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吴昌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吴昌硕1844—1927

浙江安吉人
著名书画家、篆刻家。为中国近代杰出的艺术大师。1904年与叶品三、丁辅之等倡立西泠印社,1913年正式成立,被推为社长。著有《吴昌硕画选》。
原名:吴俊
小名:乡阿姐
初字:香补、香圃
字:仓石、仓硕、苍石、昌石、昌硕
号:大聋、大聋人、五湖印匄、老缶、缶、缶主人、缶记、缶老、缶庐、缶翁、缶道人、苦铁、破荷、聋、聋于官、敩心听、墙有耳
私谥:贞逸先生
别名:一月安东令、无须老人、木鸡、仓石道人、仓翁、石人、石人子室主人、归仁里民、半日邨、半仓、老至居人下、老苍、同治童生咸丰秀才、安吉、芜青亭长、芜青亭长饭青芜室主人、吴中、吴氏、吴仓硕、弃官先彭泽令五十日、阿仓、季仙、削瓠、俊轩无须吴、俊卿、恶诗之官、破荷老缶、破荷亭长、酸寒尉、寥天一、甓禅

吴昌硕1844—1927

近代画家、篆刻家。名俊、俊卿,字昌硕、仓石,别号缶庐、苦铁,浙江安吉人。曾任江苏安东(今涟水)县令一个月,后长期寓居上海。三十岁后开始学画,吸收明清画家徐文长、朱耷、石涛诸家之长,又受当时画家任颐影响,以写意笔法作花卉蔬菜,对近现代画家颇有影响。又善书法、篆刻,间作诗,篆刻宗秦汉,影响亦大。光绪三十年(1904年)与吴隐等在杭州西湖孤山创西泠印社,任社长,社内今设有吴昌硕纪念堂。有《缶庐集》、《缶庐印存》行世。

吴昌硕

吴昌硕评传
吴昌硕故事
艺术大师吴昌硕
吴昌硕
吴昌硕学画始自何时
泽 人
余再新
东迈
吴东迈
学林1940年第1辑油印本
上海儿童书局1944年10月版36页
浙江人民出版社1958年4月版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版
文汇报1962年6月6日

吴昌硕与齐白石
金石书画 相互辉映——纪念吴昌硕先生诞生
一百三十五周年
容天圻
孙晓泉
*台湾新闻报1966年8月16日
浙江日报1979年9月23日
吴昌硕和他的日本朋友
师造化贵独创——纪念吴昌硕先生一百四十周
年诞辰
谷韦
吴长邺
文汇报1979年12月8日
解放日报1984年8月26日
吴昌硕与梅兰芳、荀慧生
沙孟海谈一代宗师吴昌硕
缶庐先生小传
沙善聪 张国恩
来永祥
诸宗元
文汇报1984年9月1日
浙江日报1984年9月5日
国学丛选1924年第15、16集,南社(南社
编)1914年第10集文录第23页
吴昌硕先生绩事业录
一代艺师吴昌硕
回忆吴昌硕先生
吴昌硕简介
吴缶老与白石翁
任伯年、吴昌硕、王一亭(王震)
吴昌硕、齐白石两位艺术家
吴昌硕之诗、字画、印
吴昌硕(1844—1927)
王个簃
陆丹林
潘天寿

