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台Tāi

现行姓氏。《姓氏词典》 收载并注此音。其源不一:
❶ 《姓氏考略》 注云: “出有台氏之后。后稷母姜嫄,有台氏女,望出武功。”
❷或为“咍”姓分族,《中文大字典》 注“咍” 引 《正字通》 云: “《北史》有台氏,台,音 ‘胎’,与咍姓分为二。”
一音tái,又音yí,均为姓,分别收录。
元代有台克实; 明代有台元; 又有台鼎,长阳知县。


台Tái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度、昌乐、龙口、东平,山西之太原、大同,湖北之老河口,云南之河口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中文大字典》 收载。其源不一:
❶ 《姓氏考略》 称: “骀氏后改焉。” 而骀氏,“出自少昊氏台骀之后。” 或称:“金天氏裔孙曰台骀,其后氏。”(《中国古今姓氏辞典》注引《风俗通》)
❷为“臺”姓之简化,《中国姓氏大全》称:台、臺为二姓。现臺字简化为台。”
一音tāi,又音yí,皆为姓。


台Yí

罕见姓氏。《姓氏词典》收载并注此音。其据《姓苑》注云: “出自墨台氏,去墨为台。” 《中文大字典》 注引 《郑通志·氏族略》 云: “亦作怡,本墨台氏,避事改焉。” 墨台,或作“墨怡”、“墨夷”、“默台”、“默怡”、“默夷”。
一音tái,为现行姓氏。
明代有台元 (按: 或以 “台元” 姓tái。《姓氏词典》yí、tái两收,皆以 “台元” 为例; 《中国姓氏大全》 以 “台元” 为tái姓之例。)。

1.yí 我。張衡《思玄賦》:“蹶白門而東馳兮,云台行乎中野。”
2.tái 星名。也叫“三能”,屬太微垣。《晉書·天文志》:“三台,六星,兩兩相居,……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次二星曰中台,東二星曰下台。”王逸《機婦賦》:“三軸列布,上法臺星。”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尔雅·释诂》上:“台,我也。”台,第一人称代词,我。《尚书·汤誓》:“非台小子,敢行称乱。”
1.通“怡” yi
[例一] 《史记·太史公自序》:“唐尧逊位,虞舜不台。”《索隐》:“台音怡,悦也。”不台,不高兴。台通“怡”。
〔例二〕 《史记·太史公自序》:“惠之早霣,诸吕不台。”台,喜悦。
台,透母、之部;怡,余母、之部。透、余准旁纽双声,之部迭韵,属音近通假。
2.通“鮐” tai
〔例一〕 《诗·大雅·行苇》:“黄耇台背,以引以翼。”笺:“台之言鲐也,大老则背有鲐文。”鲐,鱼名。背上有黑的花纹。台背,背上有鲐鱼花纹,为寿徵。一说台背即驼背。台通“鲐”。
〔例二〕《诗·鲁颂·閟宫》:“黄发台背,寿胥与试。”台背,寿徵。台通“鲐”。
台,透母、之部;鲐,透母、之部。透母双声,之部迭韵,属,双声迭韵通假。
3.通“嗣” si
〔例一〕《后汉书·班固传》:“然后钦若上下,恭揖群后,正位度宗,有于德不台渊穆之让,靡号师矢敦奋㧑之容。”注:“《音义》曰:‘台读曰嗣。’”《通训定声》:“台,假借为嗣。”不台,不能继承。台通“嗣”。
台,透母、之部;嗣,邪母、之部。透、邪邻纽双声,之部迭韵,属音近通假。
4.通“始” shi
〔例一〕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德经》:“百仁(仞)之高,台于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台,起始。台通“始”。
台,透母、之部;始,书母、之部。透、书准旁纽双声,之部迭韵,属音近通假。
5.通“邰” tai
〔例一〕 《左传·襄公十二年》:“十二年春,莒人伐我东鄙,围台。”台,《春秋谷梁传》作“邰”。台,春秋鲁国地名,在今山东费县南。台通“邰”。
〔例二〕 《春秋公羊传·襄公十二年》:“季孙宿帅师救台。”台,春秋时鲁地名。台通“邰”。
台,透母、之部;邰,透母、之部。透母双声,之部迭韵,属双声迭韵通假。
6.通“治” zhi
〔例一〕 《汉书·燕剌王刘旦传》:“王惊病,使人祠葭水、台水。”注:“晋灼曰:‘台水在雁门。’”台水,《汉书·地理志》下作“治水”。治水,即今桑干河。台通“治”。
台,透母、之部;治,定母、之部。透、定旁纽双声,之部迭韵,属音近通假。
  • 上一篇:句
  • 下一篇:吏

台背/弁/圣/圣人/圣敬/丝/民/民人/民心/弗/弗弗/皮/发/发夕/发功/发发/发言

☚ 召   台背 ☛

读音t·ai(-),为ai韵目,属ai—uai韵部。堂来切,平,咍韵。
❶[天台]山名,在浙江省。
❷地名用字。如:台州。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i(ˊ),为i韵目,属i—er韵部。与之切,平,之韵。
❶我。《书·汤誓》:“非台小子,敢行称乱。”
❷愉快,通“怡”。
❸姓,明有台元。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t·ai(ˊ),为ai韵目,属ai—uai韵部。土来切,平,咍韵。
❶台风。
❷高台。如:戏台。
❸敬词。如:台启。
❹量词。如:一台机器。
❺桌子;案子;桌案。如:梳妆台。
❻姓。

上一条: 下一条:

台dǎi

❶胡须。例:胡子长得毛~~、~~的也不修剪。
❷莎草。例:莎草林里阴毛长~~、黑(cuǎ)的。
《尔雅》:“台,夫须。”邢昺疏引陆玑云:“旧说夫须、莎草也。”

台枱tai2

(量)❶相当于“种、样”,含不以为然的意味:我也仔细想过,不能搞那~事。(潮83)
❷相当于“场”:啥都不肯信,实在要不理睬,就伙些人闹它一~。(潮102) |黄光杰跟县警队队长大吵了一~,今天一早就把队伍拉出了山。(青85·3·32)
❸专用于表示酒席的单位:象你家这~油大,我是好久没见过面了。(大三84)

台t‘ai21tai21

用于表示酒席的单位。《品花宝鉴》第八回: “其实所花也有限,不过七八吊京钱,核起银子来三两几钱,在南边摆一台花酒,也还不够。”《海上花列传》第三回: “耐要请我吃酒末,也摆一台起来。”清刘省三《跻春台》卷二《捉南风》: “有使他银子的,要请三四台酒,方才得应。”

〔tai〕 ghob deal: 磨~.ghob deal rol roub.
台秤 〔tai cheng〕 bangbcenb.
台灯 〔tai deng〕 dex dend.
台阶 〔tai jie〕 ghob dalroub.
台子 〔tai ·zi〕 dex: 戏~。xibdex.

