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唇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唇炎

唇炎

唇炎是由物理、化学和感染因素引起的唇部炎症。儿童可因经常咬指头、啃指甲、咬唇或咬铅笔等机械刺激而发生。其他如寒冷季节、天气干燥、常舔唇、食物太热、药物过敏、毒物、日光照射等亦可导致唇炎。全身性疾病如扁平苔癣、先天性梅毒等可在唇部出现病损。
唇炎随病因不同,症状轻重不一,表现形式亦各异。病程可急可缓。由于舔唇或化学、物理刺激所引起者,多有痒感、灼热、疼痛、肿胀,或仅为发疱、脱屑,有些则表现为暗紫红色糜烂或鳞状痂皮。如并发感染者,可于糜烂面上出现黄色或灰白色假膜,强行剥下则露出鲜红出血面。如为先天梅毒性唇炎,则表现为皲裂及出血。
不可仅满足于唇炎诊断,必须进一步从各方面寻找病因,应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由于机械刺激引起者应纠正不良习惯,并选用润肤霜、0.05%维生素甲酸软膏或抗生素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软膏涂抹,注意不宜用收敛剂,以免发生干裂。有糜烂及感染时可用0.1%雷佛奴耳溶液湿敷,每日数次。必要时局部加用抗生素。

☚ 龋齿   口炎 ☛

唇炎

唇炎

唇炎是发生在唇部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常见的有下列数种:
(1) 接触性唇炎:发病机理同接触性皮炎。唇部充血、水肿并有水疱,水疱破裂后发生糜烂、复有脓血痂皮,疼痛明显。可伴淋巴结肿大与发热。除寻找病因和避免再接触外,应选用湿敷法使急性炎症消退或痂皮脱落,可服抗组胺药物。严重者可用皮质激素。
(2) 光线性唇炎: 热带与副热带地区多见,在强烈日照下,下唇粘膜发生急性水肿,充血水疱与糜烂,一般愈合较快; 但反复发作可成为慢性,出现弥散性灰白色鳞屑,上皮萎缩,毛细管扩张和皲裂,甚至癌变。慢性光线性唇炎的病理变化为浅表胶原纤维的嗜碱变性。防治应注意避免日光直接照射,局部涂遮光剂外,按炎症程度可采用湿敷法及皮质激素软膏外用。
(3) 剥脱性唇炎: 是多种疾病的粘膜-皮肤损害的共有症状,表现为局部肿胀、充血、渗出、糜烂和脓血痂皮。临床上应与药疹、接触性唇炎、急性光线性唇炎、多形性红斑和发生糜烂的扁平苔藓或盘状红斑狼疮等疾病相鉴别,在诊断未明确前以对症治疗为主。
(4) 腺性唇炎: 可能为过度光照合并感染引起的慢性炎症。唇部一般较肥厚,以拇-食指作双指法检查,可触及粟粒大的粘膜腺; 在吻合缘或内侧粘膜可看到扩张的唇腺导管口,并有透明的粘液渗出,在吻合缘处溢出的粘液可干结成白膜状痂皮,甚至在入睡后使上下唇粘连。少数患者可发生脓性分泌液,通常称为化脓性腺性唇炎。早期可外用皮质激素软膏或局部注射皮质激素。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试用X线照射或手术治疗。
(5) 肉芽肿性唇炎: 病因未明,组织病理象主要为非特异性肉芽肿,上唇多见,呈弥漫性肿胀,早期呈淡红或暗红色。日久则逐渐接近正常色泽; 压诊觉肥厚而有弹性,无痛,肿胀明显时,唇红部可见数条左右对称的沟裂。肿胀更严重时,可延及面部,对少数患者可作为Melkersson-Rosenthal综合征的症状之一。早期治疗可局部注射皮质激素,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6) 口角炎: 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有: 化脓球菌或念珠菌的接触传染,核黄素缺乏或其他维生素B缺乏等。主要见于儿童,亦见于成人。损害对称分布于两侧口角(亦可见于一侧)。局部先有淡红斑,继之出现浸渍、糜烂、并伴有微小而浅表的裂隙,严重时可扩展至附近皮肤及唇内侧粘膜,有烧灼感及干燥感,寒冬时口唇干燥,张口时可有灼痛感。防治上应注意清洁卫生。对传染性口角炎应重视隔离消毒制度。局部治疗应针对病因,选用2%龙胆紫液、新霉素、制霉菌素或克霉唑软膏等,内服核黄素或复合维生素B。

☚ 粘膜家族性白色皱襞结构不良   坏疽性龟头炎 ☛

唇炎

cheilitis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4: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