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吴昌硕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吴昌硕1844—1927浙江安吉人 吴昌硕1844—1927近代画家、篆刻家。名俊、俊卿,字昌硕、仓石,别号缶庐、苦铁,浙江安吉人。曾任江苏安东(今涟水)县令一个月,后长期寓居上海。三十岁后开始学画,吸收明清画家徐文长、朱耷、石涛诸家之长,又受当时画家任颐影响,以写意笔法作花卉蔬菜,对近现代画家颇有影响。又善书法、篆刻,间作诗,篆刻宗秦汉,影响亦大。光绪三十年(1904年)与吴隐等在杭州西湖孤山创西泠印社,任社长,社内今设有吴昌硕纪念堂。有《缶庐集》、《缶庐印存》行世。 吴昌硕
吴昌硕
吴昌硕 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俊卿,字昌硕、仓石,号缶庐、苦铁、破荷、大聋人等。浙江安吉人。曾官安东知县,一月后辞归,自刻印章曰: “弃官先彭泽令五十日”。寓居苏州、上海,以卖画为生。工诗能书,精通金石篆刻,擅画花卉,间作山水、人物。学画很晚,四十岁后始以画示人。取法沈周、徐渭、朱耷、石涛、李鱓、赵之谦、任伯年等诸家,并以篆书、狂草笔意入画,不守绳墨,古趣盎然。曾云“草书作葡萄,笔动走蛟龙”。取材有独到之处,多画人之习见,如牡丹、葡萄、紫藤、葫芦、荷花、秋葵、菊花、寿桃等。布局新颖,用色大胆,笔力苍简雄劲,具有浑厚华韵、清新夺目的风格。书法最擅石鼓文,朴茂雄健,能破常规。篆刻融合秦、汉、宋、元以及明、清诸家之长为一炉,雄浑苍老,自创一格。与赵之谦、吴让之时称鼎足,被同道推为西泠印社社长。艺术影响之大,远及东瀛,日本学者专门铸造其半身铜像赠西泠印社陈列。著有《缶庐集》、《缶庐印存》。 ☚ 任伯年 黄士陵 ☛ 吴昌硕近代书画家。1844年生,1927年去世。浙江省安吉县人。1860年随父逃荒。1865年中秀才。1872年到杭州、苏州,并寓居上海专精花卉。1895年任江苏省安东知县,任期1月辞官。1877年开始学画。1913年为西泠印社首任社长。1889年作《菊花图》卷(29.5cm×59.2cm)。1894年作《乱石山松图》轴(133.6cm×64.8cm)。1896年作《墨荷图》。1905年作《紫藤图》轴(163.4cm×47.3cm)。1914年作《佛像图》轴(146cm×40.5cm)。1915年作《松石梅图》轴。1916年作《桃实图》轴(180cm×96cm)、《梅花图》轴(159.2cm×77.6cm)。1920年作《蔷薇芦桔图》轴。1921年作《葫芦图》轴(120.5cm×44.7cm)、《石榴图》轴、《牡丹图》轴、《简笔达摩图》轴。1927年作《杂画》册12帧(30.6cm×35.4cm)、《荷花图》轴(152.8cm×41.2cm)。 吴昌硕 473 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卿。初字香补,中年后更号缶庐,又号苦铁、老缶、大聋等,字昌硕,一作仓石。70岁后以字行。近代书画家、篆刻家。浙江安吉人。清末曾官安东(今江苏涟水)知县月余,后辞官寓居上海,以鬻画为生。工诗书,精篆刻,擅石鼓文,画花卉竹石,名噪上海,日本学者尤为推崇。与任伯年、虚谷等称为“海上画派”。幼贫,自学刻印,无刀石自磨圆钉刻于砖瓦,初学浙、皖诸家,后熔秦、汉、宋、元、明、清诸家之长为一炉,并参以鉩印、封泥、匋瓦文字入印,纯刀硬入,朴茂苍劲,自成一格(见“吴派”专条)。