匏卢
王化棠
国立历史博物馆
南芸
逸经1936年14期
逸经1936年15期
美术1957年1期
美术1957年1辑
*畅流1966年34卷2期
*艺文志1966年13期
*学粹1967年9卷3期
*畅流1968年38卷8—9期
*传记文学1973年23卷1期,*民国人物
小传第1册第88页
书画家简介:吴昌硕 艺苑掇英1978年2期
吴昌硕在家乡
任伯年与吴昌硕的友谊
吴昌硕评传
匡子 吴昊
龚产兴
(日)鹤田武良著
章祖安译
西湖1980年12期
朵云1981年1期
美术译丛1981年2期
吴昌硕、潘天寿忘年交点滴
关于吴昌硕二三事
吴昌硕传(1—9)
龚产兴
王家诚
王家诚
人物1982年4期
*艺术家1983年17卷1期
*故宫文物月刊1983年1卷4期—1984
年1卷12期
忆吴昌硕先生
吴昌硕生平及其艺术之研究
吴昌硕先生晚年
吴昌硕年表
怀念吴昌老
纪念吴昌硕先生
谈吴昌硕先生二三事
吴昌硕和他的梅花图
吴昌硕与《石鼓文》
吴昌硕先生年谱(简表)
欣慰的纪念(纪念吴昌硕)
吴昌硕和荀慧生
略论吴昌硕
吴昌硕取号缶庐的由来
吴昌硕传略
从缶庐诗看吴昌硕
吴昌硕的治印
吴昌硕与酸寒尉
吴昌硕先生的艺术
吴昌硕的书法
吴昌硕刻印秘话
吴昌硕(1844-1927)
吴昌硕
回忆吴昌硕
谭少云
王家诚
王个簃
潘德熙等
朱复戡
王个簃
吴长邺
陈思
金学智
吴长邺
王个簃
张伟君
钱君匋
郑逸梅
王个簃
李默存
兰父
王乙之
褚乐三
吴东迈
钱君匋
贾逸君
王家诚
刘海粟
朵云1983年5期
*台南师专学报1983年16期
*大成1983年116期
书法1984年5期
书法1984年5期
文汇月刊1984年8期
集邮1984年8期
文史知识1984年9期
西泠艺丛1984年9期
西冷艺丛1984年9期
西冷艺丛1984年9期
源流1985年1期
上海社科院学术季刊1985年3期
艺坛百影第1页
*艺林丛录(一)第39页
*艺林丛录(一)第45页
*艺林丛录(二)第175页
*艺林丛录(二)第333页
*艺林丛录(二)第335页
*艺林丛录(八)第70页
*艺林丛录(九)第372页
中华民国名人传(下册)艺术第8页
*中国文人画像传第179页
齐鲁谈艺录第406页

从缶庐诗吴昌硕
吴公昌硕墓表
陈凡
冯开
*尘梦集第87页
回风堂文集第4卷,*碑传集三编第9册第
2231页
吴昌硕先生评传
吴昌硕小传
吴昌硕(1844-1927)
吴昌硕
吴昌硕墓志铭
王森然
陈衍
廖雪芳
李濬之
陈三立
近代二十家评传第15页
近代诗钞第14册第7人
*环华百科全书第19册第501页
清画家诗史1930年刊本壬集卷上第33页
散原精舍文集第15卷,*碑传集三编第9
册第2229页
吴俊卿行述
吴昌硕(1844-1927)
王贤*碑传集三编第9册第2225页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8卷第349页
谈谈吴昌硕先生潘天寿潘天寿美术文集第198页

吴昌硕

回忆吴昌硕
吴昌硕年谱
我的父亲吴昌硕
也谈吴昌硕与任伯年的关系
吴昌硕与石鼓文
近现代的传统派大师——论吴昌硕、齐白石、黄
宾虹、潘天寿
刘海粟等编
林树中编
吴志源
吴民先
胡建人
郎绍君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版224页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版121页
上海书店1997年版338页
美术史论1986年4期
宝鸡师院学报1987年2期
新美术1989年3期

已故近代国画大师吴昌硕其学术研讨会在北京
举行
李方诗等主编中国人物年鉴(1993)第191页
已故艺术大师《吴昌硕》作品展在上海举行,吴
昌硕纪念馆在上海奠基
中国人物年鉴编委
会编
中国人物年鉴(1995)第194页
20世纪中国著名篆刻家、书法家吴昌硕(1844—
1927)
李维民主编中国人物年鉴(2000)第1页
吴昌硕功盖艺苑遍植桃李
吴昌硕结社西泠
吴昌硕先生评传
吴昌硕
黎 霞
潘一平
王森然
民国文坛名流归宿第31页
西湖人物第219页
近代名家评传(初集)第14页
浙江人物简志(下)第8页
吴昌硕临写十二碑周颖南颖南选集第109页
吴昌硕

