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哺乳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哺乳纲Mammalia

以乳汁哺育幼仔的胎生脊椎动物(单孔类卵生),亦称兽类。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类群。其中除马、牛、羊、猪、猫、狗、兔等家畜以及虎、鹿、象、鼠、刺猬、蝙蝠、鲸等野生种类外,也包括人类。本纲动物大小相差十分悬殊。小如巢鼠(Micromys minutus),长不足70mm,重不足10克; 大如蓝鲸(Balaenoptera musculus),长30多米,体重可达100吨以上。
特征 胎生和哺乳。除单孔类为卵生、有袋类的胎盘极不完善之外,一般哺乳动物为胎生。胎儿均在子宫内发育,通过胎盘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吸取营养、排除废料。子宫有双子宫、对分子宫、双角子宫和单子宫4种类型(见生殖系统)。有乳腺分泌乳汁,用以哺育幼仔。
体表被毛,体温恒定,皮肤腺发达。毛为哺乳动物所特有,水生哺乳动物毛被虽退化,但皮下脂肪发达,它们均具隔热保温功能。许多哺乳动物还通过汗腺分泌汗液来调节体温,汗腺少的动物(如狗等)则通过张口喘气等扩散水分以降低体温。角、爪、甲和蹄都是表皮角质层的变形物,仅形状和功能不同而已。皮肤腺除汗腺外,还有皮脂腺、乳腺和气味腺等,也都由表皮衍生而来。汗腺有降温兼排泄的功能; 皮脂腺是重要的外激素源,其分泌物可滋润体表和毛发; 真兽类的乳腺呈泡状,有乳头,乳头的位置和数目因种而异;臭腺和麝香腺等统称气味腺,能发出特殊气味,有标志领域、传递信息或自卫的作用。
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表现在大脑和小脑都很发达。大脑皮层加厚,并出现脑沟与脑回(单孔类、食虫类、啮齿类以及一些蝙蝠等脑表面平滑)。有胎盘类左右大脑半球之间有胼胝体,主要由连接新脑皮的大量神经纤维构成。视觉、嗅觉和听觉一般都比较灵敏。中耳有彼此相接的三小骨(蹬骨、砧骨和槌骨),多数有发达的外耳道和耳壳。
骨骼系统更加健全。哺乳动物的脑颅较大,颧弓外突,附有发达的咬肌; 延长的鼻腔内有鼻甲骨; 由鼓骨构成听泡; 下颌骨由一块齿骨构成,直接与脑颅连接成颅接式关节(图1): 两个枕髁。7枚颈椎(海牛6枚,树懒4~9枚)。肩带主要由肩胛骨构成,有攀缘、飞翔能力或前肢能作复杂动作的种类,锁骨发达。四肢下移至腹面,肘关节向后,膝关节向前,可使身体支离地面,有利于在陆地快速运动。


图 1 哺乳类和爬行类的下颌、耳部比较图


哺乳动物的上、下颌均有齿并着生在齿槽内,称槽生齿。而且分化为门齿(切齿)、犬齿、前臼齿和臼齿(后两者合称颊齿),称异型齿。哺乳动物牙齿的数目和分化状况,因种而异。可以不同的齿式表示。有胎盘类的牙齿最多44枚,其齿式为:


