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頭面部 > 經穴 > 和髎 和髎 héliáo 手少陽三焦經穴。在鬢髮後緣,當顳淺動脈搏動處。和,調和之意。因其善調和聽覺,故名。主治耳鳴,牙關拘急。其穴秦漢典籍已載,定名於晉,沿稱至今。《素問·氣府論》“鋭髮下各一”王冰注:“謂和髎二穴也。”晉·皇甫謐《針灸甲乙經》卷三:“和髎,在耳前兑髮下横動脈,手、足少陽,手太陽之會。刺入三分,灸三壯。”清·廖潤鴻《針灸集成·手少陽三焦經》:“和髎,主治頭痛耳鳴,牙車引急,頸項腫,口僻瘈瘲。” 和髎经穴名。即耳和髎。代号SJ22。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阳三焦经。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位于耳廓根上缘前方,鬓发后缘,当颞浅动脉处。布有耳颞神经的分支,面神经颞支和颞浅动、静脉。主治头痛,耳鸣,牙关紧闭,颈颌肿痛等。斜刺0.3~0.5寸,避开动脉。艾条灸5~10分钟。 和髎héliáo经穴名。代号SJ22。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阳三焦经。位于耳廓根前方, 鬓发后缘处, 避开动脉取穴。主治头痛, 耳鸣, 颞颌关节炎。向下斜刺0. 3 ~0. 5 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