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周邦彦《点绛唇》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周邦彦《点绛唇》《点绛唇》 辽鹤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①寸书不寄,鱼浪空千里。② 凭仗桃根,说与凄凉意。③愁无际,旧时衣袂,犹有东门泪。④ 【注释】 ①“辽鹤”二句:旧题晋·陶渊明《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 ②“鱼浪”句:形容音书断绝。古乐府诗中有以双鲤鱼藏书信寄人的描写,后遂以鱼书代指书信。③桃根:本东晋时王献之的妾桃叶的妹妹,参见《乐府诗集》卷四十五《桃叶歌》引《古今乐录》及卷七十梁·费昶《行路难》。这里借指作者情人的妹妹。④东门泪:在离别之处洒下的眼泪。东门在古代为别离饮宴的场所,如汉乐府《东门行》:“出东门,不顾归;”唐·刘长卿《送马秀才》诗:“东门怅别柳条新。”故以东门泛指离别之地。 【译文】 我象丁令威化鹤飞回久别的故乡,这里有不少地方叫我泪落心伤。都说鱼儿能千里传书,可是这些年来我竟和你没有一封书信来往! 如今我只能转托你的妹妹,代我表达凄凉痛苦的衷肠。啊,我的愁苦无边无际,在我旧日的衣袖上至今仍然点点斑斑,那是因为你在东门和我拉手告别时不断把眼泪流淌…… 【集评】 宋·王灼:“周美成初在姑苏,与营妓岳七楚云者游甚久,后归自京师,首访之,则已从人矣。明日饮于太守蔡峦子高坐中,见其妹,作《点绛唇》曲寄之云(引词从略)。”(《碧鸡漫志》卷二) 清·许昂霄:“淡淡写来,深情无限,宜楚云为之感泣云。”(《词综偶评》) 清·陈廷焯:“美成艳词,如《少年游》、《点绛唇》、《意难忘》、《望江南》等篇,别有一种姿态。句句洒脱,香奁泛语,吐弃殆尽。”(《白雨斋词话》卷六) 近代·俞陛云:“起笔即包举感旧怀乡之意。既乡书不达,姑且诉向桃根;而回顾襟边,泪痕犹在,次句之伤心事,可于泪痕证之。唐、五代词承乐府之遗,以小令为多,北宋渐有长调,至清真而开合矫变,极长调之能事。而集中小令,亦秀雅而含风韵。小晏、屯田,无以过之。此词之‘衣袂’两句,即其一也。”(《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总案】 此词一上来就运用神话传说,自比化鹤归来的丁令威,这就给所展现的爱情悲剧加入了一种人世沧桑的深沉感慨,使人不胜其今昔之悲。通篇以淡笔写深情,以白描和直抒剖白内心衷曲,摒弃了一般词家写恋情时惯用的那套“香奁泛语”,因而朴厚凝重,收到了震动人心、催人泪下的艺术效果。 周邦彦《点绛唇》《点绛唇》·周邦彦
周邦彦 台上披襟,快风一瞬收残雨。柳丝轻举,蛛网黏飞絮。极目平芜,应是春归处。愁凝伫,楚歌声苦,村落黄昏鼓。 这首词和《少年游》当系同时。清真从庐州教授转荆州,次年35岁。清真词风在到荆州之后,有了改变,从绮艳变为清丽。这首词表现得更为突出。 词一起即有人物出现,“台上披襟”,当系作者自己。“快风一瞬收残雨”,风而言“快”,雨而称“残”,一眨眼间换了景象,是快镜头。“柳丝轻举”,“蛛网黏飞絮”,春天晴空中常有游丝飘浮,柳絮则似飞舞的雪花,两个飘荡的东西联系在一起了。非细心人观察不到,非有心人不能知其别有怀抱。周邦彦曾叹息“荆江留滞最久”(《齐天乐》),这当然是借蛛网(也即游丝)、飞絮来隐喻己身之漂泊不定的。下片首句“极目平芜”,是承上片首句“台上披襟”而来,是纵目遥望,是真景,然后设想着春之归处,则是虚像,一实一虚,兴意无穷。“愁凝伫”,词意陡转。“楚歌声苦,村落黄昏鼓”,听歌本为作乐,而现在是闻楚声不乐而苦,是反衬写法。 这首词,有时明快,有时凝重,而意绪之翻腾,声情之转折,实具有沉郁顿挫之妙,周邦彦的词风当是以在荆州时为转折点的。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