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角抵
中国古代的体育活动。指角力、相扑,即摔跤运动。隋朝初年,角抵即十分盛行,民间百姓,每逢正月十五日,都要作角抵之戏,情景热闹非凡。宫廷之内的角抵活动也很受欢迎,《续高僧传》 上曾记载,隋文帝时,有西番人善相扑,举国无人能敌,隋文帝感叹道: “大隋国无有健者?” 最后召来法通和尚与西番人角力争雄,终于将其摔倒。唐代角抵已被列为宫廷内观赏娱乐的重要节目,每逢庆典宴会之时,角抵都是各种表演节目的压轴戏。当摔跤手上场时,左右军就擂起大鼓,在急昂的鼓声中,跤手赤裸上身绕场而入,在场下观众呐喊助威声中,壮士拼力向前,用尽解数将对方摔倒,场下报以一片欢呼,急鼓三通,场面热烈而激动人心。唐代的皇帝中有很多人喜欢角抵,宫廷中还特设了专门的摔跤队,称为 “相扑朋” 唐敬宗李湛喜欢角抵,使角抵活动更加盛行,竞赛场面更加激烈,一场比赛下来,往往 “有碎首折臂者”,而赛事 “至一更二更方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