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周处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周处240—299西晋官吏。义兴阳羡(今江苏宜兴南)人。字子隐。少孤,力大过人。相传少时横行乡里,父老将其与蛟、虎合称“三害”。处乃入山射杀猛虎,投水搏斩蛟龙,发愤改过,励志好学,为民除去“三害”。仕吴为东观左丞。吴亡,仕于晋,为新平太守,累迁至御史中丞。凡所纠劾,不避权贵,梁王司马肜(rong绒)违法,处亦予深究。因此遭到贵戚权臣之排挤。氐人齐万年起义爆发,朝廷使处隶属夏侯骏所部西征。时司马肜任征西大将军、都督关中诸军事,肜为报复前仇,命处率兵五千进攻齐军七万之众,处死于战场。 周处 周处晋代阳羡人。少年时代曾横行乡里,人们把他和南山虎,长桥蛟合称为 “三害”。后来周处上山杀虎、入水斩蛟,悔过立新,而除三害。 ☚ 放对 卞庄 ☛ 周处 周处亦题《周处年少时》、《周处自新》。南朝宋志人小说。刘义庆撰。原载《世说新语·自新篇》。吴曾琪《旧小说》、吴组缃等《历代小说选》、李格非等《文言小说》、刘文忠等《文言小说名篇选注》皆录入。周处(chǔ)(240—299),字子隐,吴郡阳羡(今江苏省宜兴县南)人。官至御史中丞。元康六年(296),氐人齐万年反,朝廷派他去作战,后英勇战死。本篇写他少年时代的故事。叙述:周处少时,强悍好斗,为乡邻所惧。当地河中有条蛟龙,山中有只白虎,并皆危害百姓,人们称为“三害”,而周危害最大。有人劝周去杀虎斩蛟,实则希望三害只剩其一。他就上山杀了虎,又入水击蛟,同蛟漂斗几十里,经三日三夜。乡邻以为他已死,就相庆贺。不料周竟杀蛟而归。当他得知自己为乡人所患时,便有悔改之意。于是寻访陆云,在陆云的教诫下,周遂自新,后来成忠臣孝子。小说通过对少年周处痛改前非故事的叙写,说明“人尽管有严重错误,只要决心改正,仍可成为对社会有贡献者”这样的道理,教谕意义极深。但篇末宣扬“忠臣孝子”论,反映了封建阶级的道德观念。《晋书》和刘孝标注引《处别传》记载周处为吴末晋初江南豪门子弟,其父鲂早逝,处少孤,缺家教,性粗蛮;但他终于改过而转变,成为颇有作为的官、将。这篇就是在史实的基础上而创作的小说。它有史实,有虚构,实、虚结合,构成佳制。周处危害乡里,为“三横”之一,这是实事。《处别传》说他“不治细行”;《晋阳秋》说他“轻果薄行,州郡所弃”(刘孝标注引)。皆可为佐证。“为忠臣孝子”亦为实记,《晋书·周处传》载处曾以母老罢归,《晋阳秋》记有他辞母抗氐战死事。杀“二横”则为虚构。《孔氏志怪》(刘孝标注引)、《祖台之志怪》(《初学记》卷七引)皆载有二害“啖人”事,后者还有“刺蛟”事。蛟龙是传说中的水上动物,或是鳄鱼的艺术幻化,除二害应是据志怪故事改编的情节。“寻二陆”更为虚构,因周处“年少时”,陆机尚未生(参见劳格《读书杂识》卷五)。全文由上述四部分组成,二实二虚。写实为泛写(或称虚写),无情节,只是交待式的简述或空泛之谈。写虚为实写,有情节,有故事性,为全篇主体,虽虚则实。作品这样实、虚合璧,实中有“虚”,虚中有“实”,成为六朝志人、志怪合璧体小说,为志人小说或轶事小说的发展变异开拓了道路。小说题材取舍得当,结构谨严,线索分明,中心突出。作者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典型事例,紧紧围绕“悔过自新”这一主线组材,不枝不蔓。如写周处“凶强侠气”,“侠气”下文无涉,“凶强”也是极简的介绍,无一事例。这样简介,别无旁枝,有利于直叙主要事件和主人公的活动经过。“寻二陆”受教,不写常见的思想转变过程(如何读经学道,如何磨炼受考验等),而只写经陆云点拨,懂得立志重要即止。由此可见作者剪材、结构的能力和技巧非同一般。小说的梗概性强,细节不详述。即使重要的具体的“杀蛟”片段,也只是“或沉或没……经三日三夜”,不到二十字。全文采用“只叙述不描写”的手法,大有史家之笔的特色,为中国古典小说以客观叙述情节为主要手法,提供了范例。小说塑造人物形象角度独特,且勾画了一个转变型人物形象。作品描述周处性格的转变,主要抓住了他改过自新的心理依据和外部条件。“凶强”的周处在杀虎斩蛟归来后,万万没料到乡人“皆谓已死”而“更(轮番)相庆”,他清醒地意识到了自己在乡人心中的可憎可悲地位,这就引起他内心的极大痛苦(虽然作品没有明叙),使他遂生“改意”。