书法着力于“石鼓文”,用笔朴茂雄健,凝炼遒劲,气度恢宏,自成一家。楷书以颜体入,取法钟繇,又遍习汉碑,行书初学王铎,后冶欧米于一炉。三十岁学画,受任颐影响颇深,又取法青藤、石涛、八大、“扬州画派”及赵之谦等诸家之法,兼以篆书,狂草笔意入画,作写意花卉、蔬果,色酣墨饱,雄健古拙,画梅枝紫藤,行笔如屈铁,淋漓酣畅,挥洒自如而自开新貌。自云平生得力处能以作书之法入画。其画风苍劲浑厚,生意盎然,热烈而大气磅礴,又富金石气。主张“奔放处不离法度,精微处照顾气魄”。“画当出己意”。“画之所贵,贵在存我”。其艺术风尚,对后世陈衡恪、齐白石、潘天寿等以及日本影响甚大。曾与同道创西泠印社,为第一任社长。存世画迹甚多,如《天竹花卉图》(藏故宫博物院)、《墨荷图》(藏上海博物馆)以及《高风艳色图》、《桃实图》、《梅》、《桃》等。著有《缶庐集》、《缶庐印存》等。有《吴昌硕画选》影印本行世。 ☚ 任颐 齐白石 ☛ 吴昌硕 吴昌硕1844—1927Wuchangshuo近代篆刻家、书画家。初名俊,字昌硕,后以字行,别号缶庐、苦铁,浙江安吉人。爱好诗、书、篆刻,擅长石鼓文,刻印学浙、皖派,被推为“西泠印社”社长。他三十多岁方开始学画,以写意花卉著称于世,尊崇徐渭、八大,亦受赵之谦、任颐影响。他还将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形成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常用篆笔写梅兰,狂草作葡萄。所作花卉木石,笔力深厚老辣,力透纸背,又纵横恣肆,气势雄强。构图也近书、印的章法布白,喜取“之”字和“女”字的格局。用色似赵之谦,喜用浓丽对比的颜色,尤善用西洋红。在诗、书、画、印四者有机结合方面趋于完美。其传世作品《紫藤图》为洒金笺花卉四条屏之一。在辉煌的金色背景上,满幅紫花墨石,明媚鲜丽。画右题诗:“繁英垂紫玉,条系好春光,岁岁花长好,飘飘满画堂。”不仅是构图的一部分,且有生发画意之妙。吴昌硕的传世作品还有《墨梅图》、《双勾兰图》、《雁来红图》、《天竺图》、《枇杷图》等。 123 ![]() 菊花图 吴昌硕 ☚ 吴友如 齐白石 ☛ 吴昌硕 吴昌硕1844~1927近代篆刻家、书画家。名俊、俊卿,字昌硕、仓石,号缶庐、苦铁,浙江安吉人。篆刻融合皖浙二派诸家之长。初宗秦、汉鉨印,后以封泥以及汉、魏六朝匋瓦文字入印,印风为之一变,形成雄浑苍老的风格。以圆干钝刀硬入,信手进退,所刻线条凝重浑朴,古气盎然,更增强了博大雄浑的气势,人称“吴派”,对后世影响很大。有《缶庐印存》行世。 破荷亭 近代·吴昌硕 ☚ 黄士陵 齐白石 ☛ 吴昌硕近代书画家、篆刻家。工书,尤精石鼓文,楷书初学颜真卿,转钟繇;隶学汉石刻;篆以石鼓文为宗,参以金文及秦刻笔意。貌拙气酣,凝重沉雄,自创一格。参见“绘画·雕塑”、“篆刻”中的“吴昌硕”。 吴昌硕1844—1927近代书画家、篆刻家。篆刻取法浙派,后师法邓石如、吴熙载,追法秦汉,以石鼓文入印,兼取封泥、砖瓦文字,浑厚苍劲,朴茂中见秀丽,边款洒脱。对近现代篆刻学子影响极大。参见“书法”中的“吴昌硕”。 吴昌硕1844—1927近代篆刻家、书画家。名俊、俊卿,字昌硕,号缶庐等。浙江安吉人。画花卉等以篆书、狂草笔意入画,不守绳墨,古意盎然,布局新颖,笔力苍简,格调清新,题款钤印配合有致。对现代写意花卉画影响很大。参见“书法·篆刻”中的“吴昌硕”。 吴昌硕 吴昌硕1844—1927清末民初著名书画大家。名俊卿,一名俊,字仓石、昌硕,别号缶庐、苦铁、破荷亭长、大聋人等。浙江安吉人。