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蒲松龄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蒲松龄

【生卒】:1640—1715

【介绍】:

清初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人。他家境贫寒,青年时期连求婚也遭到人们的訾议。成年分家以后,住处简陋。中年以后,差不多年年出外游学,或给官僚作幕宾,或在地主家里教书,长期依靠微薄的收入来维持家庭的生活。

他从幼年时期起,就受家庭影响,羡慕功名,醉心科举。19岁(1658年)初应童子试,考中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开始的时候还一帆风顺,以后不断遭到挫折,郁郁不得志。现实生活的教育使他逐渐清醒过来。他一面感到悲哀,一面又感到愤怒,在《与韩樾老定州书》中说:“仕途黑暗,公道不彰,非袖金输璧,不能自达于圣明。真令人愤气填胸,欲望然哭向南山而去。”这两种在长久的岁月中形成的交织在一起的思想感情,促使他根据自己的见闻和体会写下了《聊斋志异》里的一些有名的篇章。

蒲松龄是一个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的作家,一生著作丰富。《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修改和增补,是作者一生心血的结晶,也是他的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除《聊斋志异》外,他还有诗、文、词、赋、戏曲、俚曲和一些杂著,其中都有一些好作品。特别是俚曲的创作表明了作者对通俗文学的重视。《磨难曲》根据《聊斋志异》和《张鸿渐》改编而更广泛地描写了社会生活,表现了广大人民的悲惨命运,是俚曲中最有成就的一篇。作为一个出身于封建地主阶级的文人,蒲松龄的思想有局限性。他虽同情人民疾苦,却反对农民起义;憎恶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但对最高统治者则存在幻想;一生舛蹇的命运激发了他的不满情绪,同时也形成了他牢固的宿命论思想,尤其迷信佛教。此外,他也承袭了不少儒家陈腐的封建道德观念,所有这些都给他的创作带来了消极成分。(参见《聊斋志异》条)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8:2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