台dai53[tai]

❶钉、补缀
⊳只块介共伊~蜀粒钉钉(这儿再给它钉一颗钉子)。
❷(用话语)落实交代
⊳只件事计我有共伊讲过,汝再共伊~蜀句(这件事我跟好说过,你再给他落实一下)|我今旦先共汝~𠲥底,下日有事计介讨汝(我今天先跟你交个底,往后有事情再来找你)。

臺、檯、枱、颱ㄊㄞˊ;ㄧˊtái; yí1519养。古方言。《方言》第一:「~,养也。晋卫燕魏曰~。」郭璞《音义》:「~音怡。」藏;存。冀鲁官话。河北井陉。中原官话。陕西商县张家塬〖tߵai35〗。你把东西~到啥地方去啦?晋语。陕西绥德〖〗。他把书~了,我寻不上‖你把钱儿~到哪里了?陕西北部〖tߵai33〗。听见白军来,东西往尽~。埋;埋葬。闽语。福建莆田〖tai13〗、仙游〖tai24〗、永春〖tai24〗。广东揭阳〖tai55〗。掠伊来深塗~把他深深地埋在地下。保留。中原官话。陕西商县张家塬〖tߵai35〗。这是给你~下的。失。古方言。《方言》第六:「~,失也。宋鲁之间曰~。」合力举物。西南官话。四川荣县。1929年《荣县志》:「今合力举物曰~。」吃;食。西南官话。云南昭通:~了一顿。支;持。古方言。《方言》第十三:「~,支也。」辈(表人的多数)。江淮官话。湖北蕲州。章炳麟《新方言・释言》:「《广雅》:『~,辈也。』蕲州谓我辈曰『我~』,尔辈曰『你~』。」两方势力相称。古方言。《方言》第二:「~,敌匹也。东齐海岱之间曰~。」晋语。山西。清光绪十年《山西通志》:「物力同者谓之~。」晚;迟。吴语。江西玉山〖taE33〗。表动量,相当于:次、回、顿、阵、场。西南官话。四川成都〖tߵai21〗。克非《春潮急》:「啥都不肯信,实在要不理睬,就伙些人闹它一~。」沙汀《淘金记》:「他要请他到郭金娃馆子里大吃一~。」化石《潘家堡子》:「因为喜欢,得意,潘贵很想醉一~。」云南腾冲〖〗。大吃一~‖骂了他一~‖淋了一~雨。金玠《喜成双》:「昨晚她还搭我大吵大闹了一~。」表物量,相当于种、样、件(含不以为然的意味)。西南官话。四川成都。克非《春潮急》:「我也仔细想过,不能搞那~事。」云南玉溪〖tߵAe31〗。这~事嚜就仿这分儿了。金玠《喜成双》:「这~事情久拖下去,群众议论不休,今后咋个好工作?」表车辆单位,相当于节、辆。冀鲁官话。刘白羽《渡口》:「五十几~卡车。」闽语。台湾〖tai24〗。一~汽车‖一~货车。一立方米容积。闽语。台湾〖tai24〗。一~砂石。表酒席的单位,相当于桌、席。西南官话。四川成都〖tߵai21〗。李劼人《大波》第三卷:「像你家这~油大,我是好久没见过面了。」吴语。上海〖dε13〗。一~酒。江苏苏州。《海上花列传》第二回:「秀宝搭我说,要吃~酒。」表书架、柜子的层次。西南官话。云南蒙自〖〗。一~搁板。最;很。闽语。福建莆田〖tai13〗。~大最大。福建仙游。

❶〈隐〉清末以来茧行指数目十。参“烟、足、南、常、马、青、尺、边、脚、台”。
❷〈隐〉清末以来熟水业指数目三。参“豆、贝、台、长、人、耳、木、另、王、合”。
❸〈隐〉东北地区犯罪团伙指床或炕。

台tāi

用于地名。如:台州、天台,均在浙江。
另见本页tái。


台臺檯tái

上下
❶高而平的建筑物
 △ 阳~|亭~楼阁。
❷某些安放器物的底座
 △ 灯~|锅~。
❸像台的建筑设施
 △ 井~|舞~。
❹像台的家具或器具
 △ 写字~|手术~。
❺表示计量
 △ 一~戏|两~摄影机。
❻台湾的简称
 △ ~胞。
❼见本页“台风”。
❽姓。
另见本页tāi。

台阴平tái


台阳平tái


台臺、枱

❶高而平的建筑物、设备:楼~︱凉~︱站~︱月~炮~︱塔~︱戏~︱舞~︱看~︱讲~︱擂(lei)~︱前~︱后~︱上~︱登~︱出~︱下~︱债~高筑︱歌~舞榭(xie)︱平地楼~︱近水楼~。
❷器物的座子:镜~︱灯~︱烛~︱蜡~︱锅~。
❸像台的东西:印~︱靶~︱砚~︱井~︱窗~︱晒~︱阳~︱柜~。
❹桌子;案子:~布︱~灯︱~历。
❺与舞台演出有关的:~步︱~词︱~本︱开~。
❻古代官署名:御史~︱尚书~。
❼清代地方高级官吏的通称:道~︱藩~。
❽量词:一~戏︱一~拖拉机。
❾台湾省的简称。
❿旧时称呼对方的敬辞:~鉴︱~启︱~甫(fu)︱~端︱兄~。
⓫见“台风”。
○~风(发生在太平洋西部洋面上的一种极其猛烈的风暴) ︱灵~(心灵)︱泉~(人死后归去的地方,是迷信的说法)。

台tāi

地名用字,台州,在浙江。
另见本页tái。


台tái

❶ 高而平的建筑物:台榭│观礼台│亭台楼阁。
❷ 公共场所高出地面便于讲话或表演的设备:舞台│讲台│主席台。
❸ 量词:一台晚会│一台电脑。
❹ 某些像台一样的建筑设施或家具、器具等:窗台│灯台│写字台│手术台。
❺ 台湾省的简称:台胞│港台地区。
❻ 姓。
另见本页tāi。

台tái

《说文·至部》:“台,观四方而高者。”台在古代用于观察瞭望。《国语·楚语上》:“故先王之为台榭也,榭不过讲军实,台不过望氛祥。故榭度于大卒之居,台度于临观之高。”《招魂》:“层台累榭。”王逸注:“无木谓之台。”《天问》:“简狄在台。”

台tai

台班1 台胞 台本 台笔 台布 台步 台秤 台词 台灯台地 台独 台端 台风 台风儿 台甫 台驾 台鉴 台阶 台眷台海 台历 台联2 台盟3 台面 台盘 台启 台钳 台球 台扇台属4 台榭(xie) 台钟 台柱 台子 靶台 拆台 出台 船台 窗台 倒(dao)台 灯台 登台 敌台 电台 钓台 柜台 锅台 后台花台 讲台 井台 镜台 开台 看台 垮台 蜡台 擂台 凉台 棱台 灵台 楼台 炉台 露台 炮台 平台 前台 球台 晒台 上台塌台 塔台 坍台 跳台 舞台 戏台 下台 压台 烟台 砚台 阳台 印台 舆台 圆台 月台 灶台 站台 烛台 转台 台柱子 摆擂台 操纵台 断头台 电视台 观礼台 观象台 乒乓台 气象台梳妆台 司令台 天文台 写字台 主席台 楼台亭阁 广播电台 平地楼台 舞榭(xie)歌台 近水楼台先得月

