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唇疔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唇疔病名。见《疡医大全》卷十四。系指疔生唇上。多由脾胃二经火毒上攻所致。症见疔生于上、下唇或口角处,初起如粟如芥,形小根深,周围有红而坚硬的根盘,可有白色疮头,自觉麻木痒痛,甚则红肿剧痛,壮热烦渴,二便不利。触破或挤压疮头,易致疔疮走黄,可见唇面俱肿,疮色发黯,神昏谵语等症。内治: 宜凉血解毒泻火,用五味消毒饮及犀角地黄汤加减; 疔疮走黄者,服紫雪丹解毒清心开窍。外治: 蟾酥锭磨水涂患处。参见疗疮条。 唇疔病名,见《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又名反唇疔、龙唇发。即发生于口角或上下唇的疖肿。由脾胃火毒上攻聚于口唇所致。初起如小米粒,形小根深,顶出白头,四周红肿坚硬。若治疗不当可迅速引起面部肿胀,甚至引起走黄,应予密切注意。 唇疔chúndīnɡ病名。见《疡医大全》卷十四。又名反唇疔、龙唇发。由脾胃火毒上攻, 聚于口唇所致。疔生上下唇或口角, 初起如粟, 形小根深, 顶有白色疮头, 四周赤肿坚硬, 麻木疼痛, 或唇部肿胀外翻。初起发热恶寒, 头痛, 治宜醒消丸。若迅速蔓延至头面等部, 多为逆证, 治宜解毒泻火, 方用五味消毒饮加减。外用蟾酥锭磨水涂擦。 唇疔 唇疔疔疮生于唇部,称为“唇疔”。生于唇里棱的唇疔,因常使嘴唇外翻,故名反唇疔。生于口角,引起开口困难者,名锁口疔。如《医宗金鑑·外科心法要诀》说:“反唇疔发唇里棱,锁口疔在嘴角生,粟米坚肿麻痒痛,脾胃心经火毒成。”疔疮在唇的发生部位虽有不同,但其病因都是脾胃郁热,久而化火,或兼之外感风热邪毒,内外相合,火毒壅盛,上攻凝聚于口唇深处而发。 ☚ 口臭 唇风 ☛ 唇疔chún dīnglip pustule; rooted lipfuruncle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