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病提刮法
提刮法,包括提法和刮法,原是治疗痧胀和其他实热证的方法,用以治疗急性实热证咽喉病,也有很好的作用。其机理是通过提法或刮法,使局部皮肤出现密集红疹点或紫红色斑块,使阻塞的脉络得以通利,气分壅聚之热毒得以外达,减轻咽喉红肿疼痛,缓解病情。
提法: 用食指和中指蘸香油或水后,捏拧提弹患者皮肤,反复数次,使其皮肤局部发生紫红色斑块,以透发热毒,解除咽喉红肿痛。


图1 提捏法
常用部位有鼻根部、印堂穴、太阳穴、颈后大筋处、肩部大筋处、颈前正中处等。一般提捏2~3处,每处提捏到皮肤出现紫红斑条为止。提捏时用力要适当均匀。本法多用于急性、实热性咽喉病。若病者体质壮实,邪毒较盛者,可以适当用力提捏,并增加提弹次数。
刮法: 用瓷匙、瓷碗或铜钱边缘,蘸油或水轻刮病者皮肤,至其皮肤局部发生紫色斑块为止。有祛邪外出,发散热毒的作用。本法用于实证、热证咽喉病,并有寒热头痛等症状者。常用部位有颈前、颈后、背脊及前臂内侧的部位,刮的方向多自上而下;两肩部位,则呈扇形;两侧前胸及胁肋部位,应循肋缘自后上而向前下,有时也可循皮肤纹理方向。宜要时时蘸油或水,保持刮处皮肤润滑。
按不同病情选用如下提刮法: 刮颈前及二胁肋或提颈前,治痰涎壅盛,气急发喘,喉声如锯。刮前壁内侧、胁肋部,治默默不语、语亦无声,或七情所致肝气郁结,突然声嘶或失音。沿前臂内侧,肘关节以上部位提刮,以透肺经之邪,治咽喉肿痛失音。刮风池穴及提捏明堂,治头痛。提刮应注意事项:凡用提刮法,切忌暴力,不应破损皮肤,只要痧点或斑块显现即可。提刮之后,不可随即进热汤、温粥之类,否则热势复起,病情加重。

图2 刮治部位及方向
此外,尚有针挑法,即用消毒三棱针或缝衣针,在皮肤局部(在提法及刮法部位,除头面部位)浅刺2~3针。或在两臂弯、两腿弯处找出痧筋(静脉怒张呈现深青色、紫色或深红色,谓之痧根)浅刺出血。有排泄热毒作用,对于热毒较盛,毒入血分,咽喉疼痛者,可以应用。若体质较弱,或热毒尚轻,不在血分者则宜慎用。本法可在提法或刮法之后配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