台(一)tái (二)tāi

【辨形】起笔是撇折。5画。形声。
【辨义】台(一)tái
❶ 比地面稍高的设备(便于讲话、表演、操纵机器等): 台本|台步|台词|台上|台下|台柱|台柱子|拆台|出台|船台|登台|敌台|电台|钓台|后台|花台|讲台|开台|看台|擂台|炮台|前台|上台|跳台|舞台|戏台|下台|月台|晕台|站台|转台|对台戏|歌台舞榭|后台老板|开台锣鼓|债台高筑|摆擂台|操纵台|打对台|打擂台|断头台|工作台|光荣台|领奖台|主席台|下不了台。
❷ 高而平的建筑物(便于眺望):台基|台型|凉台|楼台|露台|平台|晒台|塔台|阳台|亭台楼阁|观象台|瞭望台|气象台|近水楼台|平地楼台|近水楼台先得月。
❸器物的底座:台笔|台秤|台灯|台历|台扇|台钟|灯台|锅台|蜡台|砚台|印台|灶台|烛台。
❹像台一样的东西: 台地|台阶|台钳|台田|台钻|窗台|柜台|井台|棱台|炉台|圆台|棱锥台。
❺桌子或类似桌子的东西:台布|台单|台面|台盘|台球|台子|镜台|球台|梳妆台|写字台。
❻ 旧时对人的敬辞: 台端|台甫|台驾|台鉴|台览|台命|台启|兄台。
❼ 旧时对高级官吏的尊称:道台|藩台|抚台|臬(niè)台|学台。
❽ 指台湾省: 台胞|台北|台属。
❾ 量词:两台戏|三台机器|一台打字机。
❿古代官署名: 尚书台|御史台。
⓫发生在太平洋上的一种暴风: 台风|台风眼。
⓬姓。
〔倒台〕比喻瓦解失败。
〔灵台〕心灵。
〔泉台〕人死后所在的地方。
〔塌台〕崩溃瓦解。
〔坍台〕
❶ 垮台。
❷ 指丢脸出丑。
〔舆台〕舆和台是古代奴隶社会中两个低等级的名称,后泛指地位低下的人。
〔茅台酒〕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出产的白酒。
(二)tāi台州,地区名。天台,山名,又县名,都在浙江。
【辨析】二音都可用于行政区域名。区别在于:
一、指称地域不同: 台(一)tái用于行政区域名时指台湾省等;(二)tāi用于浙江省地区名和县名。
二、词语修辞方式有所不同: 台(一)tái可构成“出台,上台”等词,用于比喻“出任官职或掌权”;“倒台、垮台、塌台、坍台”比喻瓦解失败;“后台、后台老板”喻指“在背后操纵支持的人或集团”;“下台、下不了台”比喻“卸去官职、交出政权或摆脱困境”;“对台戏、唱对台”等比喻“双方竞争的同类工作或事情”。(二)tāi没有比喻的用法。
三、使用频度不同: 台(一)tái多义项,常用字音,使用频度高;(二)tāi单义项,只用于“台州、天台山、天台县”等。

台tai

❶高而平的建筑物:亭~楼阁|这座十分壮观的石~是从前帝王祭天的地方。
❷高出地面便于讲话或表演的平台,多设在礼堂、剧院里面或公共场所室外:~上坐着主席团|大家十分踊跃地登~发言|魔术师拿着鱼竿走下~来,在观众席中钓出一条大鲤鱼。
❸〈量〉1.用于计数歌舞、戏剧等文艺节目。一场完整的歌舞、戏剧演出叫一台:一~歌舞|两~好戏|今天这~晚会很精彩。2.用于计数某些机器:两~机床|购了一~进口设备|买了三~电视机。

(同)亭 楼 榭

台tái

❶指戏台:一时~上参了场,~下一色十二个未留发的小厮伺候。(七一·1724)
❷量词,用于戏曲:头一日在我们破花园子里摆几席酒,一~戏,请老太太、太太们、奶奶姑娘们去散一日闷。(四五·1036)
❸某些作座子用的器物,这里指镜子的底座: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二二·500)
❹敬辞,书帖上用于称呼对方:因天气暑热,恐园中姑娘们不便,故不敢面见。奉书恭启,并叩~安。(三七·837)


台tái

鮐也。《詩經·大雅·行葦》:“黄耈台背,以引以翼。” 毛傳:“台背,大老也。”鄭玄箋:“台之言鮐也。”陸德明《經典釋文》:“台,湯來反,徐又音臺。《爾雅》云壽也。”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上) > 亭臺部 > 泛稱 > 臺
臺  tái

亦作“𡎲”。築土成方形,既高且平者謂之臺。爲我國古代具有獨特風格的宫苑、園林建築之一。古人修臺,多爲休憩遊觀、娱神拜仙、觀察瞭望之用,兼以顯示帝王威勢。《字彙·土部》:“𡎲,古‘臺’字。”《詩·大雅·靈臺》:“經始靈臺,經之營之。”唐·杜甫《登高》詩:“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明·文震亨《長物志》卷一:“築臺忌六角,隨地大小爲之。”


古代名物 > 天象類 > 氣象部 > 巨風 > 颱
颱  tái

颱風。發生在熱帶海洋上的一種極猛烈的風暴。颱,字書所未載,或謂係外來詞,或謂係粤語“大”字之音。清·林謙光《臺灣紀略·天時》:“每在秋令,颱颶時起,土人謂正、二、三、四月起者爲颶,五、六、七、八月起者爲颱。颱甚于颶,而颶急于颱。”清·徐懷祖《臺灣便槎録》卷一:“臺灣風信,與他海異。風大而烈者爲颶,又甚者爲颱。颶倏發倏止,颱常連日夜不止。正、二、三月發者爲颶,五、六、七、八發者爲颱。”清·俞正燮《癸巳類稿》卷九:“山有識颱草,一節則一年一颱汛,無節則其年無颱。颱,大具風也。”

台tái

❶旧时老虎灶行谓数目三。参“豆、贝、台、长、人、耳、木、另、王、合”条。
❷旧时茧行谓数目十。参“烟、足、南、常、马、青、尺、边、脚、台”条。
❸黑龙江地区市井谓炕、床。

台tái

〖名词〗
一、指平而高的建筑物,供望远或游观(18)。《子产坏晋馆垣》:侨闻文公之为盟主也,宫室卑庳,无观台榭,以崇大诸侯之馆。——我听说文公作盟主时,宫室简陋,没有观览的台榭,而增大接待诸侯的宾馆。《凌虚台记》:尝试与公登台而望。——我曾经试着同您登台眺望。《超然台记》:且名其台曰“超然”。——并且给这座台起名叫“超然”。
二、古代官署名,这里指御史台(1)。《柳子厚墓志铭》:使子厚在台省时。——假使子厚在当御史,员外郎的时候。

2臺tái

❶ 高而平的建筑物。《左传·宣公二年》:“从~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辟bì:躲避。)《老子》:“九层之~,起于累土。”
❷ 官署名,汉设御史台、兰台。《世说新语·德行》:“丞相还~,及行,未尝不送至车后。”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使子厚在~省时,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
❸ 奴隶中最低的一等。《左传·昭公七年》:“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隶臣仆,仆臣~。”


台yí

❶ 第一人称代词,我。《尚书·汤誓》:“非~小子敢行称乱。”又《说命上》:“朝夕纳诲,以辅~德。”
❷ 何。《尚书·西伯戡黎》:“今王其如~?”
❸ 快乐。后来写作“怡”。《史记·太史公自序》:“唐尧逊位,虞舜不~。”
另见636页tái。


1tái

❶ 星名。分上台、中台、下台,共六星。《晋书·天文志》:“三~六星,两两而居。”又:“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
❷ 敬词。用以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行为。欧阳修《与程文简公书》:“某顿首,伏承~诲。”
❸ 通“鲐”。见“台背”。
另见802页yí。