均须更换,先出的为乳齿、后生的为恒齿。但齿鲸和海牛等少数种类则终生保留乳齿,不换恒齿。
代谢水平较高,消化、呼吸、循环系统更趋完善。哺乳动物不仅用牙齿摄食、对食物进行切割和研磨,并使食物在唾液的作用下开始消化。胃肠消化功能也增强。反刍类、鲸和海牛等为复胃,具单胃的食草动物通常有一个发达的盲肠(海象、犰狳、大食蚁兽和蹄兔有一对盲肠)。呼吸器官——肺由气管反复分枝,终端膨大成数量极多的肺泡囊和肺泡,因此具有极高的换气效能。如人体的肺泡约有7亿个,总面积可达60~120m2。胸腔和腹腔之间有肌肉质的膈(横膈膜)。膈肌与肋间肌协同张缩,使胸腔扩大与缩小,形成呼吸动作。口腔顶部的硬腭向后延伸成软腭,使鼻内孔后移到咽部,口腔与鼻腔完全隔开,在咀嚼食物时不致影响呼吸。循环系统中心脏分为四室,从心脏发出左体动脉弓,红细胞无核,进行两个循环过程,保证了高的代谢水平。
生态 哺乳动物可适应多种生活环境。生活于开阔地的马和羚羊等大、中型兽类大多善于奔跑。生活在隐蔽条件较差的鼠类和鼩鼱等小型种类往往掘穴而居。鼢鼠等则发展成完全营地下生活的类型。跳鼠宜居于植被稀疏的荒漠地带。浣熊及长臂猿等林栖兽类善于攀缘。鼯鼠和袋鼯利用其体侧的皮膜能在树间滑翔。蝙蝠是飞翔的哺乳动物。水獭、河狸和麝鼠等为半水栖的类型。鳍足目都生活于海洋,但仍须返回陆地产仔。只有鲸类才是完全摆脱了陆地环境的次生性水生哺乳动物。
食性大致可分为食草、食虫、食肉和杂食等类型。以植物为生的有兔形目、长鼻目、奇蹄目、偶蹄目、蹄兔目、海牛目和皮翼目; 多种啮齿动物以及灵长目中的大猩猩,食肉目中的大熊猫、小熊猫、扁头猫、果子狸等也都主食植物。主食昆虫的种类有贫齿目、鳞甲目和管齿目; 食虫目和翼手目中的大部分种类、灵长目中的眼镜猴、食肉目中的土狼等都以昆虫为主要食料。灵长目和食肉目中的犬科、熊科以及浣熊科中的很多种类是杂食性的,有袋类、翼手目和啮齿目中也有一些种类的食谱极为广泛。水生或半水生动物一般以鱼类或其它水生动、植物为食。某些蝙蝠也能捕食鱼类。另一些蝙蝠(如长舌果蝠)专门采食花粉和花蜜。吸血蝠以吸食其它动物的血液为生。蓝鲸主食浮游甲壳动物。鬣狗与一些犬属中的种类还常以动物的尸骸为食。
大多数哺乳动物都有一定的发情、交配和产仔的季节。狐、熊等每年只发情一次,产一窝幼仔。象两年繁殖一窝。但犀牛、猪、牛、象、长颈鹿和灵长类等则无固定的繁殖期。另一些种类每年可出现几个发情周期。如果发情具有季节性,如黄鼬、水貂、獐、麝等,每年只能产一胎; 如果发情时间延续较长或全年发情,如一些小型啮齿类,则每年可产数窝。一般说来,小型哺乳动物每年怀胎次数多或每胎仔数多的种类,怀孕期较短(见表)。
各种哺乳动物的寿命差别甚大。一般说来,寿命的长短与其个体大小有一定关系。在饲养条件下,黑猩猩可活40年,熊34年,狮30年,海豹19年,象69年,而田鼠的寿命大约只有一年左右。


几种哺乳类的怀孕期、产仔数和性成熟年龄

分 目种 名性成熟怀孕期
(天)
每胎仔数
灵长目猕猴♂3~4年
♀1.5~2.5年
168(144~
194)
1
偶蹄目野水牛2~3年305~3321~2
马鹿♂3.5
♀2.5年
234(225~
246)
1
野猪7(5~8)月114(101~
130)
9(6~15)
奇蹄目亚洲野驴♂3~4 ♀2~3年3301
长鼻目亚洲象8~16年624(510~
730)
1
食肉目1.5年105~1123(1~6)
棕熊6年210(208~
240)
1~2
水貂1年53(39~76)4~10
赤狐10月52(50~63)5(1~8)
鯨 目小抹香鲸体长
800~950cm
2701
啮齿目鼷鼠(小家鼠)35天19~316(1~12)
褐家鼠40~60天216~9
花鼠 35~404或5(3~12)
黑线仓鼠56~84天20~214~8
兔形目穴兔5.5~8.5月31(30~35)8(1~13)
翼手目伏翼蝠第二年441
食虫目刺猬第二年35~495(3~7)
有袋目大袋鼠 38~401
单孔目鸭嘴兽1~2年12天(孵化)2

