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周邦彦《花犯》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周邦彦《花犯》《花犯》 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①露痕轻缀,疑净洗铅华,无限佳丽。②去年胜赏曾孤倚,冰盘共燕喜。③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薰素被。④ 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相将见、翠丸荐酒,人正在、空江烟浪里。⑤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⑥ 【注释】 ①梅花照眼:化用杜甫《酬郭十五判官》诗:“花枝照眼句还成。” ②净洗铅华:用宋·王安石《梅》诗: “不御铅华知国色”句意。铅华:指脂粉一类的化妆品。③胜赏:快意的游赏,语本《陈书·孙玚传》:“每良辰美景,宾僚并集,泛长江而置酒,亦一时之胜赏焉。”冰盘共(同“供”)燕喜:指梅子荐酒。韩愈《李花二首》其一:“冰盘夏荐碧实脆。”燕喜:宴饮喜悦。④惜:怜爱。香篝:即薰笼;这句形容梅树如薰笼,树上覆盖的雪如素被。⑤翠丸:指梅子。⑥“黄昏”句:用宋·林逋《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译文】 在低矮的白墙边,盛开的红梅映入了我的眼帘。啊,她们旧日的风味依然不变!花瓣上轻缀着露水的痕迹,好象少女洗净了脸上的脂粉,恢复了无限美丽的本色容颜。记得去年我独自在花下快意地游赏,我把梅花摘下来放进冰盘。我饮酒赏花,心里何等喜欢!当时我对花儿满怀爱怜,仰望高高的梅树覆盖着白雪,觉得真象是有一床莹洁的素被把薰笼轻轻遮掩。今年我重对梅花,却行色匆匆难以留连。相逢时我感觉花儿对我充满恨和怨,她依依不舍,愁惨的面容憔悴不堪。我久久地凝望,默默地咏叹,一忽儿,我看见花瓣飘落,在地面的青苔上撒得星星点点。哎,过不了多久,枝上就会结满翠丸,被人们摘去上酒筵。那时候,我可能正在烟波浩渺的清江里,乘驾着远去的小船。那样我就会梦见这株潇洒临风的梅花,它的影子斜映在黄昏的水面……。 【集评】 宋·黄升:“此只咏梅花,而纡徐反复,道尽三年间事。昔人谓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余于此词亦云。”(《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七) 清·周济: “清真词其清婉者至此,故知建章千门,非一匠所营。”(《宋四家词选》) 清·黄苏:“愚谓此词为梅词第一。总是见宦迹无常,情怀落漠耳。忽借梅花以写,意超而思永。言梅犹是旧风情,而人则离合无常。去年与梅共安冷淡,今年梅正开而人欲远别。梅似含愁悴之意而飞坠,梅子将圆,而人在空江中,时梦想梅影而已。”(《蓼园词选》) 清·谭献:“‘依然’句逆入,‘去年’句平出。‘今年’句放笔为直干。‘吟望久’以下,筋摇脉动。‘相将见’二句,如颜鲁公书,力透纸背。”(《谭评词辨》卷一) 近代·陈洵:“只‘梅花’一句点题,以下却在题前盘旋。换头一笔钩转,‘相将’以下,却在题后盘旋,收处复一笔钩转。往来顺逆,盘控自如,圆美不难,难在拙厚。”“‘正在’应‘相逢’,‘梦想’应‘照眼’,结构天然,浑然无迹”。“此词体备刚柔,手段开阔,后来稼轩有此手段,无此气韵,若白石则并不能开阔矣。”(《海绡说词》) 近代·俞陛云:“宋词中咏梅花者,侔色揣称,各极其工。此词论题旨,在‘旧风味’三字而以‘去年’、‘今年’今前、后段标明之。下阕自 ‘吟望久’至结句,纯从空处落笔,非实赋梅花。闰庵云: ‘此数语极吞吐之妙’。”