的生平经历和文学生涯
初识唐弢
民国人物小传:唐弢
刻苦耕耘,尽瘁终生
回忆唐弢同志
雨窗之笔记唐弢
唐弢先生为我国文物事业作出的贡献
务实求真,光华长存——忆唐弢同志主编中国
现代文学史
唐 弢
杜渐坤
刘绍唐主编
冯 至
刘哲民
秦瘦鸥
郭若愚
万平近
新文学史料1986年4期
随笔1986年5期
*传记文学1992年60卷5期
新文学史料1993年1期
新文学史料1993年1期
新文学史料1993年1期
新文学史料1993年1期
新文学史料1993年1期
回忆唐弢同志的治学精神
死者和生者共有的遗憾——记唐弢同志未了的
几项工作
林 非
樊 骏
新文学史料1993年1期
新文学史料1993年1期
四十五度春秋
唐弢年谱
著名作家唐弢在北京逝世
纪念唐弢
“杂文难写,可还得写啊”——毛泽东与唐弢
沈絜云
傅小北 杨幼生
李方诗等主编
胡 绳
陈 微
新文学史料1993年1期
新文学史料1993年1期
中国人物年鉴(1993)第359页
先贤和故友第152页
毛泽东与文化界名流第244页
唐弢

唐弢1913—1992

散文家、文学史家。原名端毅,笔名风子、晦庵等。浙江镇海人。只在初中读两年书后考入上海邮局工作,并从事文艺活动,受鲁迅的影响创作散文和杂文。抗战爆发后留居上海,与郑振铎等合力编成第一部《鲁迅全集》,编辑《文艺界丛刊》。抗战胜利后与柯灵合编《周报》,积极参加民主运动,编辑《文汇报》副刊《笔会》等。出版杂文集《推背集》《海天集》《投影集》《劳薪集》《识小录》《短长书》,散文诗集《落帆集》。新中国成立后,在上海复旦大学、震旦大学等校任教授,历任《文艺新地》副主编、《文艺月报》副主编、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出版杂文集《学习与战斗》《繁弦集》,诗集《劳歌行》,文论集《燕雏集》《创作漫谈》《晦庵书话》《西方影响与民族风格》,曾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三卷。有《唐弢杂文集》。

☚ 臧云远   冯亦代 ☛
唐弢

唐弢1913.3.3—

原名唐端毅,笔名有凤子、晦庵、仇重等。浙江镇海人。青年时期曾为上海邮局邮务佐,在中共地下党领导下参加工人运动,担任文字宣传工作。1933年起在鲁迅影响和帮助下写作杂文,发表于《申报·自由谈》、《太白》等刊物上。抗战爆发后留居上海“孤岛”,参加《鲁迅全集》编校工作,支持《鲁迅风》周刊,编辑《文艺界丛刊》、《周报》和《文汇报·笔会》,1945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书话》。新中国成立后任邮政工会常务委员兼文教科长、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长、作协上海分会书记处书记,《文艺月报》副主编等。1959年后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在三十年代的杂文新秀中,唐弢和徐懋庸等并称。他师承鲁迅而卓然成家,这时的杂文收进《推背集》(1936年3月)、《海天集》(1936年5月)中,有些收进以后出版的《投影集》和《短长书》里。唐弢的杂文侧重于针砭社会思想文化方面的弊端,无论纵谈历史掌故,还是抨击希特勒法西斯的文化专制主义,都明确地为现实斗争服务。观察敏锐、文字简约,笔致娴熟,幽默而沉郁,既有鲁迅杂文风味,又有自我苦心孤诣的追求。剖析清代文网史的《关于一柱楼诗狱》,批驳文坛谬论的《文苑闲话一——六》,悼念先贤的《怀念鲁迅先生》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唐弢是创作数量多、影响大、成就较高的杂文作家之一。大都收入与友人合集的《边鼓集》、《横眉集》,单人集《投影集》(1940年)、《劳薪集》(1941年)、《短长书》(1941年)、《识小录》(1947年)。内容基本上可分两类:一是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二是带有现代文学考证、研究性质的学术性和文学性相统一的文论。这些杂文反映了民族民主革命进入伟大决战的时代,作家扫荡秽丑,解剖历史,呼唤光明,留下了时代的“眉目”。写法上多姿多彩;议论和记叙、描写、抒情、对话、引述等结合在一起,充满着诗情和理趣。唐弢的杂文笔致娴熟,文字洗炼,词采丰富,行文上整散结合,好用独行句、复沓句和排比句,有鲜明的节奏感,抒情味。

☚ 郭沫若   海岑 ☛
唐弢

唐弢1913—Tang Tao

现代散文家、文学研究家。曾用过风子、晦庵等笔名。1913年3月3日生于浙江镇海一个农民家庭。因家庭贫困,中学没读完就考入上海邮局当拣信生。
1933年唐弢开始散文创作,给《申报·自由谈》写稿,后改写杂文。由于深受鲁迅杂文熏陶并得到过鲁迅的直接帮助,他在写作风格上也与鲁迅相近。唐弢先后写下了《推背集》、《海天集》、《短长书》、《投影集》、《劳薪辑》、《识小录》等杂文集和《落帆集》等散文集。他的杂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受鲁迅影响颇深,但也写出了自己的风格特色。唐弢杂文的主要特色是融社会性、知识性,文艺性于一体,具有强烈的时代战斗色彩和浓郁的抒情气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唐弢陆续创作并整理出版了《唐弢杂文选》、《繁弦集》、《生命册上》、《晦庵书话》等散文、杂文著作。此外,他主要致力于文学评论和研究工作,出版了《海山论集》、《鲁迅的美学思想》等论文专著,并主编过大型的《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学语文课本选入了唐韬的两篇文章:《同志的信任》和《琐忆》。前一篇记叙鲁迅受方志敏的重托,向党转交密信和文稿,从而表现他是共产党最忠实的朋友;后一篇则以作者与鲁迅接触中的琐事来反映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人格。两篇文章都非常有助于中学生了解鲁迅。

☚ 萧乾   胡风 ☛
唐弢

唐弢1913—Tangtao

现代散文作家,文学研究家。曾用笔名风子、晦庵、桑天等,浙江镇海人。生于农民家庭,初中时即因经济困难辍学,考入上海邮局当拣信生,并开始业余练习写作,在写作风格上颇似鲁迅。曾参加编辑《文艺界丛刊》、《周报》、《笔会》等文艺刊物。解放后任复旦大学和上海戏剧专科学校教授, 1959年起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唐弢的杂文在思想和艺术上均深受鲁迅的影响,针砭时弊,抗击黑暗,反应敏锐,议论激烈。解放后致力于现代文学的研究工作。著有杂文集 《推背集》、《海天集》; 散文集 《落帆集》; 论文集《鲁迅在文学战线上》、《鲁迅的美学思想》,主编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等等。

☚ 杨朔   周而复 ☛
0000618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2:4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