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吴道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吴道子约685—758吴道子 唐画家。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少孤贫。十五岁时即已能“穷丹青之妙”。是“画塑兼工”的画家张孝师的弟子。做过小吏和县尉。开元中,被唐玄宗“召入供奉,为内教博士”,改名道玄。他的画,多数是佛教和道教人物画,但对桥梁、山水、车舆、人物、草树、器仗、鹰鸟、帷幕等,亦无所不能,无所不精。唐代盛行壁画,他在长安、洛阳寺观中画了三百多幅壁画。他的画有立体感,势状雄峻,卓然自成一家,在画坛“古今独步”。其画早年还受六朝顾恺之、陆探微的影响,讲究细致均匀的线条;中年以后,行笔磊落,挥霍如莼菜条,粗细相间,轻重起伏。描写物体,尤其是衣纹带褶,能显现方圆凹凸,感染力极强,人称“吴带当风”、“衣服飘举”。作画时,喜在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绢素,人称“吴装新格”。他的笔迹,只是钩玄扼要,点划之间,时见缺略,笔不周而意已周,和张僧繇并称“疏体”画家。相传玄宗命他在大同殿壁上绘嘉陵江三百里风景,他一日画就,表现他“立笔挥扫,势若风旋”的艺术风格。被后世誉为“冠绝百代”的大师,对后代许多画家影响极大。宋苏轼说:“画至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存世《天王送子图》为后人摹拟之作。 吴道子 吴道子唐代著名画家。尤其擅长画佛、道教人物。曾在长安、洛阳寺观作佛道题材壁画三百余间,情状各不相同。其笔势雄峻,写人状物生动而有立体感。主要活动期在玄宗朝,故不可能如书中所说为太宗所召。 ☚ 浑俗和光 法师 ☛ 吴道子 吴道子唐代画家。约生于高宗时代。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初曾学书于张旭、贺知章,未成,乃改习绘画,师法张僧繇,年未弱冠即穷丹青之妙。曾在韦嗣立处当小吏,做过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漫游洛阳时,玄宗闻其名,任以内教博士,改名道玄,在宫廷作画;授“宁王友”,乾元初尚在。观其画,笔迹磊落,势状雄峻,形象生动而富于立体感。题材相当广泛,有人物、鬼神、鸟兽、草木、树石、山水、台阁等,皆冠绝于世,被民间画工推为“祖师”。曾在长安、洛阳寺观作佛道宗教壁画三百余堵,构图多变,情状各不相同;落笔或自臂起或从足先,都能不失尺度;写佛像圆光、屋宇柱梁、弯弧挺刃,不用圆规矩尺,一笔挥就。用状如兰叶或状如莼菜条的笔法表现衣褶,有飘举之势,人称“吴带当风”;用焦墨勾线,略加淡彩设色,又称“吴装”。后人把他和张僧繇画法并称“疏体”,以区别于东晋顾恺之、南朝宋陆探微劲紧连绵的“密体”。对其后的宗教人物画和雕塑,都有极大影响。又留有不少线描石刻,但多为翻摹之本或托名伪作。存世《送子天王图》及宋人摹本。 ☚ 李昭道 张萱 ☛ 吴道子杜甫在《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一诗中说:“画手看前辈,吴生远擅场。森罗移地轴,妙绝动宫墙。五圣联龙袁,千官列雁行。冕旒俱秀发,旌旆尽飞扬。”这些诗句是对吴道子及其所绘《五圣图》的歌颂。吴道子是唐代最著名的画家,生卒年约为685年至758年。他出身贫苦,青年时代因书画崭露头角,被玄宗李隆基任为内教博士,改名吴道玄。他擅画道释人物,亦善画鸟兽、草木、台阁,笔势磊落,势状雄峻。曾在长安、洛阳二地寺观作壁画三百余间,“奇迹异状,无一同者”。吴道玄对释道人物画的贡献,表现为他创造了与前代不同的艺术样式——“吴家样”。宋人曾以“吴带当风”来概括“吴家样”的特点,这主要指他在运用线条方面具有独特之处,有似波浪起伏,使人有衣服飘举之感。唐代中期以后,“吴家样”传到全国各地,后来还成为五代、北宋释道人物画家的榜样。