*




;檯
;颱
tai

CCA8
❶平而高的建筑物,便于在上面眺望:亭~楼阁/塔~/瞭望~。
❷公共场所室内外高出地面便于讲话观看或表演等的设备:讲~/舞~/看~/主席~。
❸某些做座子用的器物:锅~/磨~/灯~/蜡~
❹像台的东西:井~/窗~儿。
❺量词:一~戏/一~机器。
❻桌子或类似桌子的器物:写字~/梳妆~。
❼台风,发生在太平洋西部海洋和南海海上的热带空气旋涡,是一种极猛烈的风暴,风力常达十级以上,同时伴有暴雨。
❽敬辞,旧时用来称呼对方或跟对方有关的动作:兄~/~鉴/~启/~端。
❾姓。

旧政府机关

旧政府机关

辕(辕垣;辕门) 署(署府;云署;解署;节署;曹署) 衙(衙门;衙府;衙署;官衙) 牙(牙门;牙署;牙阖) 庭(庭阁)府(~司;府朝;府署;府室;府馆;府廨) 局(局子;局署;官局;曹局) 廨(廨署;官廨;公廨) 司 邸 官(官署;官府;官厅;官司;官家;官衙;官寺;官室;官廷;授~厅) (署)理所 馆舍 门馆 讼阁
古代官署名称:监(国子~) 院 台(~阁) 省(尚书~) 礼部 青官 春官 柏署 柏府 栢府 御史台御史府 四方馆
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枢幄 枢密院
中枢官署的统称:枢密 枢掖
衙门里,官府里:官里
各官署:庶司
军司马的官署:霜府
中央权力机关:枢轴
军政大吏的府署:幕府 议幕 宾幕
营帐,幕府:露幕
起草文书、参与谋议的幕府:计幕
官吏办事机关:官曹
唐代吏部铨选官员的机关:铅部
清末内阁及各部所设掌理政务之机关:
古代掌管财政、赋税、贸易等事务的官署:计司
古代掌管财赋会计的官署:计曹
宋代管理财经事务机关的别称:计省 计台 计枢
古代地方上将帅的官衙:
将帅的府署:军府
古代将帅的府署:幕(幕府;阃幕)
地方长官的官衙:阃署
郡守的官署:郡府 郡廨
词臣的官署:词垣
机要的官署:机衡
警察机关:警所
中央司法机构:大理寺
古代司法官署:法曹
我国封建社会掌管刑法﹑狱讼事务的官署:刑部 宪部
明代特务机关:厂(厂卫;西厂)
无足轻重的清闲的官署:闲曹冷局

☚ 国家行政机关   朝廷 ☛

个体物量

个体物量

用于家、店、房、门、窗、墙、阶、梯等的量:家(三~人;几~商店) 房(两~媳妇) 爿(一~店) 进(一~房) 座(一~楼) 幢 栋 所间 格 扇(一~花窗) 樘 槽(两~隔扇) 道(一~门) 堵(一~墙) 磴 级 层
用于家具、灯盏、什物、药物等的量:张(一~桌子) 堂(一~家具) 把(一~椅) 只(一~桶;一~箱子) 袋(一~烟) 炷(一~香) 顶(一~帽;一~帐) 盏(一~明灯) 支(一~烛;四十~光)
用于食物、药物的量:帖(一~而愈) 贴(一~膏药) 丸(每服一~) 味(缺一~药) 剂(一~即效) 服(煮三~) 料 餐(一日三~)
用于布、衣、被、线的量:匹(一~布) 幅(三~青布) 件(几~衣服)袭 领(一~大衣) 身(一~新衣) 绞(一~纱) 桄(一~线) 轴(两~丝线) 床(一~棉被)
用于容器的量:杯(一~酒) 盅 碗 碟(一~菜) 盆 桶(一~油) 壶(一~醋) 锅(一~汤) 罐(一~蜂蜜) 缸(一~水) 坛(一~子酒) 池(一~水) 听(一~饼干)筐(一~鱼) 篓(一~废纸) 篮箩 蔸(一~菜) 箱(一~书) 盆 匣(一~首饰) 笼(一~包子;一~猪肝) 瓢(一~水) 勺(一~米)
用于器具、器物、机器、车船等的量:把(一~刀) 具(一~棺材;座钟一~) 架(一~机器) 杆(一~旗)盘(一~磨;一~机器) 台(一~车床) 只(一~船) 部(一~车)辆(一~车) 艘(一~船)
用以计算车、马、轿、梯的量:
用于武器、弹药等的量:杆(一~枪) 枝(一~枪) 挺(一~机枪) 门(一~炮) 尊(一~炮) 张(一~弓)发(一~子弹) 颗 粒
用于纸、书、画、诗、歌、文件、影片、印刷物等的量:纸(一~空文) 张(一~纸) 本(一~书) 篇 章段 页 面 阙 首(赋诗一~) 曲(高歌一~) 支 部 函 册 份(发文一~) 套(一~书) 幅帙 帧(一~画) 轴(一~古画)票(投一~) 道(一~命令) 角(一~文书) 通(手书两~) 笔(一~好字)
用于手、指的或与它计的量:指(断其一~;长约一~) 掌(打一巴~) 把(拉它一~) 拃(两~一尺) 掐(一小~草) 捧(一~枣) 围(一~粗) 抱(一~大) 搂(一~粗)
用于气体、液体的量:股(一~香气) 朵(一~白云) 泡(一~尿) 滴(一~水) 汪(两~泪) 摊(一~水)泓(一~秋水) 点(雨~)
用于其他物品的量:封(一~信) 只(两~手) 口(一~井;反咬一~) 张(一~嘴) 眼(一~井) 条(一~心) 台(一~戏) 尊(一~佛)座(一~佛) 具(一~尸体) 道(三~防线) 卷(一~纸) 个(几~) 干(若~) 层(激浪千~)垓

☚ 事情、行动量   某种形状物的量 ☛

敬称

敬称

尊敬的称呼:尊称 敬称 贵称
对人的尊称:门下 阁下 使君
对人的敬称:您 君(诸~;张~) 驾 台(~兄;尊台;兄~) 卿 位(各~;列~;众~) 芳(~翰;~龄;~颜) 贤(~弟;~侄) 高明
称呼对方的敬词:尊(~姓;~口;~府)大驾 高驾 尊驾 鸾盖
敬称他人:马首
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足下
敬辞,尊称男子:

☚ 称呼   贱称 ☛

常见星

常见星

牵牛织女星:灵匹 双星 牛女 女牛
牵牛星:牛郎 担鼓 河鼓 何鼓 黄姑 牛宿 箱牛 负轭 扁担星
织女星:天孙 司巧 投杼 织女 织妇 河女 河汉女 黄姑女
木星:龙 太岁 岁星 纪星 周星 福星 善星 应星 重华
北极星:辰(辰极;北辰) 极(极星;帝极;天极;北极;宸极) 曜魄星宗
北斗星:斗(斗星;斗车;斗枢;玉斗;瑶斗;珠斗;星斗;高斗;北斗) 七星 辰极 天车 阑干
天枢,北斗星:黄枢
北斗第一星:天枢
北斗第二星的美称:玉琼
北斗七星中第二星的别称:从魁
北斗七星的柄:天罡
北斗首星:
北斗星与北极星:斗极
白斗柄部的三颗星:杓(斗杓;星杓) 斗柄 斗纲
北斗星的第三星:斗机
北斗星的第一至第四星:斗魁 会府
北斗星的第四颗星:魁星
启明星:金星 大星 太白(太白星) 大嚣 大正 大器 长庚 金精 开明 玉弹 刑星
黎明前出现在东方的金星:启明 明星
火星:法星 营惑 荧惑
土星:镇星 地侯
彗星:彗 孛(孛星;孛彗;飞孛) 明星埽星 扫星 贼星 大茀 欃枪 扫帚星 毛头星
类似彗星,有长形光芒:长星
流失的彗星:流彗
水星:兔 小白 马星 辰星 辰精 辰勾 伺晨 曙斗
其他星名:奎 箕(箕斗) 室 参 斗(斗牛) 胃 计(计都) 台(三台) 欃 执法