有些哺乳动物,还具有迁移(如驯鹿、蓝鲸、旅鼠等)、蛰眠(如黄鼠、黑熊等)、贮粮(鼠兔、沙鼠、田鼠等) 等习性和育幼、集群、领域性及社群序列等行为。
分类 在古生代上石炭纪晚期(距今约3亿多年),出现了与哺乳动物较为接近的爬行动物类群——盘龙类,其头骨和牙齿等结构已显示出近似哺乳类的倾向。经过二迭纪的一度繁盛之后,就被其后裔兽孔类所代替。兽孔类中包括较为古老的食草类群,也有与哺乳类十分相似的食肉类群兽齿类,它们具有次生腭,两枚枕髁、下颌骨的齿骨特别发达,并有槽生的异型齿,以及四肢已能将身体支离地面等特征。哺乳动物很可能由其中的一支或几支发展而来。现存的有袋类和有胎盘类最早出现于中生代末白垩纪晚期,其祖先是由侏罗纪时的三结节类所分化出来的古兽类。而原兽亚纲则可能是三迭纪末出现的多结节齿类或其相近类群的后裔。然而单孔类的化石直到更新世(距今约100万年)方才出现,因此推测它是直接由似哺乳类的爬行动物演化而来。
现存的哺乳动物约有4 154种、1 018属、134科、19目。中国约有500种、200属。本纲分3个亚纲。
原兽亚纲(Prototheria) 卵生。有乳腺而无乳头。有泄殖腔。无胼胝体。成体无齿而有角质喙。体温26~35℃。现存单一单孔目(Monotremata)。如鸭嘴兽(Ornithorhynchus anatinus)(图2),仅产于澳洲及其附近岛屿。


图 2 鸭嘴兽


后兽亚纲(Metatheria) 无真正的胎盘。幼兽出生时发育不全,要在母体育儿袋中发育成长。无胼胝体。体温恒定在33~35℃。分布于澳洲及南美洲。如大袋鼠(图3)。


图 3 大袋鼠


真兽亚纲(Eutheria) 哺乳纲中最高等的类群。具有真正的胎盘。大脑发达,有胼胝体。体温恒定在37℃左右。可分17目,中国有13目。
食虫目(见食虫目)。
皮翼目(Dermoptera) 一般体重1~2千克。狐脸、大眼。臼齿保留三齿尖的食肉性模式。从耳后颈部到前后肢、趾间,以及体侧与尾部之间均有皮膜相连。夜行性。主食树叶。现存1科、1属、2种。分布于印度支那、爪哇、缅甸和菲律宾群岛等地。如斑鼯猴(Cy-nocephalus variegatus)。
翼手目(见翼手目)。
灵长目(见灵长目)。
贫齿目(Edentata) 无门齿和犬齿,颊齿缺珐琅质,或无颊齿,颈椎6~9枚,爪通常较强壮,脑小。共6科、17属、33种。分布于中、南美森林中。如大食蚁兽、三趾树懒、九带犰狳等。
鳞甲目(见鳞甲目)。
兔形目(见兔形目)。
啮齿目(见啮齿目)。
鲸目(Cetacea) 水栖兽类,体呈纺锤形。前肢鳍状,后肢退化,成体体表几乎无毛。皮下脂肪发达,鼻孔位于头顶,耳无壳,雄性无阴囊,雌性生殖孔两侧有一对乳头。有8科、39属、79种。多数生活于海洋,少数生活于江河湖泊。中国有19种。如小鲳鲸(Balae-noptera acutorostrata)、江豚(Neomeris phocaenoi-des)、 白鱀豚(Liptes vexillifer)等。
食肉目(见食肉目)。
鳍脚目(Pinnipedia) 体躯粗大,头尾较小。无裂齿。四肢特化成鳍状,后肢位于体后。皮下脂肪发达。共3科、18属、34种。均生活于海中,但须回陆地产仔和哺乳。中国产3种。如海豹 (Phoca vitulina)。管齿目(Tubulidentata) 皮肤厚,毛稀疏。成体无门齿和犬齿。舌细长。爪强、扁平而钝。本目仅1种——土豚(Orycteropus afer)。产于非洲萨哈拉沙漠南部。
长鼻目(Proboscidea) 为现存最大的陆栖食草动物。口唇和鼻构成长鼻。皮肤厚而少毛。四肢粗大似柱。上门齿特别发达。胃简单,盲肠发达,睾丸留在腹腔内。本目仅有两种:亚洲象(Elepha maximus)和非洲象(Loxodonta africana),前者在中国见于云南南部。
海牛目(Sirenia) 体形似鱼,前肢呈鳍状,尾鳍宽大。头小,吻短,颈短。口小唇厚,耳小,皮肤厚。乳头一对,胸位。睾丸留于腹腔中。共2科、3属、5种。分布于亚、非、美、澳等洲的沿海水域。中国产一种——儒良分布于广东、广西及台湾南部沿海。
蹄兔目(Hyracoidea) 形状如兔。头骨短,下颌大。两枚上门齿的横断面呈三角形,彼此分开,下门齿凿状。前肢4指,后肢3趾,趾基相连,第二趾端有爪,其余各趾均有扁平小蹄。掌蹠部有弹性脚垫。仅1科、3属、7种,均分布于非洲。如大齿岩蹄兔(Procavia capensis)。
奇蹄目(见奇蹄目)。
偶蹄目(见偶蹄目)。
经济意义 很多种哺乳动物早已为人类驯养成家畜。有肉用、乳用、役用或兼用,如牛、羊、猪、兔等已是人类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除马、牛、驴等役畜外,骆驼、牦牛、象等可供特殊地区应用; 狗除供人玩赏外,并有狩猎、牧羊、守门以及追踪等多种用途;毛皮和制革业等工业原料也主要来自家畜。中国的野生动物资源非常丰富,野生毛皮动物就有150种左右,其中以黄鼬和草兔的产量最高,紫貂、石貂、水獭、金丝猴、狼獾、兔狲、猞猁、斑羚及虎、豹等的毛皮更为珍贵。鹿茸、麝香、牛黄、虎骨、熊胆、犀角和羚羊角等是名贵的中药材。有些种类是常用的实验动物。如大白鼠、小白鼠、豚鼠及猕猴等在医学研究中,海豚、鸟类等在生物物理、仿生原理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护哺乳动物中的珍稀种类,对仅存于中国的麋鹿、大熊猫、白暨豚、黑麂等9种特产珍稀动物,13种主要产于中国的珍稀动物,以及其它60种左右已被列为保护兽类,采取建立自然保护区、制订自然保护条例等措施加以抢救和严格保护。对于一些确定狩猎的对象,也必须订出最合理的狩猎期、猎取量以及合宜的狩猎手段,加以控制。对于经济价值高,且又有饲养前途的种类,应积极进行开发利用研究。中国除已驯养了紫貂、貉、梅花鹿、马鹿和麝等经济兽类外,并先后引进了海狸鼠、银狐、水貂、毛丝鼠、欧洲艾鼬等毛皮兽,均取得良好效益。
对有害的哺乳动物,如啮齿类不但盗食粮食、危害农业、干扰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多方面的经济活动,而且能传染鼠疫、出血热、森林脑炎等多种疾病,必须采取适当的对策,用器械、化学和生态三类方法,加以防除。