吴昌硕1844—1927

初名俊、俊卿,字昌硕、仓石,号缶庐、苦铁、破荷、大聋人等。浙江安吉人。曾官安东知县,一月后辞归,自刻印章曰: “弃官先彭泽令五十日”。寓居苏州、上海,以卖画为生。工诗能书,精通金石篆刻,擅画花卉,间作山水、人物。学画很晚,四十岁后始以画示人。取法沈周、徐渭、朱耷、石涛、李鱓、赵之谦、任伯年等诸家,并以篆书、狂草笔意入画,不守绳墨,古趣盎然。曾云“草书作葡萄,笔动走蛟龙”。取材有独到之处,多画人之习见,如牡丹、葡萄、紫藤、葫芦、荷花、秋葵、菊花、寿桃等。布局新颖,用色大胆,笔力苍简雄劲,具有浑厚华韵、清新夺目的风格。书法最擅石鼓文,朴茂雄健,能破常规。篆刻融合秦、汉、宋、元以及明、清诸家之长为一炉,雄浑苍老,自创一格。与赵之谦、吴让之时称鼎足,被同道推为西泠印社社长。艺术影响之大,远及东瀛,日本学者专门铸造其半身铜像赠西泠印社陈列。著有《缶庐集》、《缶庐印存》。

☚ 任伯年   黄士陵 ☛

吴昌硕

近代书画家。1844年生,1927年去世。浙江省安吉县人。1860年随父逃荒。1865年中秀才。1872年到杭州、苏州,并寓居上海专精花卉。1895年任江苏省安东知县,任期1月辞官。1877年开始学画。1913年为西泠印社首任社长。1889年作《菊花图》卷(29.5cm×59.2cm)。1894年作《乱石山松图》轴(133.6cm×64.8cm)。1896年作《墨荷图》。1905年作《紫藤图》轴(163.4cm×47.3cm)。1914年作《佛像图》轴(146cm×40.5cm)。1915年作《松石梅图》轴。1916年作《桃实图》轴(180cm×96cm)、《梅花图》轴(159.2cm×77.6cm)。1920年作《蔷薇芦桔图》轴。1921年作《葫芦图》轴(120.5cm×44.7cm)、《石榴图》轴、《牡丹图》轴、《简笔达摩图》轴。1927年作《杂画》册12帧(30.6cm×35.4cm)、《荷花图》轴(152.8cm×41.2cm)。

吴昌硕

473 吴昌硕1844—1927

初名俊卿。初字香补,中年后更号缶庐,又号苦铁、老缶、大聋等,字昌硕,一作仓石。70岁后以字行。近代书画家、篆刻家。浙江安吉人。清末曾官安东(今江苏涟水)知县月余,后辞官寓居上海,以鬻画为生。工诗书,精篆刻,擅石鼓文,画花卉竹石,名噪上海,日本学者尤为推崇。与任伯年、虚谷等称为“海上画派”。幼贫,自学刻印,无刀石自磨圆钉刻于砖瓦,初学浙、皖诸家,后熔秦、汉、宋、元、明、清诸家之长为一炉,并参以鉩印、封泥、匋瓦文字入印,纯刀硬入,朴茂苍劲,自成一格(见“吴派”专条)。书法着力于“石鼓文”,用笔朴茂雄健,凝炼遒劲,气度恢宏,自成一家。楷书以颜体入,取法钟繇,又遍习汉碑,行书初学王铎,后冶欧米于一炉。三十岁学画,受任颐影响颇深,又取法青藤、石涛、八大、“扬州画派”及赵之谦等诸家之法,兼以篆书,狂草笔意入画,作写意花卉、蔬果,色酣墨饱,雄健古拙,画梅枝紫藤,行笔如屈铁,淋漓酣畅,挥洒自如而自开新貌。自云平生得力处能以作书之法入画。其画风苍劲浑厚,生意盎然,热烈而大气磅礴,又富金石气。主张“奔放处不离法度,精微处照顾气魄”。“画当出己意”。“画之所贵,贵在存我”。其艺术风尚,对后世陈衡恪、齐白石、潘天寿等以及日本影响甚大。曾与同道创西泠印社,为第一任社长。存世画迹甚多,如《天竹花卉图》(藏故宫博物院)、《墨荷图》(藏上海博物馆)以及《高风艳色图》、《桃实图》、《梅》、《桃》等。著有《缶庐集》、《缶庐印存》等。有《吴昌硕画选》影印本行世。