☚ 各种星   银河 ☛

桌子

桌子

桌(木~;石~;书~;方~;圆~;五抽~) 台(~子;柜~;圆~;写字~) 卓 案几 几案
皇帝专用的桌子:御案 龙案 御书案
狭长的桌:案(案桌;书~;条案;香~;雪~) 榻(榻子) 条机 条桌
矮或小的桌:几(几棐;隐几;长~;凭~;重~;辈~;竹~;窗明~净) 机(隐机) 矮脚桌 齐眉席齐眉案
放茶具等用的几:茶几
可以错综分合的茶几:燕几
长条形的桌子:几桌
长形的桌子或架起来代替桌子用的长木板:
狭长形的桌子:案桌 案几 几案
高足的桌子:高几
玉饰的矮桌:玉几 玉案
椅前搁脚的小几:脚凳 踏床 床脚踏
古代床前的小桌:
古代经筵进讲时讲官放书用的几案:讲案
供吃饭用的桌子:饭桌 食案 食桌 食床
长方形的食桌:春台
大会发言或教室讲课用用的桌:讲桌
学习用的桌:书桌 书案 课桌 雪案
设有灵位的桌:灵桌

另见:摆放 学习

☚ 家具   坐具 ☛

强风

强风

高风 雄风
猛烈的风:狂风 疾风 烈风 隧风 颿风 厉风 丽风 飞飙 飗飃 阳飙 风变 鞞蓝风
狂风和暴雷:风霆
猛烈强劲的风:惊风
暴雨狂风:霶飙
冷峭的疾风:顽飔
疾风的末尾:冲风之末
迅猛的风:飔厉
快速猛烈的风:飔(飔风;飔厉) 颰 飘飞飇 飙忽 驶风 驰风 遗风 扶风 摔风 徂风 盲风 轻焱 猋忽 猋风
秋季的急风:金飙
一种极强的风:台(台风) 风飓
风力等于或大于12级的风:飓(飓风;飓母)
一种极强而旋转的风:龙挂 龙挂 风龙阵 龙卷风
旋风,龙卷风:焚轮
(强劲的风:强风)

☚ 大风   风吹 ☛

台子

台子

台(平~;亭~;检阅~) 坛(法~)
台与阁的并称:台阁
台和榭:风榭 台榭 台谢
坛基的美称:灵址
建筑物上无顶的平台:凉台 晒台
楼房房间外的平台:阳台
城门上的台:阇(阇台)
殿堂前檐下的平台:溜轩
水边的台:钓鱼台
多层的台:层台
华美的台:珍台 玉台
玉石砌的台:瑶台
金砌的台:金台
(高出地面的或平而高的建筑物:台子)

另见:台阶 舞蹈 祭祀 眺望

☚ 台子   各种用途的台 ☛

座子

座子

座(底座;台~;灯~;插~) 台(~子;灯~;烛~;锅~;磨~;平~)
承托某些器物的座:托(茶~;枪~)
某些物体的底座:脚(桌~;山~;墙~)
放佛像的底座:佛座 莲座 香座 莲花座

另见:座位 坐

☚ 座子、架子   架子 ☛

行政区划单位

行政区划单位

省(~份;省级) 市 地州 县 乡(~所) 镇 区(省~;地~;分~;特~;专~;本~;社~) 盟
旧时乡以下基层单位:里(~正)
机关内部的办公单位:处(处级) 科(行政~) 部(部门) 室(科室) 课(总务~) 段 股 委(党~;团~;工~) 办(外~;~公厅) 厅(省~;工业~) 司(礼宾~)局(市~;文化~)
某些单位的名称:台(天文~) 所(研究~) 院(医~;产~)
某些服务单位:社(旅~;茶~)
古代户籍编制单位:
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军 师 旅 团闾
集体的编制单位:队(连~)
由不多的人员组织成的单位:组(~员;小~)
规定的单位:点(蹲~)
自己所在的单位:本位(~主义)
总部的下属单位:分部
以电谋私的电力管理单位:电老虎
(机关、团体或其所属的部门:单位)

另见:组织3 机关 团体

☚ 单位2   官职 ☛

敬称对方

敬称对方

驾(~临;大~;劳~) 您(~好) 允颜 台严 台驾 台端
敬称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的人:令(~意;~亲)
敬称对方的身体、行动:玉(~体;~趾;~步;~音)
敬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贵(~校;~名;~职;~干;~处;~地;~羔)高(~见;~寿;~亲;~足) 大(~名;~号;~作) 华(~翰;~诞;~宗)
敬称对方的名字:篆(台~;次~) 贵名
敬称与对方初见或初识:识荆
敬称对方的行动:俯(~台;~就;~念)
 敬称对方或跟对方有关的动作:台(~鉴;~启)
敬称对方对自己的行动:垂(~问;~询;~爱;~怜;~念) 惠(~临;~我好音)
敬称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临 惠顾
 敬称对方来访:枉驾 枉顾 枉访 枉棹枉骑 枉辙 枉沐 枉刺 枉步 劳步 迁步 屈驾 屈尊下顾
 敬称对方送给:惠送 惠赐 辱贶
敬称他人事多:贵忙
 敬称人繁忙多事:贵冗
敬称他人的听闻:高听
敬称别人的谈吐优美:宝唾

☚ 敬辞   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的敬辞 ☛

其他拟状物

其他拟状物

角(菱~;皂~) 锤(秤~;纺~) 蜡(~梅) 脊(山~;屋~) 玉(琼~) 门(闸~;灶~) 柱(水~;冰~) 耳(~房)齿(锯~) 舌(火~;帽~) 胆(瓶~;球~) 髓(木~;石~)泪(烛~;蜡~) 房(蜂~;莲~) 鱼(~雷;木~) 鳞(~甲;龙~) 鼓(石~) 嘴(壶~;瓶~;~嘴) 冠(鸡~;花~) 帽(螺丝~) 流(电~;气~) 排(竹~;牛~) 桥(鞍~) 井(矿~;天~) 花(蚕~;钢~) 絮(柳~;芦~) 臼(~齿) 结(喉~) 铃(杠~;哑~) 翼(机~)套(手~;袖~;笔~) 垄(瓦~;沙~) 箱(风~) 槽(牙~)山(~墙;冰~) 叶(百~窗) 爪(掣~) 栓(~剂) 尺(镇~;戒~) 核(煤~) 盘(磨~;棋~) 质(金~) 芽(肉~) 霜(柿~) 囊(胆~;肾~) 脉(叶~) 台(戏~;讲~) 脑(樟~;石~;豆腐~) 龙(~舟;火~)峰(洪~;驼~) 瓜(脑~) 蛇(~予;~弓) 礁(珊瑚~) 玻(~璃丝) 苗(火~) 乳(豆~;石钟~) 襻(车~;鞋~) 帘(眼~) 豆(土~) 鹿(~砦) 钱(榆~;纸~) 锁(石~;长命~) 潮(热~;高~;心~) 床(机~;车~) 裙(桌~;围~)刀(~币;冰~) 掌(仙人~) 缸(汽~;灰~) 桃(棉~;核~) 沟(瓦~) 牙(月~;轮~)腿(床~;桌~) 碗(钢~;轴~) 盒(骨~) 杯(金~) 柳(~眉;~腰) 腰(~鼓) 缨(萝卜~) 屏(网~;荧光~) 芽 枪(烟~) 炭(山楂~) 流(暖~) 花(泪~;葱~;油~) 峰(乳~;驼~) 觜 穗(~头;旗~) 月
用雪雕塑成的花状物:雪花

