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咸丰帝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咸丰帝1831—1861清代皇帝。爱新觉罗氏,名奕詝,满族。庙号文宗,年号咸丰。道光帝第四子。1850—1861年在位。时值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尖锐,爆发了太平天国革命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元年(1851年),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曾遣派重兵镇压,一路尾追至南京。1853年10月,太平军北伐抵达天津附近,他惊恐万状,深感八旗兵、绿营兵不足镇压,遂命在籍官绅举办团练,调整满汉地主阶级关系,依靠汉族地主武装湘军、淮军同太平军顽抗。1856年,英、法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他采取对内镇压、对外投降的方针。1858年5月,英法联军逼近天津,派桂良、花沙纳分别同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10月,联军陷北京,他率文武百官逃走热河,留恭亲王奕訢向敌人求和,签订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并承认《瑷珲条约》,出卖领土主权,换取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以镇压太平天国革命。1861年8月,病死于热河承德避暑山庄。 咸丰帝 即爱新觉罗·奕詝。清朝皇帝。宣宗(道光)第四子。庙号文宗。年号咸丰。1850-1861年在位。1851年(咸丰元年)起,派兵镇压太平天国起义。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并分兵北伐,危及清朝统治。他命向荣、琦善为钦差大臣,建立江南、江北大营,围困天京、扬州,派僧格林沁率兵防堵北伐军,依靠曾国藩等汉族官绅兴办团练,任用肃顺、彭蕴章等筹划财政,竭力对抗。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次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大沽口失陷时,被迫派桂良、花沙纳赴天津议和,分别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时,逃往热河行宫。命恭亲王奕訢为钦差大臣留京议和,与英、法、俄分别订立《北京条约》。1861年8月病死于热河行宫。 咸丰帝即“清文宗”(1021页)。 咸丰帝即奕詝,见该条。 咸丰帝1831—1861清代皇帝。(1851—1861在位)姓爱新觉罗,名奕詝,庙号文宗,年号咸丰。1850—1861年在位。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捻军及少数民族人民的抗清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执行妥协投降政策,1858年派桂良、花沙纳与俄、美、英、法签订屈辱的《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时逃奔热河(今承德)。旋与俄、英、法签订《北京条约》及《中俄瑷珲条约》。1861年8月病死热河。 咸丰帝1831~1861清朝皇帝。名爱新觉罗·奕詝。庙号文宗,年号咸丰。 咸丰帝即“奕”(1719页)。 咸丰帝见 奕詝 咸丰帝见“清文宗”。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