由于吴道子“画塑兼工”,善于掌握“守其神,专其一”的艺术法则,他被后来的画家尊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 吴道子唐代画家。约公元685年生,758年后去世(一说689年生,792年去世)。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擅画道释人物,亦善画鸟兽、草木、台阁。用笔雄放、遒劲,后人把他与张僧繇并称“疏体”。所写衣褶,有飘举之势,世谓“吴带当风”。喜用焦墨勾线,略敷淡彩于墨痕中,世称“吴装”、“吴家样”。被世人称为“画圣”,后代画工尊他为“师祖”。722年作洛阳敬爱寺禅院壁画。723年受诏画钟馗。739年作《孔子像》,746年作太清宫壁画。747~753年作长安兴善寺壁画。749年于洛阳画玄元皇帝庙作壁画《五圣图》。753年作《西方净土变》于洛阳寺院。在长安、洛阳共绘壁画300余间。另有《送子天王图》卷(35.5cm×338.1cm)。《宣和画谱》著录作品93件。 吴道子 吴道子约685—约758一名道玄。唐代画家。据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等载,他是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少孤贫。学书于张旭、贺知章,不成,而工于画。曾事韦嗣立为小吏,因写蜀道山水,始创山水之体,自成一家。初任兖州瑕丘县尉。玄宗知其名,召入内供奉,改名道玄,授内教博士。官至宁王友。唐张怀瓘曰: “吴生之画,下笔有神,是张僧繇后身也。”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载,天宝中,玄宗思蜀道嘉陵江水,令吴往写其貌。回京后令于大同殿图之,嘉陵江三百余里山水,一日而毕。又说: “凡画人物、佛像、神鬼、禽兽、山水、台殿、草木,皆冠绝于世,国朝第一。” 《两京耆旧传》云: “寺观之中,图画墙壁,凡三百余间。变相人物,奇踪异状,无有同者。上都唐兴寺御注金刚经院,妙迹为多,兼自题经文。*慈恩寺塔前文殊、普贤,西面庑下降魔、盘龙等壁,及景公寺地狱壁、帝释、梵王、龙神,*永寿寺中三门两神,及诸道观寺院,不可胜记,皆妙绝一时。”凡绘圆光,皆不用尺度规画,一笔而成。画*兴善寺中门内神圆光时,长安老幼士庶,观者如堵。画景云寺《地狱变相》时,京都屠沽渔罟之辈,见之而惧罪改业者,往往有之,率皆修善。元夏士良《图绘宝鉴》: “其笔法超妙,为百代画圣。早年行笔差细,中年行笔磊落,如菁菜条。”又说: “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缣素,世谓之吴装。”所画衣褶,飘飘欲举,被称为“吴带当风”。苏轼在《跋吴道子画》里认为,画至吴道子,“天下之能事毕矣”,又在一首诗里赞之为“神妙独到秋毫间”。其画迹《明皇受篆图》、《十指钟馗》,著录于《历代名画记》; 《天尊像》、《列圣朝元图》、《维摩像》、《观音菩萨像》、《护法天王像》等93件,著录于《宣和画谱》。存世作品《送子天王图》、《释迦图》系后人摩本,前者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后者藏日本京都东福寺。 ☚ 法明 吴道玄 ☛ 吴道子 吴道子约685—约758一名道玄。唐代画家。据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等载,他是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少孤贫。学书于张旭、贺知章,不成,而工于画。曾事韦嗣立为小吏,因写蜀道山水,始创山水之体,自成一家。初任兖州瑕丘县尉。玄宗知其名,召入内供奉,改名道玄,授内教博士。官至宁王友。唐张怀瓘曰: “吴生之画,下笔有神,是张僧繇后身也。”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载,天宝中,玄宗思蜀道嘉陵江水,令吴往写其貌。