陆云的开导也很重要,“前途尚可”、“人患志之不立”,晓以大义,勉励、劝诫,用心良苦。有了发愤改过的主观愿望,又得到外界的苦心帮助,终于促成了周处的转变,使他的性格由鲁莽、强悍转变为志远、刚正、忠直,一个自我意识极强、个性完善的鲜明形象便活现出来。在六朝小说中,像这样成功地塑造转变型人物的作品,则是仅见的,它也为后人塑造完善的艺术典型提供了蓝本。作为史书,《晋书》卷五十八亦采载了杀虎斩蛟寻陆的虚构情节,可谓无识。这个故事流传甚广,《太平御览》卷三八六曾采载,明人《蛟虎记》、《风云记》等传奇剧本和后来的京剧《除三害》,皆采演这个故事。 ☚ 王处仲 周处年少时 ☛ 周处 周处生卒年不详字子隐。义兴阳羡(今属江苏宜兴)人。初仕吴,为东观左丞。入晋,历任新平、广汉太守,迁御史中丞。后讨氐羌齐万年,战死。有默语三十篇,风土记三卷。今存诗一首,载《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 张华 邹湛 ☛ 周处周处,字子隐,晋阳羡(今江苏宜兴)人。《晋书·周处传》载其官至御史中丞,后奉旨平齐万年之乱,临危不退,终竟战死,亡于国事。同传载周处“转广汉太守,以母老罢归”。综上,刘义庆方有“忠臣孝子”者 此篇写周处年少时胡作非为,但后来不畏艰险,为民除害,又勇于改过自新的故事。属于记事小品,又带有传奇色彩,是写实与传奇的结合。 《世说新语》多写魏晋名士者群的放诞不羁和适意清谈,记言记行玄远瑰奇,“下至缪惑,亦资一笑”(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然此篇却示人重事功,反清言,朴素无奢,颇具教导性。 欲扬先抑,是南北朝及魏晋之前记传体小说的基本写法之一,本文如是。作者着力在人物行动中刻画人物性格变化,颇具匠心。开篇即写周处少时凶横,如何凶横,未见备述,但称其为“三横”之一,且横得最甚,可见其为害的程度已到极点了。这大幅度的“抑”看似稍过,却转承给下文,使人感觉其“变善”之可贵。乡里的聪明人劝他去除另外二害,希望只剩他一害。但从邻里“更相庆”看来,大家是十分希望他也被除掉的。周处毕竟是天良未泯,毫不推辞,甘愿冒险,可见其“凶横”之中透有浓重的侠气。刺杀虎,当不费力,除蛟害时,却是出生入死,三日厮杀,从夸张的神话传奇色彩中衬托出其侠勇冲天。文中没有除蛟的细节,话外却可见战斗的激烈和杀场的血腥。此处,作者将“凶强”与“侠气”通过人物行动自然地加以联系,将其性格的这两个侧面放在事件过程中加以交待,使人物形象丰满了许多。故读来并不牵强,而颇感紧凑跌宕,自然成趣。这一段,含有“孺子可教”的意思,在“恶”中发掘出“善”,为后文打好了铺垫。世间最让人伤心的事,恐怕莫过于眼见自己之死被人庆幸了。果然,当周处发现自己为邻里所“患”且己之死被大家“更相庆”时,十分痛悔懊丧,思想上颇受触动,“乃入吴”寻名士陆机陆云,求自改之法。此处,刘义庆假名士陆云(官至清河内史)的话作警句,以事言哲理,看起来是说给周处听,实则说与世人,可视为此篇的中心思想。故善于把记事记言相结合,以事记言,以言示人,是本篇的主要特色。 以言示人,是希冀人们仿效的,而仿效的榜样,就是主人公周处。他谨听珍言,厉行改过,终于成为忠臣孝子,加入了正人君子的行列。作者刘义庆身为南朝刘宋宗室,站在清谈家的立场上,用士族的观点掇拾士族阶层人物的轶事。在这些人物身上,也就寄托了士族群的情感和理想。本文以周处之事言理:一个人无论怎样横行放任,不拘礼法,只要天良不灭,及时改过自新,总可以入仕风流,济世兴邦的。因此,与《世说新语》描写士族名士玩弄风度、风流自赏的篇章相比,本文便具有可贵的积极意义了。 《世说新语》的语言精练隽永,生动传神,此文如是。短短一篇,有情节,有动作,有性格刻画,有警语珍言,都是用精彩简洁的文字完成的。故明人胡应麟云:“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少室山房笔丛》);结构上——写凶横、除害、 自悔、励改,起承转合皆备,紧凑完整,毫无拖沓。 精练的篇章具有明显的概括性和浓缩性,留有让人们想象的充分余地,极易扩展和发扬,成为脍炙人口、老幼皆宜的通俗故事。所以周处除三害之事被后人改编成戏剧,至今尚演出。