☚ 拟状物   某种用途的物品 ☛

高官

高官

绂冕 达官(~贵人) 达僚 达仕重官 尊官 穹官 蝉冠 蝉冕 蝉珥 显仕 显官 显宦 通宦 通官 通阶 红顶 金绶 金珰 金张 衮衣绣裳
做达官的人:缙绅 搢绅
官位很高的人:三公九卿
称高官:卿(公卿)
称地位较高的官员:长吏
朝廷高官:槐岳
位高禄厚之官:美官
职位高而有权势的官吏和身份高贵的人物:王公 达官贵人 达官贵要 达官要人 贵人达官 都头异性
满座都是达官贵人:貂蝉满座 貂蝉盈座
职位显要的官吏和有名望的人物:达官闻人
职位很高、条件优越的官吏:高官美职
地位高而权势显赫的官吏:达官显贵 达官显吏 达官显宦 七贵三公 三台五马 金马玉堂 玉堂金马 玉堂金门
在朝的达官显贵:黻班
最高等的官吏:高官极品
显贵的官吏:贵官 缨簪 华使 华簪
众多的贵官:衮衮诸公
行政单位或军队的高级官吏:长官
古代分别负责军政事务的最高长官:台(台鼎;台铉;三台) 衮(衮服;衮华;衮章;衮职) 三公 鼎槐
三公之任:台任
宰辅三公:鼎(~辅)
三公之一:太傅
三公九卿等高官:三槐九棘 九棘三槐
高位,高官:崇阶 峻秩
帝王手下年轻的最高官员:黑头三公 黑头卿相 黑头丞相
新近做高官的人:新贵
不干实事、平庸无能的高官:伴食宰相 伴食中书
(职位高的官吏:高官)

☚ 小官   大夫 ☛

以下各词作“台”:~吉/~背/~岳/~席/~衮/~阶(三台星)/~鼎/~铉/~辅/~槐/~衔/~衡/三~(星名;也指三公)。以上不作“臺”。又读tāi:~州/天~山/天~宗。不作“臺”。

台臺tái;tái;yí

(一)土来切,平咍。本指三台星,喻指三公位。李白《赠从孙义兴宰铭》:“蠖屈虽百里,鹏望三~。”
(二) 徒哀切,平咍。
❶土筑的高台。《老子》:“九层之~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❷宫署的名称。《汉宫仪》卷上:“尚书为中~,谒者为外~。”
❸奴隶中最低的一个等级。《左传·昭公七年》:“僚臣仆,仆臣~。”
(三) 与之切,平之。
❶同“怡”。喜悦。《史记·太史公自序》:“唐尧逊位,虞舜不~。”
❷我或我的。《书·说命》:“朝夕纳诲,以辅~德。”
❸何以,为何。张衡《思玄赋》:“蹶白门而东驰兮,云~行乎中野。”

〖台〗

(一)粵 ji4〔怡〕普 yí

❶ 通「怡」,喜悅。許慎《說文解字》:「~,說也。」(說:通「悅」,喜悅。)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唐堯遜位,虞舜不~。」
❷ 人稱代詞,相當於「我」。《書經.湯誓》:「非~小子,敢行稱亂。」

(二)粵 toi4〔颱〕普 tái

通「臺」,指高而平,可供眺望四方的建築物。《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秦王坐章~見相如。」

灵台/鸿台/柏梁台/神明台/凉风台/通天台/通灵台/教稼台/古汉台/拜将台/镇北台/雷台/灵钧台/皇娘娘台/李暠台

☚ 惠远钟鼓楼   灵台 ☛

灵台/鸿台/柏梁台/神明台/凉风台/通天台/通灵台/教稼台/古汉台/拜将台/镇北台/雷台/灵钧台/皇娘娘台/李暠台

☚ 惠远钟鼓楼   灵台 ☛

官署名称。常用于负责监察百官善恶的衙署。如御史台、肃政台。《旧唐书·职官志三》:“御史台:〔秦、汉曰御史府,后汉改为宪台,魏、晋、宋改为兰台,梁、陈、北朝咸曰御史台。武德因之。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名宪台。咸亨复。光宅元年(公元684年)分台为左右,号曰左右肃政台。左台专知京百司,右台按察诸州。神龙复为左右御史台。延和年废右台,先天二年(公元712年)复置,十月又废也〕。”

☚ 随路诸色民匠打捕鹰房等户都总管府   台院 ☛

一种方而平的建筑物。《尔雅》曰: “观四方而高曰台,有木曰榭”,《释名》云: “台者,持也,言筑土坚高,能自胜持也”。由此可知,台是用土筑起来的高台,有的高达很多层,如老子所说的“九层之台起于累土”。高台之上一般布置有单体建筑或建筑群体,少数也有利用土台做楼层,周围殿阁回廊,中心部分为土心,类似后世的石窟窿檐做法。台的大小高低不一,台身有土筑、石砌、砖砌等做法。其功能主要在于供眺望、游览、传递信息、防潮、避水患、藏珍物等。因此,古代帝王多崇尚高台建筑,如西周的灵台、春秋战国时楚灵王的章华台、吴王夫差的姑苏台、赵的邯郸台、燕下都的老姆台、汉代长安的柏梁台、神台、通天台、曹魏邺城的铜雀台等。唐宋时期,高台建筑趋于低潮,元代又风行一时,明清时逐渐消失。但在寺观、宫殿庙宇、园林建筑中还常运用,明计成《园冶》中就说: “园林之台,或掇石而高上平者;或木架高而版平无屋者;或楼阁前出一步而敞者,俱为台”。

☚ 馆   平座 ☛

周代对一种奴隶的称谓。春秋时列入 “人有十等”中的第十等。《左传·昭公七年》:“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可见其地位极为低下。台为家内奴隶,为主人服各种杂役。春秋时有以公室中给宾客付餐送膳之人称台者(《孟子·万章下》,则从服杂役演变而来。或谓罪人为奴而又逃亡复获之,则为陪台(清俞正燮 《癸巳类稿·仆臣台义》)。

☚ 仆   圉 ☛

台臺、枱tái

❶便于在上面远望的平而高的建筑物。如:了望台,烽火台。
❷公共场所室内外的便于讲话或表演的高于地面的设备。如:讲台,主席台,戏台,擂台。
❸作座子用的器物。如:锅台,案台。
❹像台的东西。如:窗台,柜台,月台。
❺桌子,如:写字台,梳妆台。
❻量词。如:1台机器,1台戏。
❼用于称呼对方及其有关的动作。如:台端、台甫、台鉴、台启。
❽台湾省的简称。
❾台风。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夹有暴雨能造成很大灾害的极强烈的风暴。
❿置于桌台上的用具。如:台灯,台扇,台历,台钟。(11)姓。

以古代军事设施取村名的习俗,台,即“烟台”、“狼烟台”,古代军用通讯报警设施,沿海、交通要道常有其遗址,周近村庄往往以“台”为名,如龙口市的东台、西台、台上李家等。