早岁家贫,流浪异乡,自幼善刻印石砖,29岁移居苏州,精研石鼓文书法,善篆、隶、行草。50岁以后开始学画,自称“三十学诗,五十学画”。工花草,独树风格,继承“扬州八怪”画风,布局新颖,笔力苍简;善绘藤木、花卉,以篆隶古籀之法运用于画,苍老华滋,富于金石气。常画紫藤、葫芦、石榴、牡丹、荷花、秋葵、菊花等,万紫千红,引人入胜,为一代大写意画家。1984年,中国邮电部发行吴昌硕书画特种邮票1套(编号T98共8枚)。其书画影响于日本及南洋,为当时上海画坛领袖,深受日本学者推崇,曾铸造吴昌硕半身铜像,赠杭州西泠印社陈列。有《桃实图》(纸本设色,藏上海博物馆)、《紫藤图》(洒金笺设色,藏故宫博物院)、《墨荷图》(纸本水墨,藏上海博物馆)、《观瀑图》(水墨纸本,藏杭州西泠印社)等传世。著有《缶庐诗存》、《印存》、《吴昌硕画集》多种行世。民国十六年(1927),84岁时病逝于上海。为近代高寿画家。 ☚ 任颐 现代国画家 ☛ 吴昌硕 吴昌硕吴昌硕 (1844—1927),近代书画家、篆刻家,初名俊,后改俊卿,字昌硕,一作仓石,号缶庐,晚号大聋; 70岁以后以字行,浙江安吉人。清末诸生,曾任丞尉,旋升江苏安东县令,在任一月,镌有小印 “一月安东令”。后寓上海,工书法,擅写 “石鼓文”,用笔得体,朴茂雄健,古气盘旋,不蹈规矩,自成一家。精篆刻,初学徐三庚,后获见齐鲁泥封、汉魏六朝瓦甓文字,一变而为逋峭古拙,雄浑苍劲,摆脱浙、皖诸派而自立门户。所用刀圜千钝刃,异于常人所用。西泠印社成立于杭州后,曾为同道推任社长。暮年苦为铁笔所累,自号 “苦铁”。30岁左右作画, 博取徐谓、 朱耷、 石涛、 李、 赵之谦诸家之长,兼取篆、隶、狂草之笔意入画,色酣墨饱,雄健古拙,自创新貌。其作品重整体,尚气势,有金石气。认为“山水饶精神。画岂在貌是”,“奔放处不离法度,精微处照顾气魄”。对用笔、施墨、敷新、题款、钤印等的轻重疏密,匠心独运,配合得宜。传世作品有 《天竹花卉图》 轴,藏故宫博物院; 《墨荷图》 藏上海博物馆; 《杏花图》 轴,藏中国美术馆。1962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吴昌硕画选》影印本。能诗,有 《缶庐集》。 ☚ 列宾 高更 ☛ 吴昌硕 吴昌硕吴昌硕(1844—1927),近代书画家、篆刻家,初名俊,后改俊卿,字昌硕,一作仓石,号缶庐,晚号大聋;70岁以后以字行,浙江安吉人。清末诸生,曾任丞尉,旋升江苏安东县令,在任一月,镌有小印“一月安东令”。后寓上海,工书法,擅写“石鼓文”,用笔得体,朴茂雄健,古气盘旋,不蹈规矩,自成一家。精篆刻,初学徐三庚,后获见齐鲁泥封,汉魏六朝瓦甓文字,一变而为遭峭古拙,雄浑苍劲,摆脱浙、皖诸派而自立门户。所用刀圃千钝刃,异于常人所用。西泠印社成立于杭州后,曾为同道推任社长。暮年苦为铁笔所累, 自号“苦铁”。30岁左右作画,博取徐渭、朱耷、石涛、李、赵之谦诸家之长,兼取篆、隶、狂草之笔意入画,色酣墨饱,雄健古拙,自创新貌。其作品重整体,尚气势,有金石气。认为“山水饶精神。画岂在貌是”,“奔放处不离法度,精微处照顾气魄”。对用笔、施墨、敷新、题款、钤印等的轻重疏密,匠心独运,配合得宜。传世作品有《天竺花卉图》轴,藏故宫博物院;《墨荷图》藏上海博物馆;《杏花图》轴,藏中国美术馆。1962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吴昌硕画选》影印本。能诗,有《缶庐集》。 ☚ 列宾 高更 ☛ 吴昌硕见 吴俊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