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唐代官学制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唐代官学制

唐代官学制

唐代国家及府州县各级政府所办学校及生员招收试升的制度。《新唐书·选举志上》: “凡学6:皆隶于国子监: 国子学,生300人,以文武三品以上子孙若从二品以上曾孙及勋官二品、县公、京官四品带三品勋封之子为之; 太学,生500人,以五品以上子孙、职事官五品期亲若三品曾孙及勋官三品以上有封之子为之; 四门学,生1300人,其500人以勋官三品以上无封、四品有封及文武七品以上子为之,800人以庶人之俊异者为之; 律学,生50人,书学,生30人,算学,生30人以八品以下子及庶人之通其学者为之。京都学生80人; 大都督府、中都督府、上州各60人; 下都督府、中州各50人; 下州40人; 京县50人; 上县40人; 中县、中下县各35人; 下县20人。国子监生,尚书省补,祭酒统焉。州县学生,州县长官补,长史主焉。凡馆2:门下省有弘文馆,生30人; 东宫有崇文馆,生20人。以皇缌麻以上亲,皇太后、皇后大功以上亲,宰相及散官一品、功臣身食实封者、京官职事从三品、中书黄门侍郎之子为之。凡博士、助教,分经授诸生,未终经者无易业。凡生,限年十四以上,十九以下; 律学十八以上,二十五以下。凡《礼记》、《春秋左氏传》为大经,《诗》、《周礼》、《仪礼》为中经,《易》、《尚书》、《春秋公羊传》、《榖梁传》为小经。通2经者,大经、小经各1,若中经2。通3经者,大经、中经、小经各1。通5经者,大经皆通,余经各1,《孝经》、《论语》皆兼通之。凡治《孝经》、《论语》共限1岁,《尚书》、《公羊传》、《穀梁传》各1岁半,《易》、《诗》、《周礼》、《仪礼》各2岁,《礼记》、《左氏传》各3岁。学书,日纸1幅,间习时务策,读《国语》、《说文》、《字林》、《三苍》、《尔雅》。凡书学,石经3体限3岁,《说文》2岁,《字林》1岁。凡算学,《孙子》、《五曹》共限1岁,《九章》、《海岛》共3岁,《张丘建》、《夏侯阳》各1岁,《周髀》、《五经算》共1岁,《缀术》4岁,《缉古》3岁,《记遗》、《3等数》皆兼习之。旬给假1日。前假,博士考试,读者千言试1帖,帖3言,讲者2千言问大义1条,总3条通2为第,不及者有罚。岁终,通一年之业,口问大义10条,通8为上,6为中,5为下。并3下与在学9岁、律生6岁不堪贡者罢归。诸学生通2经、俊士通3经已及第而愿留者,四门学生补太学,太学生补国子学。每岁五月有田假,九月有授衣假,200里外给程。其不帅教及岁中违程满30日,事故百日,缘亲病200日,皆罢归。既罢,条其状下之属所,五品以上子孙送兵部,准荫配色。每岁仲冬,州、县、馆、监举其成者送之尚书省; 而举选不繇馆、学者,谓之乡贡,皆怀牒自列于州、县。试已,长吏以乡饮酒礼,会属僚,设宾主,陈俎豆,备管絃,牲用少牢,歌 《鹿鸣》 之诗,因与耆艾叙长少焉。既至省,皆疏名列到,结款通保及所居,始有户部集阅,而关于考功员外郎试之。凡秀才,试方略策5道,以文理通粗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凡4等为及第。凡明经,先帖文,然后口试,经问大义10条,答时务策3道,亦为4等。凡《开元礼》,通大义百条、策3道者,超资与官; 义通70、策通2者,及第。散、试官能通者,依正员。凡3传科,《左氏传》问大义50条,《公羊》、《穀梁传》30条,策皆3道,义通7以上、策通2以上为第,白身视5经,有出身及前资官视学究1经。凡史科,每史问大义百条、策3道,义通7、策通2以上为第。能通1史者,白身视5经、3传,有出身及前资官视学究1经; 3史皆通者,奖擢之。凡童子科,十岁以下能通1经及《孝经》、《论语》,卷诵文10,通者予官;通7,予出身。凡进士,试时务策5道、帖1大经,经、策全通为甲第;策通4、帖过4以上为乙第。凡明法,试律7条、令3条,全通为甲第,通八为乙第。凡书学,先口试,通,乃墨试《说文》、《字林》20条,通18为第。凡算学,录大义本条为问答,明数造术,详明术理,然后为通。试《九章》3条、《海岛》《孙子》《五曹》《张丘建》《夏侯阳》《周髀》《五经算》各1条,10通6,《记遗》、3等数帖读10得9,为第。试《缀术》、《缉古》 录大义为问答者,明数造术,详明术理,无注者合数造术,不失义理,然后为通。《缀术》7条、《缉古》3条,10通6,《记遗》、《三等数》帖读10得9,为第。落经者,虽通6,不第。凡弘文、崇文生,试1大经、1小经,或2中经,或 《史记》、《前、后汉书》、《三国志》各1,或时务策5道。经史皆试策10道。经通6,史及时务策通3,皆帖 《孝经》、《论语》共10条通6,为第。凡贡举非其人者、废举者、校试不以实者,皆有罚。”

☚ 探花   唐代铨官法 ☛
0001883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