回京后令于大同殿图之,嘉陵江三百余里山水,一日而毕。又说: “凡画人物、佛像、神鬼、禽兽、山水、台殿、草木,皆冠绝于世,国朝第一。” 《两京耆旧传》云: “寺观之中,图画墙壁,凡三百余间。变相人物,奇踪异状,无有同者。上都唐兴寺御注金刚经院,妙迹为多,兼自题经文。*慈恩寺塔前文殊、普贤,西面庑下降魔、盘龙等壁,及景公寺地狱壁、帝释、梵王、龙神,*永寿寺中三门两神,及诸道观寺院,不可胜记,皆妙绝一时。”凡绘圆光,皆不用尺度规画,一笔而成。画*兴善寺中门内神圆光时,长安老幼士庶,观者如堵。画景云寺《地狱变相》时,京都屠沽渔罟之辈,见之而惧罪改业者,往往有之,率皆修善。元夏士良《图绘宝鉴》: “其笔法超妙,为百代画圣。早年行笔差细,中年行笔磊落,如菁菜条。”又说: “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缣素,世谓之吴装。”所画衣褶,飘飘欲举,被称为“吴带当风”。苏轼在《跋吴道子画》里认为,画至吴道子,“天下之能事毕矣”,又在一首诗里赞之为“神妙独到秋毫间”。其画迹《明皇受篆图》、《十指钟馗》,著录于《历代名画记》; 《天尊像》、《列圣朝元图》、《维摩像》、《观音菩萨像》、《护法天王像》等93件,著录于《宣和画谱》。存世作品《送子天王图》、《释迦图》系后人摩本,前者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后者藏日本京都东福寺。 ☚ 法明 吴道玄 ☛ 吴道子 386 吴道子约685—758;一作?—792唐代画家。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少孤贫,初学书于张旭、贺知章,未成而罢,转而工画,师法张僧繇,年未弱冠,遂已成名。中宗景龙间,曾事逍遥公韦嗣立为小吏,又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开元中,浪迹洛阳,玄宗闻其名,召入供奉,授以“内教博士”,官至宁王友。玄宗更其名为道玄,遂以道子为字。所作人物、鬼神、鸟兽、台阁冠绝一世。文献载其在长安、洛阳二地寺观,作壁画三百多堵。落笔或自臂起,或从足先,咸不失尺度,写佛像圆光、屋宇柱梁、弯弓挺刃,皆一笔挥就。写变相人物,奇纵异状,无一同者,传云: 吴生画 《地狱变相图》,时京都屠沽渔罟之辈,见而惧罪改业者,往往有之。吴氏又兼工山水,描绘蜀道怪石崩滩,若可扪酌,唐张彦远谓“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于李”。天宝中,玄宗思蜀道嘉陵江水,遣道子写之,及回,帝问其状,奏曰:“臣无粉本,并记在心”,乃宣令大同殿图之;三百里江山,一日而毕。宋苏轼形容其笔法:“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吴氏落笔雄劲,点画间,时见缺落,有笔不周而意到之妙。后人把吴同张僧繇并称为“疏体”,以区别于顾恺之、陆探微之“密体”。所画线条挺拔,轻重顿挫似有节奏,衣带飘举,富有动感,后人谓之“吴带当风”。创“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意态已足,令后人不能加彩之艺术效果。世称“吴装”。为唐、宋、元以来画家所效法。道子“画、塑兼工”,千余年来被奉为“画圣”,民间画工尊为“祖师”。传世作品《送子天王图》又名 《释迦降生图》,传为后人托名摹本 (有专条)。 ☚ 张萓 杨惠之 ☛ 吴道子 吴道子生卒不详盛唐名画家,后人称为“画圣”。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初曾学书于张旭、贺知章,后专工绘画。创山水别体,自成一家。画人物服饰用兰叶描,能充分表现出衣服的迎风飘举之势,人赞誉为“吴带当风”。曾任兖州瑕丘县尉,初名道子,后被玄宗召入禁中,赐名道玄,非有诏不得为外人作画。史传吴道子曾在洛阳、长安寺观作道释壁画三百余堵,形象情状各不相同。其所创白描淡彩人物,人称“吴装”,对后世影响甚大。