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蒲州梆子(蒲剧)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蒲州梆子(蒲剧) 梆子,又名梆板,打击乐器。 梆子腔即以使用梆子击拍而得名。 蒲州梆子明末清初形成于晋、陕、豫交界地带的蒲州,主要流行于山西南部及陕西、河南、甘肃、青海等省的部分地区。它是中国古老的梆子腔剧种之一。 蒲州梆子唱腔以梆子腔为主,另有昆曲、吹腔及民歌小调等。蒲州梆子的声腔特征是腔高板急,起伏跌宕,长于抒发慷慨激越的情绪。蒲剧音乐长于表现激情。 蒲剧唱腔由于当地人民生活习性和语言、音调关系,其旋律跳跃幅度大,起调高,大小嗓兼用。故蒲州梆子素以“慷慨激昂,粗犷豪放”著称。 伴奏乐队有文、武场之分,文场乐器以板胡为主,辅以笛、二股弦、三弦、二胡等;武场乐器采用鼓板、枣梆、马锣、铙钹等,锣鼓经十分丰富。 蒲州梆子,其表演艺术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最鲜明的特点是火爆奔放,刚健大方,舒展明快,含蓄细腻,注重做工,擅用特技表现人物,有不少难度较高、观赏性极强的表演技巧,仅特技绝活就有30余种,其帽翅功、髯口功、翎子功、梢子功、鞭子功、椅子功、扇子功等表演特技在全国享有盛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