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吴永刚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吴永刚
吴永刚
吴永刚(1907—1982)近现代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早年就读于河南开封圣安德烈中学。少喜文学、绘画、电影。1925 年因参加学潮被开除,旋入上海百合影片公司当练习生,后在商务印书馆学习工艺美术,在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任美工师。1928 年入天一影片公司,并在美术专科学校进修,曾参演史东山导演的《美人计》等影片,参加中共所领导的左翼电影运动。1934 年在联华影业公司自编自导影片《神女》成名,后编导《小天使》《浪淘沙》《燕双飞》《壮志凌云》《忠义之家》等。1947 年创办大业电影公司,拍摄《迎春曲》《终身大事》等。1950 年为东北电影制片厂导演首部表现土地改革的影片《辽远的乡村》。1955 年导演我国首次使用少数民族演员和语言的故事片《哈森与加米拉》,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后导演舞台艺术片《碧玉簪》《尤三姐》《刘三姐》等。合作导演的《巴山夜雨》1981 年获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1982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卒后追授中国电影世纪奖。擅作歌词。另编有电影剧本《失眠之夜》等。著有《我的探索和追求》。 吴永刚中国电影编剧、导演。1907年11月1日生,1982年12月18日去世。江苏省吴县(今苏州市吴中区)人。曾任上海百合影片公司美工师。1934年,在联华编导处女作《神女》。1936年,为新华影业公司编导影片《壮志凌云》。抗战爆发后,编导《铁窗红泪》等影片。1946~1949年期间,拍摄了《迎春曲》(1947)、《舐犊情深》(1948)等影片。1952年拍摄《哈森与加米拉》(1955),首次使用少数民族演员和其语言。1956年导演了《秋翁遇仙记》。1962年编导戏曲片《碧玉簪》等。1980年担任《巴山夜雨》总导演,该片获1981年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等多项奖。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