(《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总案】 此词题为梅花,实则借观赏梅花以写宦迹无常的伤感情怀。全篇题旨,在“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三句。相对于今年之“匆匆”(即将离任乘船远去,不得细赏),去年之从容留连于花下的“旧风味”特别值得回忆,故以“去年”、“今年”分前后段标明之。“今年”之景是实写,“去年”是回忆之笔,是虚写。“但梦想”云云,是预想离去之后未来的情景。所以黄升说“纡徐反覆,道尽三年间事。”通篇以作者观赏梅花的心理活动和主观感受为主线,借咏物而抒发个人的身世之感。《蓼园词选》对此词意旨的把握是十分准确的。其中说“梅犹是旧风情,而人则离合无常”,可谓知清真词心者。 周邦彦《花犯》周邦彦《花犯》周邦彦
周邦彦 咏 梅 粉墙低①,梅花照眼②,依然旧风味③。露痕轻缀。疑净洗铅华④,无限佳丽。去年胜赏曾孤倚⑤。冰盘共燕喜⑥。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熏素被⑦。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⑧。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⑨。相将见。脆丸荐酒⑩,人正在、空江烟浪里(11)。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 注释 ①粉墙:涂刷成白色的墙。②照眼:使人眼睛一亮。③风味:意为富有情调。④铅华:妇女化妆用的脂粉,由铅烧制而成。⑤胜赏:特指优美的风景。⑥冰盘:同“白玉盘”,喻指满月。燕喜:指倚梅赏月以为喜乐。燕,通“宴”。⑦香篝:即薰香的竹笼。素被:素色的被子。谓梅花如薰笼,雪如白被。⑧愁悴:忧伤憔悴。本形容人的心情,此用拟人辞格,移情手法用以形容凋零的梅花。⑨旋:又。⑩相将:不久。脆丸,代指青梅。荐,佐食。(11)空江:浩瀚寂静的江面。烟浪:犹烟波。 梅花图 【清】汪士慎 上海博物馆藏 鉴赏 宋人极喜吟咏梅花,如宋初的林逋的咏梅诗即以能摄梅风神而传诵一时。这首《花犯》咏梅词,是绍圣四年(1097)周邦彦还汴京为国子主簿之前写于溧水的最后一首词。在溧水期间,周邦彦用长调写了相当数量的咏物词,如《红林擒近《咏雪》《玉烛新《梅花》《三部乐《梅雪》,等等,其中此词被前人誉为“梅词第一”(明何士信《增修笺注妙选群英草堂诗馀》)。清人陈洵谓此词“体备刚柔,手段开阔”(《海绡翁说词稿》),这是因为词作跨域和打通了三重时间,在今日、昔日、来日之间往复盘旋,道尽三年间事,而时间却没有流动感,因为“三年”在作者的脑际中,词人凭借着回忆抵达过去的时空中,写出在不同心境下的梅花的不同姿容,换言之,梅花的不同姿容正是作者不同心态的具象化。 作品上片,由呈现在眼前的梅花姿态回溯到去年赏梅的情景。“照眼”二字,出自梁武帝《子夜四时歌《春歌四首》中的“庭中花照眼”,极具视觉冲击力。作者没有描摹梅花的具体颜色,只用粉墙相映下花色的光芒夺目来显示色彩之明丽,真实地表达了视觉上最初一瞥的感受。而之后“露痕”三句皆笼罩在“照眼”二字之下,梅花并不靠傅粉施朱,姹紫嫣红来炫人眼目,而是靠丽质天成,自然光艳来吸引人的视线。 起首描绘眼前梅花,然而有了“依然旧风味”,就有了追昔抚今的成分,于是自然的过渡到了“去年”的回忆情景之中。作者在写回忆时,突出了一种凄清孤寂的情绪,凄冷高洁是梅花固有的特点,也是作者心境的写照,这一特点是在“胜赏”与“孤倚”的对照,“冰盘”与“燕喜”的对比中体味出的。梅花为积雪所覆盖,一望皓白,形色难辨,而暗香仍然从雪中传出,有如香篝之熏素被。 词作下阕,词境又由过去回到现在,再跳到未来。下片以“今年”二字领起,与上片的“去年”相对应,这样虽然全词时间跳跃,然而时间线索分明,界限清晰。