故言此类记叙轶闻隽语的小说为后世故事小品和笔记小说之先驱,毫不为过。 《周处》 小说。见《世说新语·自新门》。原无题,本题为后人所加。周处少时横行乡里,人们把他和山中猛虎、水中恶蛟并视为地方三害。后周处杀死虎与蛟,并痛改前非,终成“忠臣孝子”。文中歌颂了周处的勇于改过,为民除害,但同时也宣扬了封建道德观念。行文简洁流畅。 周处公元?-299年。晋阳羡人。字子隐。史载周处少孤,横行乡里,乡人把他和南山白额猛虎、长桥下蛟合称三害。周处听到后决心改过,上山杀虎,入水斩蛟,乡里相庆,于是励志向学,入吴投陆机、陆云兄弟为师。官至御史中丞。与氐族齐万年战,梁王司马彤与处有旧仇,迫处进兵,又绝其后援,力战而死。著《默语》三十篇、《风土记》、并撰集《吴书》。《风土记》今有辑本。参见《世说新语· 自新》、《晋书·周处传》。 周处?—297西晋将领。字子隐,义兴阳羡(今江苏宜兴南)人。初任新平太守、御史中丞。因谏劾不避权贵,曾得罪梁王肜。后又授建威将军。元康七年(297年)正月,晋梁王司马肜强令其进讨齐万年起义军,他曰:“军无后继,必败,不徒亡身,为国取耻。”与齐军战于六陌(今陕西乾县东北)。其军士未食,经一月激战,矢尽弦绝,大败战死。追赠平西将军。相传少时臂力过人,好驰聘田猎,纵情肆欲,时人称其与南山虎、长桥蛟并为“三害”,他知后即射虎斩蛟,立志图强。 周处?—297西晋将领。字子隐,义兴阳羡(今江苏宜兴南)人。传他少时为害乡里,人称他与蛟、虎为“三害”。后立志改过,并斩蛟射虎,为民除害。初任吴东观左丞,后任晋御史中丞。因纠劾权贵,受排挤。官至建威将军,镇压齐万年起义时战死。 周处?~297西晋将领。字子隐,义兴阳羡(今江苏宜兴南)人。授建威将军。元康七年(297年)正月,晋梁王司马彤强令其进讨氐帅齐万年,与齐军战于六陌(今陕西乾县东北)。其军士经一月激战,矢尽粮绝,大败战死。追赠平西将军。 周处 《周处》选自《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撰。本篇叙述了周处为民除害、改过自新的故事。文章夹叙夹议,颇见波澜。如斩蛟一段,虽只有二十余字,但主人公出没波涛与蛟恶斗的情状历历如现,而“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的插曲,既在情节上极富戏剧性,同时也为此后主人公人格上的转变埋下了潜因。本篇通过浪子回头的故事,试图向人们进行忠臣孝子的说教。这反映了虽在思想比较开放的魏晋六朝,传统的儒家伦理仍然发生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 过江诸人 刘伶病酒 ☛ 周处242~297Zhou Chuscholar of the Western Jin Dynasty.Works: Records of Local Conditions and Customs,etc. 周处?—297字子隐,义兴阳羡(今江苏宜兴南)人。父周鲂,吴鄱阳太守。处少孤,未弱冠,膂力绝人,好驰骋田猎,不修细行,纵情肆咨,州曲患之。与南山猛虎长桥之蛟并为三害。后射虎斩蛟,发愤改过。从陆机、陆云受学,笃志读书,砥节砺行,仕吴为东观左丞。及晋灭吴,入洛,稍迁新平太守,抚和戎狄,叛羌归附。转广汉太守,郡多滞讼,有经三十年而不决者,处详其枉进,一朝决遣。后以母志罢归。寻除楚为史,未之官,征拜散骑常侍。及居近侍,多所规讽。迁御史中丞,凡所纠劾,不避宠戚。处深文案之。及氐人齐万年反,以之为建威将军。梁王丹逞宿憾,处力战而没。追赠平西将军。 周处?—297西晋将领。字子隐。义兴阳羡(今江苏宜兴南)人。吴时为东观左丞。晋平吴后,任新平太守,迁御史中丞。后任建威将军,镇压齐万年起义,被杀。相传少时曾横行乡里,时人把他和蛟、虎合称“三害”,他听后斩蛟射虎,发愤改过。 周处?—297字子隐。西晋义兴阳羡(江苏宜兴)人。少时横行乡里,父老把他和蛟、虎合称“三害”。后斩虎杀蛟,发愤改过,厉志好学,才兼文武。吴时为东观左丞。西晋时官御史中丞,凡所纠劾,不避宠戚,为权贵所不容。后在镇压氐人齐万年起义中战死。其后裔为江东著名豪族,时人说“江东之豪,莫强周、沈”。著《默记》、《风土记》、《吴书》等,已佚。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