哺乳纲Mammalia

通称兽类。脊椎动物亚门中最高等的一纲。体一般分头、颈、躯干、尾和四肢5部分。体表一般被毛。齿有门齿、犬齿、前臼齿和臼齿之分,有的齿退化。脑和感觉器官极为发达。有肌肉质的膈将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体温恒定;心室4室,两心室和两心房;红血细胞圆盘状,无细胞核。多数为胎生,并以乳汁哺育幼子,故名。适应性强,生存于各种自然环境。多数种类对人类有利,有的已驯化为家畜,供役用、食用和药用等;少数种类对农、林、牧、渔业和人类健康有害。全世界现存的哺乳动物约有4 154种,可分为原兽亚纲(如针鼹、原针鼹和鸭嘴兽)、后兽亚纲(如袋鼠、袋狼、负鼠等)和真兽亚纲(包括绝大多数的哺乳动物);中国约有500种。

哺乳纲

脊椎动物亚门中最高等的一纲。以乳汁哺育幼子。一般体表被毛,分头、颈、躯干、尾和四肢5部分。心脏为2心房2心室。体温恒定,23~37 ℃。本纲动物大小差异大,如巢鼠长不足70 mm,重不足10 g,而蓝鲸长达30多 m,体重可达100多 t。全球现存哺乳动物约4154种,分属于原兽亚纲、后兽亚纲和真兽亚纲3个亚纲,19目,134科,1018属。中国约有200属,500种。