苏轼夸赞吴道子画人物“逆来顺往,旁见侧出,如以灯取影。”“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盖古今一人而已。”今存《送子天王图》(现藏日本),乃是后人仿吴道子的风格创作的,非吴本人真迹。另有一些传为吴道子的石刻线画,亦系后人伪托,均不足信。据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与吴道子同时的画家皇甫轸技艺高超,“吴以其艺逼己,募人杀之。” ☚ 周昉 张璪 ☛ 吴道子 吴道子Wudaozi) 唐画家。阳翟人,生活于盛唐时期,被誉为“画圣”。相传曾学书于张旭、贺知章,后被唐玄宗召入宫廷,授以内教博士之职,并更名为道玄。他曾画过一些描绘玄宗活动的作品,后官“宁王友”。擅画佛道人物,他以旺盛的精力和非凡的创作热情绘制壁画300余壁,涉及到各类经变及文殊、普贤、梵释天众等。并绘制有道教中的玄元像、五圣图,他能在巨大的画幅中创造出不同的情境和气氛,能凭记忆在一日之间绘成嘉陵江300余里的壁画;画丈余大像,可从手臂开始,也可从足部开始,均能准确生动。他用状如兰叶或莼菜条的笔法来表现衣褶,有飘举之势,用焦墨勾线,略加淡彩,时称“吴装”;笔迹洗练劲爽,《历代名画记》评其“笔才一二,象已应焉”。后人把他和张僧繇并称“疏体”。唐人把吴道子独创的宗教图像的样式,称为“吴家样”,与北齐曹仲达“曹家样”相比,有“吴带当风,曹衣出水”的比喻。吴道子对后代的宗教人物画有很大影响。 送子天王图 吴道子 ☚ 李思训 张萱 ☛ 吴道子唐朝画家。阳翟(今河南禹县)人。玄宗闻其名,任以内教博士,改名道玄,在宫廷作画,所作人物、鬼神、台阁等都冠绝一世,笔迹磊落,势状雄峻,生动而有立体感。艺术风格是落笔雄劲、敷粉简淡,线条遒劲雄放,变化丰富,表现出的物象富有运动感和节奏感及飘举之势。人称“吴带当风”,又于焦墨迹中,略施微染的淡彩色,称为“吴装新格”。画风为唐以来许多画家效法。存世的《送子天王图》被认为是宋人学其风格所作,不少线描石刻,大都是迭经翻摹之本或托名之作。 吴道子 吴道子约685—758唐画家。有“画圣”之称。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少孤贫,自幼穷丹青之妙。玄宗年间,曾任兖州瑕丘县尉。后被玄宗召入禁中作画,赐名道玄。玄宗思蜀道嘉陵江水,宣令道玄于大同殿图之,嘉陵江三百余里山水,一日而毕。因多蜀道山水,创水墨山水之新风。所绘人物“虬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因所画衣带有迎风飘举之势,誉称“吴带当风”。吴氏“立笔挥扫,其势园转,势若旋风”,所创白描淡彩人物,人称“吴装”。相传吴道子曾在洛阳、长安寺观作道释壁画数百,神态端在多姿。有《十指仲馗》、《明皇受篆图》传于前代。今存《送子天王图》,乃后人仿作。 ☚ 阎立本 李思训 ☛ 吴道子wú dào zǐ《本草纲目》服器部第38卷钟馗(1)。人名。唐画家,阳翟(今河南禹县)人曾学书于张旭、贺知章,未成而罢,改习绘画,玄宗时任内教博士,改名道玄。在宫廷作画,后官宁王友,擅佛教和道教人物画,长于画壁。远师南朝梁张僧繇,近学张孝师,笔迹磊落,势状雄峻,生动而有立体感。 吴道子 吴道子约685—758唐画家。阳翟 (今河南禹县) 人。少孤贫。初在韦嗣立幕下任小吏,又任兖州瑕丘 (今山东滋阳) 县尉。漫游洛阳时,玄宗闻其名,授以“内教博士”,在宫廷作画,改名道玄。善画佛道人士,远师南朝梁张僧繇,近学张孝师,笔力遒劲,气韵雄壮,生动而有立体感。尤其擅长壁画,一生所绘壁画,仅在洛阳、长安寺院道观就绘制三百余间。其中最有名作是《地狱变相》,奇纵异状,气势逼人,致使屠夫畏而改业。所绘人物画,唐人称之为“吴家样”。其落笔或自臂起或从足先,都不伯尺度; 用笔或如兰叶状或似“莼菜条”,其势圆转,而衣服飘举,世称“吴带当风”; 着色轻抹微染,人称“吴装”。千百年来有“画圣”之誉,民间画工尊之为“祖师”。山水画亦善。曾在大同殿壁画嘉陵江三百里山水,一天而成。