与上片着重描写梅花姿态不同,“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主要写梅花的情态与风韵,这与词人在《六丑》中写蔷薇花“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写法同出一机抒,花之有恨、有愁,其实都是词人的移情作用。次三句“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描写梅花凋落。词人凝神驻足,想吟咏一首惜别之词,忽见梅花朵朵飘坠于青苔之上。接下词人即展开想象,“相将见、脆丸荐酒,人正在、空江烟浪里”,这几句承上人花相逢、花落、而想象至梅子可供人就酒之时,自己却正泛舟漂泊于空江烟浪之中。这里借写与梅天各一方,实则在想象中暗伤羁旅漂泊之苦。歇拍句又顺此思路进一步想象:“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此后自己天涯飘零,只能在梦中再去见那枝黄昏夕照下横逸凄清的梅花了。这梦中之梅影与开头现实中的照眼之梅遥相呼应。 本词这首词借咏梅花,抒发自己萍踪无定、离合无常的慨叹。在咏梅中打入个人身世之感,人与梅花融为一体。委婉地透露自己年来落寞的情怀。作者善于从虚幻处着笔,写得曲折含蓄,余味无穷。(付海婧) 集评 宋《黄昇:“此只咏梅花,而纡馀反覆,道尽三年间事,昔人谓圆美流转如弹丸,余于此词亦云。”(《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七) 清《黄苏:“总是见宦迹无常,情怀落寞耳。忽借梅花以写,意超而思永。言梅犹是旧风情,而人则离合无常。去年与梅共冷淡,今年梅正开,而人欲远别,梅似含愁悴之意而飞坠;梅子将圆,而人在空江中,时梦想梅影而已。”(《蓼园词选》) 链接 花渍酒。宋代一种以花卉渍制的酒,谓之花渍酒,其味芳香辛洌,盛行于贵戚显宦之家。宋人庞元英《文昌杂录》载:“京师贵家,多以酴醿渍酒,独有芬香而已。近年方以榠楂花悬酒中,不惟馥郁可爱,又能使酒味辛洌。始于戚里,外人盖所未知也。” 周邦彦《花犯》《花犯》·周邦彦
周邦彦 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露痕轻缀。疑净洗铅华,无限佳丽。去年胜赏曾孤倚,冰盘同燕喜。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薰素被。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相将见、悴圆荐酒,人正在、空江烟浪里。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 这首《花犯》也是谈周邦彦的技巧时不可少的例子。初看这首词,只觉它跳动得厉害,不容易把握住它的脉络。但仔细寻味以后,就会看出作者分成过去、现在、未来三个阶段去写梅花,三个阶段各有不同的情怀,委宛曲折;而且写梅花又是为自己写照。笔墨的照应、映带、收放、开合,都十分讲究。从技法来说,确是大可玩味的。 写这首词之前,作者正在地方上做官;写词的时候,他已经准备离任他往了。客中孤寂,梅花曾经是他的惟一知己,如今却又要舍它而去,心情实在难过。由此又想到自己近来行踪不定,宦情冷落,颇有身世之感,于是借梅花抒发情怀。词的题旨就是这样。 整首词句句紧扣梅花,也句句紧扣作者自己。你看他先从眼前写起,然后追到去年,又从去年绕回到眼前,再从眼前推开去,写想象中的未来的情景。前后呼应,上下串插,结构何其严密,笔墨又何其灵动! 作者分明意在写出自己年来落寞的情怀,却借梅花作为衬垫,委宛表达。人与梅花仿佛溶化成为一片。应该注意的是,其中的“依然旧风味”、“无限佳丽”、“旋看飞坠”和“一枝潇洒”,都是既写了梅花,也暗暗透出作者自己的景况的。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