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伊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伊安》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早期著作之一。 大约写成于公元前394年-公元前391年之间。文章采用对话体,篇幅较短。对话人有苏格拉底和伊安。 讨论的主题是论诗的灵感。 伊安是一个职业的吟诵诗人,擅长演说荷马的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苏格拉底与他共同探讨诗歌的创作和演说是凭专门技艺知识还是凭灵感。 他们的结论是凭灵感而不是凭技艺知识。苏格拉底指出,优美的诗歌本质上不是人的而是神的,不是人的创造而是神的诏语。 诗人只是神的代言人,由神凭附著唱出美妙的诗歌。每个诗人各依他的特性,悬在他所特属的诗神身上,吟诵诗人和演员又依附于特定的诗人。 听众则依附于不同的吟诵诗人和演员。通过这些环节,神驱使人心朝神意要他们走的那个方向前进。 吟诵诗人在吟诗时不由自主,陷入迷狂,好像身临诗歌所说的境界;个别吟诵诗人擅长于叙说某个诗人的作品,而对其他诗人的作品不感兴趣;诗歌涉及各种具体技艺,但吟诵诗人关于这些技艺的知识并不比匠人们多。这些都是“灵感说”的明证。《伊安》是西方最古老的一篇论艺术灵感的文献,它的产生与“诗神信仰”有关,夹杂著神话迷信的成份。它涉及了艺术创造中的灵感问题,反对了当时流行的摹仿说,(即以为文艺是现实世界的仿本)。这是柏拉图对文艺理论的贡献。柏拉图始终坚持“灵感”说,后来的许多对话,尤其是《斐德若》又多次提到灵感说。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