然原作都没保存下来,存世《送子天王图》,是后人摹拟之作。 ☚ 时事通讯社 吴承恩与《西游记》 ☛ 吴道子 吴道子吴道子 (约689—759),唐代画家,阳翟 (今河南禹县) 人。幼年孤贫,始学书于张旭、贺知章,未成而罢,转修绘画,未及弱冠即穷丹青之妙,崭露头角。曾在韦嗣立处当小吏,做过兖州瑕丘 (今山东兖州) 县尉。浪迹洛阳时,玄宗李隆基闻其名,任内教博士,改名道玄。 ☚ 阎立本 张旭 ☛ 吴道子 吴道子吴道子(约689—759),唐代画家,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幼年孤贫,始学书于张旭、贺知章,未成而罢,转修绘画,未及弱冠即穷丹青之妙,崭露头角。曾在韦嗣立处当小吏,做过兖州瑕丘(今山东兖州)县尉。浪迹洛阳时,玄宗李隆基闻其名,任内教博士,改名道玄。 ☚ 阎立本 张旭 ☛ 吴道子约685~约759唐代画家。后改名道玄,被民间画工奉为祖师。河南阳翟(今禹州)人。自幼年当画工兼雕塑工,由于他的辛勤劳动和努力学习,不到20岁,就在绘画上出了名。青年时曾任兖州瑕丘县尉。后随韦嗣立赴四川画蜀道山水,创造了自己山水画的风格。开元(713年~741年)中到东都洛阳,此期间,吴道子画了大量的壁画,画艺臻至成熟。被唐玄宗所赏识,招进宫廷,开元四年(716年)授以内教博士,开元八年(720年)升为“宁王友”。吴道子一生在长安、洛阳两地寺观中,作壁画300余堵。其中有佛教、道教题材,也有山水画。其作品有的构图很大,具有各种不同的情境和气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特点。吴道子的画形象真实,富于想像力,佛道人物,“奇踪异状,无一同者。”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其画不属工细一类,而是落笔雄劲,敷彩简淡,线描富有运动感。所勾衣线流畅飘洒,被称为“吴带当风”。说明吴道子的画如“天衣飞扬,满壁风动”,达到了下笔有神的效果。其传世名作《送子天王图》。 吴道子Wu Daozifamous painter of the Tang Dynasty 吴道子约685—约758唐杰出画家。又名道玄。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少时孤贫,习绘画,相传年未二十,己穷丹青之妙。初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后浪迹东洛(今河南洛阳)。玄宗闻其名,召入禁中,授内教博士,专在宫廷作画。擅画道释人物。早期力学顾恺之、张僧繇,笔致较细。中年以后,有所创新。画人物如塑,气势雄峻生动。点划时见缺略,笔虽不周而意足。线条遒劲圆润如蒪菜条,衣服飘举,世称“吴带当风”。着色轻拂微染,自然超出缣素, 后人谓之“吴装”。曾在长安、洛阳两地的道观寺院,绘制三百余间宗教壁画,奇纵异状无有同者。兼善山水,写蜀道怪石崩滩,若可扪酌,自为一家。他的绘画艺术,对当时和后世影响深远,有“画圣”之称。存世《送子天王图》,是后人摹拟之作。 吴道子唐画家。阳翟(河南禹县)人。少时孤贫。曾在韦嗣立处当小吏,又做过兖州瑕丘(山东兖州县)县尉。因画名日噪,为玄宗召人宫廷,任内教博士,后官宁王友。相传他曾学书法于张旭、贺知章。后学绘画于张师孝,又远师南朝张僧繇、顾恺之。以善绘佛教和道教人物画及山水画著称。世人誉为“画圣”。他早年的画,行笔细密,还保持六朝及初唐的传统。中年以后,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人物造型真实生动,富有感染力。运笔磊落,圆润如莼菜条,即线条有粗细刚柔、长短虚实的变化,可描绘出物体的凹凸阴阳。画衣纹,可收到飘逸、柔软的效果,有“吴带当风”之称。喜用焦墨勾线,略加淡彩, 自然超出绢素,称为“吴装”。有时则只见墨踪,意态已足。其画法对后世影响极大。存世《天王送子图》,是后人学他风格的作品。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