哺乳纲

哺乳纲burugangMammalia

脊椎动物亚门中最高等的1个纲,均由古代爬行动物进化而来。体躯一般可分为头、颈、躯干、尾和四肢5部分。除部分种类外,体表有毛。体内具有膈,可将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异齿型,可区分门齿、犬齿、前臼齿和臼齿,有些种类的齿退化。心脏分为两心房和两心室,仅存左主动脉弓,红细胞圆盘状,多无细胞核。神经系统发达,并高度分化。体温 一般恒定。除单孔目外,均为胎生。由于此类动物以乳汁哺育幼仔,故称哺乳动物或兽类。不少种已被驯养为家畜,可供肉用、乳用、毛用、毛皮用、役用和药用。野生种类大都也可被人类利用,仅少数种类对农、林、牧、渔业和人类健康有害。哺乳动物广泛分布世界各地,营陆上、地下、水栖和空中飞翔等生活方式;营养方式有草食、肉食和杂食3种类型。种类较多,全世界约有4200余种,可分为3个亚纲:原兽亚纲(如鸭嘴兽、针鼹等)、后兽亚纲(如大袋鼠、袋狼等)和真兽亚纲(其他绝大多数的哺乳动物),共分为19目。我国有13目,约400余种,其中约50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近50种被列为二级保护动物。

☚ 始祖鸟   原兽亚纲 ☛

哺乳纲

脊椎动物亚门中最高等的一纲,即指兽类。黄河流域的兽类:(1)灵长目:猕猴,山西及河南有分布,栖于深山密林,喜结群;金丝猴,系珍稀动物,仅产于中国,陕西省秦岭山地可见到。营生于树上,栖息高度通常为海拔1200米~2800米间。(2)食肉目大熊猫科:大熊猫,中国最珍贵的特产,被誉为兽类的“活化石”。流域内仅见于秦岭山地。它们常在海拔1400米~3000米的森林箭竹丛中出没,以竹类为食。据70年代调查,陕西省周至县和太白县约有40多只。(3)鼬科:石貂(扫雪),为珍贵的毛皮兽,青海东部及黄土高原西北部有分布,栖于林缘沟谷和无林地带,以鼠类为食; 水獭,为珍贵的毛皮兽,流域内广为分布,捕食鱼类; 由于滥捕,数量骤减,亟待保护。(4)猫科: 猞猁,为著名毛皮兽,流域内分布范围较广,生活在森林、草原等环境中; 金钱豹,为珍稀猛兽,流域内的密林山区均有分布,过去为获取豹骨和毛皮,曾过量捕杀,数量已渐稀少,亟须保护; 虎,较金钱豹更为珍贵,陕西秦岭及内蒙古大青山等地有过记载,它们栖于山地及丘陵地带,出没于灌丛和高草丛中; 雪豹,内蒙古阴山、宁夏贺兰山及青海等地有记载,栖于多岩石而荒裸的山区,分布高度可达海拔6000米,是肉食动物中最适应高山寒漠的环境,是非常珍稀的毛皮兽。(5)奇蹄目马科: 藏野驴,系青藏高原特有种,流域内青海及四川西北部有分布; 内蒙古野驴,产于本流域内蒙古西部,生活在草原、荒漠、半荒漠地区,栖居高度通常在海拔3000米以下,喜结群活动。(6)偶蹄目鹿科: 麝,流域内青海省多为马麝,栖息在林灌及灌丛草原; 梅花鹿,流域内山区及四川省有分布,生活于稀树丘陵、森林或山地草原,野生种类稀少,现已大量饲养繁殖,鹿茸为名贵药材; 白唇鹿,为中国珍贵的大型特产鹿类,主要产在青藏高原,流域西部有分布,活动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森林、林灌及灌丛草甸环境中,已有饲养,茸角价值昂贵。牛科野牦牛,中国青藏高原特有种,体格比家牦牛魁梧健壮,栖息于青海境内,海拔3000米以上的草甸、草原带; 藏原羚(藏黄羊),为青藏高原特产,流域内青海、甘肃和四川西北部有分布,栖息于高原草原、高原草甸和草甸草原带; 羚牛(扭角羚),产于陕西南部,70年代在秦岭山地的周至县和太白县发现700多头,具有重要科研价值; 斑羚(青羊)分布于亚洲许多地区,产于内蒙古和陕西等地,常在林间崎岖的山崖上活动; 北山羊,见于内蒙古阴山及青海祁连山等地,喜在林线以上(高可达海拔6000米)多岩石的荒裸山地生活,性机警,喜结群。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1:0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