☚ 任颐   齐白石 ☛
吴昌硕

吴昌硕1844—1927Wuchangshuo

近代篆刻家、书画家。初名俊,字昌硕,后以字行,别号缶庐、苦铁,浙江安吉人。爱好诗、书、篆刻,擅长石鼓文,刻印学浙、皖派,被推为“西泠印社”社长。他三十多岁方开始学画,以写意花卉著称于世,尊崇徐渭、八大,亦受赵之谦、任颐影响。他还将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形成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常用篆笔写梅兰,狂草作葡萄。所作花卉木石,笔力深厚老辣,力透纸背,又纵横恣肆,气势雄强。构图也近书、印的章法布白,喜取“之”字和“女”字的格局。用色似赵之谦,喜用浓丽对比的颜色,尤善用西洋红。在诗、书、画、印四者有机结合方面趋于完美。其传世作品《紫藤图》为洒金笺花卉四条屏之一。在辉煌的金色背景上,满幅紫花墨石,明媚鲜丽。画右题诗:“繁英垂紫玉,条系好春光,岁岁花长好,飘飘满画堂。”不仅是构图的一部分,且有生发画意之妙。吴昌硕的传世作品还有《墨梅图》、《双勾兰图》、《雁来红图》、《天竺图》、《枇杷图》等。

123

菊花图 吴昌硕

☚ 吴友如   齐白石 ☛
吴昌硕

吴昌硕1844~1927

近代篆刻家、书画家。名俊、俊卿,字昌硕、仓石,号缶庐、苦铁,浙江安吉人。篆刻融合皖浙二派诸家之长。初宗秦、汉鉨印,后以封泥以及汉、魏六朝匋瓦文字入印,印风为之一变,形成雄浑苍老的风格。以圆干钝刀硬入,信手进退,所刻线条凝重浑朴,古气盎然,更增强了博大雄浑的气势,人称“吴派”,对后世影响很大。有《缶庐印存》行世。


破荷亭 近代·吴昌硕

☚ 黄士陵   齐白石 ☛

吴昌硕

近代书画家、篆刻家。工书,尤精石鼓文,楷书初学颜真卿,转钟繇;隶学汉石刻;篆以石鼓文为宗,参以金文及秦刻笔意。貌拙气酣,凝重沉雄,自创一格。参见“绘画·雕塑”、“篆刻”中的“吴昌硕”。


吴昌硕1844—1927

近代书画家、篆刻家。篆刻取法浙派,后师法邓石如、吴熙载,追法秦汉,以石鼓文入印,兼取封泥、砖瓦文字,浑厚苍劲,朴茂中见秀丽,边款洒脱。对近现代篆刻学子影响极大。参见“书法”中的“吴昌硕”。


吴昌硕1844—1927

近代篆刻家、书画家。名俊、俊卿,字昌硕,号缶庐等。浙江安吉人。画花卉等以篆书、狂草笔意入画,不守绳墨,古意盎然,布局新颖,笔力苍简,格调清新,题款钤印配合有致。对现代写意花卉画影响很大。参见“书法·篆刻”中的“吴昌硕”。

