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吴江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吴江派 吴江派明沈璟所代表的一个戏曲流派。因沈璟为吴江(今江苏吴江)人,故名。创作上继承正统戏剧衣钵,宣扬封建礼教纲常,讲究声调格律,甚至声称“宁协律而不工,读之不成句,而讴之始协,是曲中之工巧”。故又被称为“格律派”。 ☚ 临川派 几社 ☛ 吴江派 吴江派又称“格律派”。见“思潮及流派”。 ☚ 玉茗堂派 格律派 ☛ 吴江派 吴江派明代戏曲创作流派。明万历间,吴江戏曲家沈璟以其剧作的多产和特色鲜明,成为当时著名的剧作家之一。沈璟的戏曲理论著作如《南九宫谱》、《唱曲当知》、《词隐先生论曲》等,成为当时学习作曲和唱曲的基本教材,被誉为“词林指南车”。沈璟主张“词人当行,歌客守腔,大家细把音律讲”,强调作曲者应“审音”、“当行”,唱曲者要“晓文”、“守腔”,从而把戏曲的文字创作与演唱结合起来。沈璟要求戏曲创作体现“场上之曲”的特点,提倡拙朴通俗的语言,提倡戏曲保持古南戏的民间色彩。当时,有几个深受沈璟影响的剧作家,创作志趣与沈相近,被后人称为“吴江派”。亦称“属玉堂派”。关于吴江派的成员,戏曲史界说法不一。日人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举出沈璟、顾大典、叶宪祖、卜世臣、吕天成、王骥德、冯梦龙、范文若、袁于令、沈自晋等。周贻白《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举出沈璟、顾大典、沈自晋、卜世臣、王骥德、袁于令、冯梦龙等。钱南扬《谈吴江派》则主张包括顾大典、王骥德、史槃、吕天成、卜世臣、叶宪祖、汪廷讷、冯梦龙、沈自晋、沈自征、吴炳、范文若、袁于令等。若从“本色”与“守律”两方面考虑,并结合交游情况考察,“吴江派”至少应包括顾大典、卜世臣、汪廷讷、冯梦龙等。他们多有戏曲主张宣扬沈璟的理论,并与沈璟有直接交游或师承关系。吴江派曲家致力于戏曲创作规律的研究与宣传,对于普及与推动戏曲创作,对于促进戏曲剧本与舞台演出的结合,作出过积极的贡献。他们有关格律问题的过头言论,也受到过有识之士应有的批评。 ☚ 吴中派 属玉堂派 ☛ 吴江派 吴江派明代戏曲流派。以著名戏曲家沈璟为代表,主要成员有顾大典、吕天成、卜世臣、王骥德、叶宪祖、沈自晋、袁晋、范著文等人。因沈氏为吴江人,故称。沈氏的戏曲理论和创作实践皆特别讲求格律,因之又称格律派。沈氏曾云:“宁协律而不工,读之不成句,而讴之始协,是曲中之工巧” (王骥德《曲律》)。又在其论曲的〔二郎神〕套曲中说:“名为乐府,须教合律依腔,宁使时人不鉴赏,无使人挠喉捩嗓。”他的这种理论主张不仅贯穿在创作实践中,而且应用到以合律合韵为标准的选辑作品中,编成《南九宫十三调曲谱》,作为制曲的具体依据和准绳。不过沈氏主张戏曲的本色语言,反对刻意于辞藻,故此派作品大都语言比较浅近朴实,初步改变了当时追求骈丽、堆砌辞藻的作风。但终因理论上过于强调声韵,创作中过分的拘守格律,加之以宣扬封建纲常为主要内容,致使成就不高,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均不如与之相对抗的临川派。 ☚ 后七子 临川派 ☛ 吴江派 吴江派wujiangpai明代戏曲文学流派。其领袖人物是吴江人沈璟,故由此得名。这一派的作家还有顾大典、吕天成、卜世臣、王骥德、叶宪祖、冯梦龙、沈自晋、袁于令、范文若、汪廷讷、史槃等。 ☚ 临川派 传奇戏曲 ☛ 吴江派 吴江派明代戏曲流派。创始人为沈璟(1533~1610)。因沈为江苏吴江人,故名。同派作家尚有顾大典、吕天成、卜世臣、王骥德、叶宪祖、袁晋、沈自晋、范文若等。戏曲主张与“临川派”针锋相对,强调继承戏曲正统衣钵,要求戏曲发挥“劝人群”、“主世风”作用,尤注重声调格律,声称“宁协律而词不工,读之不成句,而讴之始协,是曲中之工巧”。作品多宣扬封建人伦敦化,但语育浅近,音律调谐,适于演出,流传颇广。代表作有沈璟《红渠记》、《义侠记》、沈自晋《望湖亭》等。 ☚ 临川派 公安派 ☛ 吴江派wu jiang paiGroup of Wujiang,the group of traditional opera playwrights whose leader was Shen Jing who came from Wujiang of the Ming Dynasty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