☚ 加笄   发祃子 ☛

周代一种奴隶的称谓。《左传》昭公七年:“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 台居第十,地位卑下。可以被贵族赏赐转让。《叔德簋》: “王益叔德臣台十人。”台为家内奴隶,为主人服各种杂役。春秋时有以公室中给宾客付餐送膳之人称台者(《孟子·万章下》),则从服杂役演变而来。或谓罪人为奴而又逃亡复获之,则为陪台(清俞正燮《癸已类稿·仆臣台义》)。后世婢役于婢者谓之重台(陶宗仪《辍耕录》卷十)。

☚ 僚   圉 ☛

台tāi

 (指台州) short for Taizhou (in Zhejiang Province)
另见 see also tái。


台(Ⅰ
⓫颱)(Ⅰ❶-
❽、Ⅱ 臺、Ⅰ
❺枱);[Ⅰ
❺檯]tái

Ⅰ ❶ (平而高的建筑物) tower: 塔 ~ control tower; 了望 ~ observation [lookout] tower
❷ (高出地面便于讲话或表演的设备) platform; stage; stand: 演讲 ~ rostrum; 舞 ~ stage; 乐队演奏 ~ a band stand; 下不了 ~ unable to extricate oneself from an awkward position; unable to get off the spot; be embarrassed; be put on the spot
❸ (某些做座子用的器物) stand; pedestal; support: 蜡 ~ candlestick; 火箭发射 ~ missile launching stand [pad]
❹(像台的东西) anything shaped like a platform or stage: 窗 ~ window ̄ sill; 擂 ~ arena; 锅 ~ the top of a kitchen range
❺ (桌子或类似桌子的器物) table; desk: 梳妆 ~ dressing table; 写字 ~ writing desk
❻ (台湾的简称) short for Taiwan Province
❼ (指广播电台) broadcasting station: 中央人民广播电 ~ the Central People's Broadcasting Station; 电视 ~ television broadcasting station
❽ (指电话台) a special telephone service: 长途 ~ trunk call service; toll board; long distance; 查号 ~ directory inquiries; information
❾ (旧时称对方的敬辞) term of respectful address (in ancient times): 兄 ~ you; ~ 驾 your presence
❿ (姓氏) a surname: ~ 晖 Tai Hui
⓫ (台风) typhoon Ⅱ  : 一 ~ 机器 a machine; 一 ~ 戏 a theatrical performance
另见 see also tāi。
◆台秤 platform scale; platform balance; 台词 actor's lines; dialogue; 台灯 desk lamp; table lamp; reading lamp; 台儿庄会战 the Tai-er-zhuang battle (1938); 台风 {气} typhoon; 台阶 footstep; step; altar; bench; {讯} pedestal sit; {矿} open pit bench; an opportunity to extricate oneself from an awkward position; 台历 desk calendar;
台面 mesa; table top; flats;
台面呢 {纺} baize; 台球 billiards; billiard ball; [方] table tennis; ping-pong; snooker; 台扇 desk fan; 台田 raised fields; platform fields; 台湾 Taiwan (a province in the PRC);“台湾独立运动” “Independent Taiwan Movement”;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Taiwan Democratic Self-government League

台tái

官署名。汉应劭《汉官仪上》:"汉因秦制,故尚书为中台,谒者为外台,御史为宪台。"汉有兰台、御史台。见《后汉书·百官三》。后代总督称制台,巡抚称抚台,布政使称藩台,按察使称臬台等。

(1)古代一种奴隶的称谓。《左传》昭公七年记载“人有十等”,台居第10,地位卑下。清俞正燮《癸巳类稿·仆臣台义》谓罪人为奴;又逃亡被抓获者,则为陪台。或谓家内奴隶,为主人服各种杂役,可以被贵族赏赐转让。《叔德簋》:“王益叔德臣台十人。”参见“人有十等”。(2)高而平的建筑物。一般供眺望或游观之用。《尔雅·释宫》:“四方高曰台”。《说文》:“观四方而高者曰台。”最初台主要用于军事和气象的眺望,所谓“台不过望氛祥”(《国语·楚语上》)。后来台向两个方向发展:一类为单一的台,如楚庄王的匏居台;一类为组合型台,其组合体有闉阇、台榭、台阁、台观、台门、城台、楼台等。楚国筑有不少名台,如楚灵王时的章华台、楚庄王时的匏居台。

我国古代对奴隶的一种称谓。西周时的《叔德》铭: “王益叔德臣台十人。”春秋时代是奴隶中最低的一个等级。 《左传·昭公七年》:人有十等……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

台tái


❷ 草班子|登拜将|高大榭|歌舞榭|开锣鼓|楼亭阁|琼玉宇|亭楼阁|舞歌榭|瑶阆苑|债高筑

❸ 黄耇

❹ 近水楼|平地楼|七宝楼|走马章

台tái,yí

甲骨文上为绳套,下为陷阱,是古代狩猎的一种方式。古代战争中设埋伏也用这种办法。应是“殆”的初文。“殆,危也。”属会意字。现又作“臺”的简化字。“台”的另一读音为yí,金文上为“厶”,读sī,是鼻子的轮廓画,表示自己;下为“口”,表意,属会意字。是第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尚书 ·汤诰》:“匪台小子,敢行举乱,有夏多罪……不敢不正。”“台”,商汤的自称。意思为:不是我犯上作乱,是夏桀的罪太多了,(我)不得不替天行道。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tai
阴平:胎(胚胎)
苔(舌苔)
阳平:抬(抬头)
苔(苔藓)
跆(跆拳)
邰(古地名,姓氏)
炱(烟气凝积而成的黑灰)
鲐(海鱼名)
骀(《广韵》:“骀,驽马。”)
dài
怠(懈怠)
殆(百战不殆)

怡(怡然自得)
贻(贻笑大方)
饴(高梁饴)
佁(《广韵》:“佁,痴也。)
眙(盱眙,县名,在江苏省)
zhì
治(治理)
chi
阴平:笞(鞭笞)
去声:眙(屈原《楚辞·九章》:“思美人兮,揽涕而伫眙。”)
shǐ
始(开始)
相关链接
1.“始”,应属会意字。许慎对“始”的解释只有三个字:“女之初。”“女之初”似是指女子性生活的开始。怀胎与女子的性生活相关。“始”,似是女、胎(省)会意。治、笞、始属卷舌音系列。不过,元以前古汉语中尚无系统的卷舌音,多为舌面音,始,读如“喜”(xǐ);治,读如“技”(jì)。
2.“冶”,为象形、会意字,与“台”无关。古玺文右边两个三角形△代表金属锭子。楷书中的“台”可以看成是两个△的变形。小篆其右上本为被冶炼的金属,下为熔器,左边本为“仌”(bīng,即“冰”),表示金属像冰块一样融化。
(古玺文·冶) (篆·冶)

金文;篆tái

[口(意符)+ 厶(聲符)→台(《説文》:“台,説也。從口,聲。”台,敬辭,用於稱呼對方或與對方有關的事物〈台鑒、台甫〉。)]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二回):“我兩個奉著知縣台(yí)旨,叫拿你父子二人。”

(5画)
❶tāi
❷tái(臺檯颱)

