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鼻咽、口咽、喉咽良性肿瘤的综称。常见的有乳头状瘤,多发在悬雍垂根部、软腭、腭弓及扁桃体表面;纤维瘤,可发生在咽部各处,质硬、表面光滑;潴留囊肿及神经膜瘤等。临床表现与肿瘤大小、生长部位,周围压迫状况有关,主要为异物感、闷胀感或耳、鼻腔阻塞不畅、吞咽困难等。以手术切除为主。此类肿瘤需病理确诊。
咽部良性肿瘤
据统计耳鼻咽喉部肿瘤中,咽部良性肿瘤占24%,恶性肿瘤占30.2%,咽部良性肿瘤的发病率,略低于恶性肿瘤。
咽部的良性肿瘤种类较多,发于上皮组织者有乳头状瘤、腺瘤、囊肿等; 发源于间叶组织者有纤维瘤、脂肪瘤、血管瘤、平滑肌瘤等;从神经组织发生者,有神经鞘膜瘤、神经节细胞瘤、脑膜瘤等;属于胚胎残余性者,有畸胎瘤、脊索瘤、舌根甲状腺等。其中较常见者有乳头状瘤、囊肿、鼻咽纤维血管瘤、咽血管瘤、混合瘤、神经鞘膜瘤,兹作简要介绍于下。
咽部乳头状瘤 乳头状瘤为耳鼻咽喉部的常见良性瘤,以男性病人占大多数。半数以上发生于咽喉部。在咽部的发生部位为:悬雍垂最多,扁桃体次之,余发生于软硬腭、舌腭弓、咽腭弓、咽后壁及舌根。咽部乳头状瘤较细小,多为单发,常带小蒂,呈灰白色,表面不平。不仔细检查,易于漏诊。病人自觉症状不明显,或有咽异物感、发干、易恶心、有刺激性咳嗽。咽部喷用表面麻醉剂后,易于切除之。
咽部囊肿 咽的各部均可发生囊肿,但以发生于鼻咽及喉咽部者为多。按囊肿的起源,鼻咽部囊肿可分为三类:
(1)鳃裂囊肿: 发源于第二鳃裂,常位于鼻咽侧壁,囊内覆以柱状纤毛上皮。
(2) 咽囊囊肿: 见“先天性咽畸形”条。
(3) 颅咽管(Rathke囊)囊肿:为原口凹外胚层内翻呈管状,向后上扩伸,最后与漏斗凹陷融合,成为垂体的前叶。此管如不闭塞可以发生囊肿或形成“颅咽瘤”。
口咽部囊肿较少见,喉咽部囊肿多发于会厌舌面或位于会厌谷,多为粘液潴留囊肿; 位于会厌谷正中者,亦应考虑为甲状舌管残留所致。以上各种囊肿一经确诊后,可行手术切除,手术进路应依囊肿的部位而选用。
鼻咽纤维血管瘤 这是鼻咽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源于蝶骨体、枕骨基部、蝶腭孔及后鼻孔等处,为由致密的结缔组织、大量弹性纤维及血管所组成。在组织学上虽属良性,但因肿瘤不断扩大,侵犯邻近组织,易发生严重出血等,实为一种严重的病变(见“鼻咽纤维血管瘤”条)。
咽血管瘤 血管瘤一般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及蔓状血管瘤。咽部血管瘤以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多发于咽侧壁、软腭、舌根及会厌等部位。这种肿瘤多发于青年人,根据肿瘤的部位及范围,可出现各种不同症状。肿瘤一般基底宽、无蒂,表面隆起,呈结节状,色青蓝或紫红,具有弹性。一般诊断不难,常用治疗方法有:
❶手术切除,根据肿瘤的部位,可作咽侧切开术或经舌骨咽切开术以暴露肿瘤,进行结扎切除。
❷硬化剂注射法,适用于较小的肿瘤,常用的硬化剂有5%鱼肝油酸钠、70%酒精及10%明矾液。
❸冷冻疗法,多用液氮作致冷剂,不论肿瘤的大小,均可采用,有时需分多次治疗,对毛细血管瘤疗效很好;对较大的海绵状血管瘤多无效。采用上述各种治疗时,应注意喉部水肿及窒息,有时需进行气管切开术。
咽混合瘤 混合瘤又称多形性腺瘤,多发生于腮腺,颌下腺次之,腭部又次之,发生于咽部者较少见。后二处的肿瘤多起源于小涎腺的上皮。为具有多种组织成份的良性肿瘤,其主要成份为上皮样组织,间质由结缔组织构成,并含有肌组织、脂肪、骨、软骨样组织。这种肿瘤多发于中年人,男性患者稍多。肿瘤生长缓慢,开始症状不显著,以后可有咽部不适、吞咽困难,说话呈鼻音,甚至呼吸困难。检查可于咽部或在软腭、软硬腭交界处看到半圆形的隆起,表面粘膜色泽正常,触诊,其质软硬不一。经确诊后,应进行手术切除。因肿瘤具有纤维结缔组织的被膜,术中易完整分离摘除。如切除不彻底,易复发或恶变。
咽神经鞘膜瘤 这种肿瘤是生长缓慢、较局限的良性肿瘤。发源于神经纤维鞘中的雪旺氏细胞,也可发于神经束膜。主要为排列特殊的雪旺氏细胞所组成,其被膜为神经外膜。在组织学上可分为神经鞘瘤(雪旺氏瘤)及神经纤维瘤二种,但其临床表现并无多大差别。此种肿瘤多发生于30~50岁,两性发病率无显著差别。肿瘤生长缓慢,开始多不引起注意,以后有咽部不适或异物感,较大的肿瘤可发生吞咽障碍、呼吸困难、咽部疼痛等症。检查时可见咽后壁一侧有椭圆形隆起,表面粘膜光滑,颜色正常。触诊时质较硬,有弹性,可移动。发生于咽侧壁者,可将咽腭弓,扁桃体及软腭向内、向前推移。肿瘤较大者,患侧下颌区亦可触到肿块。根据病史及症状,一般诊断不难。因肿瘤位置较深,不易切取瘤组织,故不必进行活体组织检查。但可进行穿刺诊断检查,以排除囊肿、血管瘤或恶性肿瘤。遇肿瘤较大者,可进行X线检查(正位、侧位、颅底及断层X线片),以了解肿瘤的范围。确诊后应作手术切除,肿瘤较小者可经口途径进行切除,一般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于肿瘤最突出处作一纵切口,沿肿瘤包膜之外剥离摘除,然后缝合切口。较大的肿瘤应采用颈外途径手术,切口从下颌角后,沿胸锁乳头肌前缘达甲状舌骨膜平面,然后进行分离,暴露肿瘤,妥为切除后,缝合创口。
咽部孤立的神经鞘膜瘤经手术切除后,效果良好,多不致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