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汇率决定模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汇率决定模型 【内容介绍】: 20余年来,许多经济学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研究浮动汇率的行为,尤其是多恩布什(Dornbuch,1976a,p.255-275,1976b,p.1161-1176)在这一领域做出了最重要的贡献。 在分析中,汇率的长期行为与短期行为之间的差别非常重要。就长期而言,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PPP)假定成立,从而贸易商品的价格在所有国家都相同(按现行汇率转换)。在短期,购买力平价没有什么理由非得成立,因为就商品套利而言,要对价格差异做出反应需要占用大量时间;因此,在短期,约束汇率的正是利息平价(interest parity)。 1.购买力平价模型 我们先考察两个国家的世界,所有商品都进行交易。购买力平价成立,因而本国价格将等于按汇率(E)转换的外国价格: p=Ep*或E=p/p* (1) 式中,p代表本国价格,p*代表外国的价格水平,E代表一单位外币的本币价格。每一国都有对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它取决于实际收入。 M/p=KYα以及M*/p*=K*Y*β (2) 式中,“*”代表外国的各种值,K代表流通速度的倒数,α和β分别是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收入弹性。 整理(2)式并把它代入(1)式,得到: M/KYα=EM*/K*Y*β 据此求得E: 在外生变量的值给定(所以e′和p′的值给定)的情况下,方程式(10)确定了p与e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它连同利息平价反映出本国货币市场出清。 从完全均衡状态下的A点开始,令本国货币存量有一次性增加。我们假定,本国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从而不考虑收入效应(或垂直的IS曲线或古典总供给曲线都可以)。根据方程式(9)和(1),在完全均衡状态下,无论是p还是e显然都与m成正比增加。这表明,新的货币市场出清条件将经过一个位于A点东北方向的点(如B点)。 可是,如果价格和汇率是完全弹性的,那么,该经济将直接跳越至B点。在这种情况下,超额货币存量因价格提高而立即消失,但实际货币存量不会改变。 汇率可能迅速调整,而商品价格(以及货币工资)具有相对黏性,这种看法可能更现实。因此,调整压力首先反映在汇率中。 它将跳越至C点,然后,随著时间的推移,逐步随价格调整而下降到B点。这反映出汇率的“突峰”,因为初始贬值比最终要求大。 倘若价格水平没有立即调整,那么,货币供给增加之后将会发生什么情况?如若本国产量受到限制而不能增长,那么,这种压力必然反映到本国利率上:它将下跌。这意味著利息平价条件(5)式被违背。既然r*是固定的,那么,现在就只有x可以改变以恢复相等关系。由于r的值已经下降,所以,如果本国债券和外国债券具有相同的预期收益,那么,x无疑是负的。负的x意味著本币预期升值,可与初始点相比,长期均衡要求贬值。这只有在下列情况下才能被调解:e立即贬值到某一点,在价格向长期均衡调整过程中从该点开始预期可能会升值。这种升值正好足以抵消降低的本国利率。 因此,当货币存量增加时,汇率贬值过大,以后会升值。这就是“突峰”(overshooting)的含义。需要指出的是,突峰仅取决于具有相对黏性的价格水平。 。【参考文献】:国际收支的基本分析方法(Basic Analytic Approaches to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财政赤字对汇率的影响(Effects of Fiscal Deficit on Exchange Rates) Dombuch, R., 1976a, The Theory of Flexible Exchange Rate Regimes and Macroeconomic Policy,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78. Dornbuch, R., 1976b, Expectations and Exchange Rate Dynamic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84. Frankel, J. A., 1979, On the Mark: A Theory of Floating Exchange Rates Based on Real Interest Differential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9. MacDonald, R.,1988, Floating Exchange Rates: Theories and Evidence,Unwin Hyman.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