吴昌硕

吴昌硕1844—1927

清末民初著名书画大家。名俊卿,一名俊,字仓石、昌硕,别号缶庐、苦铁、破荷亭长、大聋人等。浙江安吉人。早岁家贫,流浪异乡,自幼善刻印石砖,29岁移居苏州,精研石鼓文书法,善篆、隶、行草。50岁以后开始学画,自称“三十学诗,五十学画”。工花草,独树风格,继承“扬州八怪”画风,布局新颖,笔力苍简;善绘藤木、花卉,以篆隶古籀之法运用于画,苍老华滋,富于金石气。常画紫藤、葫芦、石榴、牡丹、荷花、秋葵、菊花等,万紫千红,引人入胜,为一代大写意画家。1984年,中国邮电部发行吴昌硕书画特种邮票1套(编号T98共8枚)。其书画影响于日本及南洋,为当时上海画坛领袖,深受日本学者推崇,曾铸造吴昌硕半身铜像,赠杭州西泠印社陈列。有《桃实图》(纸本设色,藏上海博物馆)、《紫藤图》(洒金笺设色,藏故宫博物院)、《墨荷图》(纸本水墨,藏上海博物馆)、《观瀑图》(水墨纸本,藏杭州西泠印社)等传世。著有《缶庐诗存》、《印存》、《吴昌硕画集》多种行世。民国十六年(1927),84岁时病逝于上海。为近代高寿画家。

☚ 任颐   现代国画家 ☛
吴昌硕

吴昌硕

吴昌硕 (1844—1927),近代书画家、篆刻家,初名俊,后改俊卿,字昌硕,一作仓石,号缶庐,晚号大聋; 70岁以后以字行,浙江安吉人。清末诸生,曾任丞尉,旋升江苏安东县令,在任一月,镌有小印 “一月安东令”。后寓上海,工书法,擅写 “石鼓文”,用笔得体,朴茂雄健,古气盘旋,不蹈规矩,自成一家。精篆刻,初学徐三庚,后获见齐鲁泥封、汉魏六朝瓦甓文字,一变而为逋峭古拙,雄浑苍劲,摆脱浙、皖诸派而自立门户。所用刀圜千钝刃,异于常人所用。西泠印社成立于杭州后,曾为同道推任社长。暮年苦为铁笔所累,自号 “苦铁”。30岁左右作画, 博取徐谓、 朱耷、 石涛、 李、 赵之谦诸家之长,兼取篆、隶、狂草之笔意入画,色酣墨饱,雄健古拙,自创新貌。其作品重整体,尚气势,有金石气。认为“山水饶精神。画岂在貌是”,“奔放处不离法度,精微处照顾气魄”。对用笔、施墨、敷新、题款、钤印等的轻重疏密,匠心独运,配合得宜。传世作品有 《天竹花卉图》 轴,藏故宫博物院; 《墨荷图》 藏上海博物馆; 《杏花图》 轴,藏中国美术馆。1962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吴昌硕画选》影印本。能诗,有 《缶庐集》。

☚ 列宾   高更 ☛
吴昌硕

吴昌硕

吴昌硕(1844—1927),近代书画家、篆刻家,初名俊,后改俊卿,字昌硕,一作仓石,号缶庐,晚号大聋;70岁以后以字行,浙江安吉人。清末诸生,曾任丞尉,旋升江苏安东县令,在任一月,镌有小印“一月安东令”。后寓上海,工书法,擅写“石鼓文”,用笔得体,朴茂雄健,古气盘旋,不蹈规矩,自成一家。精篆刻,初学徐三庚,后获见齐鲁泥封,汉魏六朝瓦甓文字,一变而为遭峭古拙,雄浑苍劲,摆脱浙、皖诸派而自立门户。所用刀圃千钝刃,异于常人所用。西泠印社成立于杭州后,曾为同道推任社长。暮年苦为铁笔所累, 自号“苦铁”。30岁左右作画,博取徐渭、朱耷、石涛、李、赵之谦诸家之长,兼取篆、隶、狂草之笔意入画,色酣墨饱,雄健古拙,自创新貌。其作品重整体,尚气势,有金石气。认为“山水饶精神。画岂在貌是”,“奔放处不离法度,精微处照顾气魄”。对用笔、施墨、敷新、题款、钤印等的轻重疏密,匠心独运,配合得宜。传世作品有《天竺花卉图》轴,藏故宫博物院;《墨荷图》藏上海博物馆;《杏花图》轴,藏中国美术馆。1962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吴昌硕画选》影印本。能诗,有《缶庐集》。

☚ 列宾   高更 ☛

吴昌硕

见 吴俊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3:4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