【提示】在汉字简化前,读tái并表示 “高平的建筑物”“公共场所内高出地面的设备” “某些做座子用的器物(如锅台、灯台)” “像台的东西 (如井台)” “某些像台的家具或器具 (如写字台、柜台)” 等义,以及用于量词、敬辞和 “台湾”一词时,台字一般写作繁体的 “臺”。其中,表示“某些像台的家具或器具”义时,台字也写作繁体的“檯”。用于特指 “台风”时,台字写作繁体的“颱”。读tāi并专用于 “台州、天台山、天台县、台州湾” 等地名时,台字均写作 “台”。

*台tāi

5画 厶部 地名用字:~州(地名,在浙江)|天~(山名,又地名,在浙江)。
 另见tái(388页)。


*1tái

5画 厶部 
(1) 星名。古代用来比喻三公(古时最高的官位)。
(2) 敬词。用于称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行为:~甫|~启|兄~。


*2(臺)tái


(1) 高而平的建筑物:瞭望~|亭~楼阁。
(2) 像台一样高出地面便于讲话、表演的设备:讲~|舞~|戏~|主席~。
(3) (~儿)像台的小型建筑物:井~儿|窗~儿。
(4) 放器物的底座:灯~|锅~|蜡~|炮~。
(5) 量词。用于戏剧演出、机器设备等:一~戏|一~电脑|一~拖拉机。
(6) 台湾省的简称:~胞|~属|~资|~币。
(7) 姓。


*3(颱)tái

【台风】 发生在太平洋西部海洋的热带空气旋涡。我国规定台风中心附近地面(海面)最大风力达8—11级为台风,12级以上为强台风。台风袭击处常有狂风暴雨,沿海岸则有高潮、巨浪。


*4(臺 檯)tái

像台的家具、器具:柜~|写字~|手术~。
 另见tāi(388页)。

台()


𤞷父鼎, 殷周金文集成2141,西周早期
𤞷父乍(作)□台鼎。

台寺缶,新收殷周青銅器銘文暨器影彙編1693,春秋
台寺。

哀成叔鼎,殷周金文集成2782,春秋晚期
台(以)事康公, 勿或能(怠)。

其台鐘,殷周金文集成3,春秋晚期
其台。

其次句鑃,殷周金文集成421,春秋晚期
其次𢍰(擇)其吉金, (鑄)句鑃。台(以)亯(享)台(以)考(孝)。

齊大宰歸父盤,殷周金文集成10151,春秋
(齊)大宰(歸)父(己)(沬)盤。 台(以)(祈)(眉)(壽)。

十四年陳侯午敦,殷周金文集成4646,戰國晚期
(陳)𥎦(侯)午台(以)羣者(諸)𥎦(侯)。

郭店楚墓竹簡·緇衣21,戰國
則大臣不台(治), 而埶(褻)臣(託)也。

秦印文字彙編
台。

馬王堆漢墓帛書·養生方,西漢
色其雄以美,乃若台(始)壯。

漢印文字徵
白台翁叔。

漢印文字徵
瞻台虞印。

太尉楊震碑,東漢
乃台吐燿,乃嶽降精。

元欽墓誌,北魏
公神兼物表,識洞人先。毗台闡譽,賛省有聲。

蕭瑾墓誌,隋
庶應加耀台階,增輝鼎鉉。

楊執一墓誌,唐
太尉台漢,德王佐隋,稹慶二十,長源逶迤。
《説文》: “台, 説也。 从口㠯聲。”
根據許慎釋義,則“台”爲怡悦本字。傳世典籍有此用法,《史記·太史公自序》: “唐堯遜位, 虞舜不台。”但出土古文字多用同“以(㠯)”, 作介詞, 作連詞。《郭店楚墓竹簡·緇衣》 簡21借爲 “治”,《馬王堆漢墓帛書·養生方》 借爲“始”。

☚ 嘑   咸 ☛

台臺檯枱颱1. tái 2. tāi

1. tái 甲骨文本作㠯(以字和台字的本字。 现㠯作以字的异体字)。或说是耜(sì,古代农具)。常作用字义。金文西周后期、春秋及战国下面多加口字,如“商”“周”后加口旁例。即台字。读为“以”,“用”义(以与用双声)。台字古书又读yí,用为予字,我义。又用为什么义。又作怡的本字。现读tái音的,如三台星;本读tāi。古代用来比三公。约宋代后用为敬辞。如:台鉴|台启。元代以来又用为臺字。现作规范字。见《总表》。本指高平的建筑物。如:讲台|戏台|舞台|主席台。引申指像台的东西。如:窗台儿|灯台儿。又指桌子,案子。如:写字台|柜台。约明代用檯字。梁代《玉篇》说是木名。约近代又用枱字。《说文》读“枱”为sì,指耒头,或即耜的本字。现以台为规范字。檯为繁体字。见《总表》。组词如:台风[约清代以前造颱(tái)字。指大风。后常与风字连用。或说是广州话“大”的方音。现也以台为规范字。见《总表》。本作臺风,现作台风的,指演员在舞台上的风度]。转为量词。如:一台戏|一台机器。又作台湾省的简称。
2. tāi 用于天台山。在浙江省。保持中古的阴平声。

台臺★繁◎常;檯★繁◎次;颱★繁◎常★常◎常


台,形声,金文、小篆1从口,(yǐ)声,本义读yí,喜悦,是“怡”的本字;又读tái,用于星宿名,引申为敬辞,用于称对方或跟对方有关的行为,假借为高而平的建筑物;又读tāi,用于地名。台州,地名,在浙江。天台,地名,又山名,均在浙江。臺,形声,小篆2从至,从高省,之声,读tái,本义为很高的、上端平整的四方形土堆,用来瞭望,引申为高而平的建筑物、某些用作座子的器物、公共场所中高出地面便于讲话或表演的设备、像桌子一样的器物等,假借为古代官署名,由此引申为现代某些单位或机构名。檯,形声,从木,臺声,读tái,本义为一种树木,引申为桌子或像桌子一样的器物。颱,形声,从風,台声,读tái,台风,发生在太平洋西部和南海海面上的热带气旋,中心风力常在12级以上。元代俗字、《手头字》、《简体字表》、《简化字表》把“臺”简作“台”,采用同音代替。《简化字表》又把“檯”“颱”合并简作“台”。
【辨析】
❶“台”与“臺、檯、颱”不是等义简繁字。
❷以“台”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tái:抬、苔、邰、骀、炱、跆、鲐∣tāi:胎∣dài:怠、殆、绐、迨∣chī:笞∣shǐ:始∣zhì:治∣yí:诒、饴、怡、贻、眙∣yě:冶。
❸台/出(齣) 这两个字都作量词,用于舞台上的演出,但用法不同:“出(齣)”只能用于戏曲,“一出”指传奇(唐代兴起的短篇小说)中的一个大段落,也指戏曲的一个独立演出的剧目;“台”可用于歌舞、戏剧等。一台戏,可以只有一出戏,也可以有几出戏,还可以由不同剧种的几个节目组成。
【构词】
台鉴(台鑒)∣台州(台州)∣天台山(天台山)∣天台宗(天台宗)∣兄台(兄台)∣台阶(臺階)∣窗台(窗臺)∣电台(電臺)∣锅台(鍋臺)∣蜡台(蠟臺)∣楼台(樓臺)∣亭台楼阁(亭臺樓閣)∣舞台(舞臺)∣电视台(電視臺)∣气象台(氣象臺)∣主席台(主席臺)∣台球(檯球)∣梳妆台(梳粧檯)∣收银台(收銀檯)∣写字台(寫字檯)∣台风(颱風)

(yí)

悦也。从口,㠯聲。㠯,古“以”字。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9:3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