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局部常用药物
有含漱剂、涂抹剂、锭剂、粉剂、腐蚀剂、止血剂、熏气药剂和麻醉剂等。
含漱剂 在口腔及咽部含漱后吐出,一般为水溶液。具有:消毒杀菌,保持口腔及咽部清洁;稀释分泌物,使稠厚的分泌物易于排出;收敛作用,促进破损的粘膜及溃疡愈合;氧化作用,用于厌氧菌感染的疾病;止痛作用。含漱剂常用于咽部急慢性炎症、咽部溃疡、粘膜损伤和咽部手术前后。常用的含漱剂有复方硼砂溶液、呋喃西林溶液、双氧水、复方鞣酸溶液和醋柳酸溶液等。一般每日3~4次。
涂抹剂 为涂抹咽部粘膜的药物,一般为甘油剂。具有杀菌防腐、润滑、收敛和刺激粘膜分泌的作用。常用于急慢性咽炎、萎缩性咽炎、霉菌性咽炎、咽部溃疡和粘膜损伤等症。常用的药物有碘甘油、硼酸甘油、鞣酸甘油和龙胆紫等。用棉签蘸药液涂于咽粘膜患处,每日2~3次。
锭剂 为在口腔内含化的药物,一般为片剂。具有消毒杀菌作用,某些药物为表面活性剂,易为细菌所吸附,扰乱其新陈代谢,致有杀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白色念珠菌也有抑菌作用。锭剂常用于急慢性扁桃体炎和咽峡炎、咽部溃疡,作为咽部感染的辅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杜灭芬、碘喉片和薄荷喉片。每日3~4次。
粉剂 如复方次碳酸铋粉,应用于咽部粘膜损伤,具有消毒杀菌和收敛作用。保护粘膜创面并促进愈合。可将药粉置于舌面徐徐咽下,不用开水冲服。色甘酸钠用于过敏性咽炎。在抗原与细胞上的反应素抗体结合引起的过敏反应时,色甘酸钠可保护肥大细胞膜,抑制肥大细胞释放过敏反应介质。少数病人吸入后可引起咽部干燥及刺激性咳嗽。
腐蚀剂 常用于咽部粘膜赘疣、创面肉芽或溃疡,亦可用作咽部止血。常用药物有:
❶铬酸(三氧化铬),25~100%水溶液,或用金属丝沾上少许结晶,烧熔冷却成珠,用以烧灼出血点。须防止与乙醇、甘油和乙醚等接触。
❷硝酸银,浓度为10~20%,涂后局部形成假膜,宜用生理盐水擦洗,使过量的硝酸银沉淀。
❸三氯醋酸饱和液,有强烈的腐蚀作用,用探针蘸少许涂患处即可,碳酸氢钠液可与之中和。
止血剂 常用于扁桃体手术后出血,也用于损伤、炎症、溃疡和慢性出血。常用的止血药为1:1,000肾上腺素,局部应用有良好的止血作用,但有引起继发性血管扩张作用,高血压患者慎用。其他全身止血药如凝血质等也可用于局部止血。
熏气药剂 常用于慢性咽炎、萎缩性咽炎和咽部干燥等症,可使咽部粘膜充血,分泌增多,促进其功能。常用药物有复方安息香酊、复方薄荷桉叶酊和复方薄荷碘酊等。在500ml热水中放入1ml药物,吸入其蒸气。
麻醉剂 用于咽部手术如扁桃体切除术、脓肿切开排脓术和咽部活体组织检查,对某些反射敏感的患者进行鼻咽部检查也需在表面麻醉下进行。常用药物有:
❶1~2%丁卡因,麻醉开始的时间较慢,约为12~15分钟,作用时间长,约2~3小时。
❷4~10%可卡因,麻醉作用强,麻醉开始时间为3~5分钟,持续时间为2~3小时,并有血管收缩作用,但毒性较大,儿童、粘膜高度充血及有创口的粘膜应慎用,以防吸收中毒。
❸0.5~1%达克罗宁,开始时间为15分钟,作用时间2~4小时,麻醉作用强烈,超过2%丁卡因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