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吴下阿蒙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吴下阿蒙典源出处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注引 《江表传》: “初,(孙) 权谓 (吕) 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 《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 《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 宜急读 《孙子》、《六韬》、《左传》、《国语》 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卿何独不自勉勖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吴下阿蒙典源出处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注引 《江表传》: “初,(孙) 权谓 (吕) 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 《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 《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 宜急读 《孙子》、《六韬》、《左传》、《国语》 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卿何独不自勉勖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释义用法 三国孙权劝吕蒙读书,吕蒙听从,立志苦学,学问大有长进。后鲁肃与他谈论,常被他驳倒,不禁夸奖他:“今天的你,不再是过去的“吴下阿蒙”了。后用于称誉别人隔了一段时间后,发生很大变化,有不小长进。或反其意而用之,谦指自己。 用典形式 【吴下阿蒙】 宋·陆游:“吴下当时薄阿蒙,岂知垂老叹途穷。”金 ·元敏之:“吴下阿蒙非向日,新篇争遣九泉知。” 【阿蒙吴下】 清·黄景仁:“阿蒙吴下还依旧,他日登堂欲拜难。” 【阿蒙碌碌】 清·黄景仁:“所愧平生拜母交,阿蒙碌碌常如昔。” 吴下阿蒙 吴下: 现长江下游南岸一带。阿蒙: 指吕蒙。语出《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阿蒙是三国时期吴国战将吕蒙的小名。吕蒙年轻时不爱读书,以后虽然学得一身超群的武艺,但因识字不多,学问浅薄,带兵不善用计,而往往吃败仗。因此,人们嘲讽他,戏称他“吴下阿蒙”。吕蒙闻知,自觉很惭愧。此事被吴王孙权知道后,便语重心长地告诉吕蒙,要想做一番事业,一定要下苦功学习文化和军事知识。从此,吕蒙刻苦学习,知识逐渐渊博起来,成为一名文武双全的战将。有一次,文臣元老鲁肃,为了一件事和吕蒙辩论起来,不料,唇枪舌剑的鲁肃,反辩论不过吕蒙,使鲁肃大为惊奇,深有感慨地对吕蒙说:“过去,我只知道你是一位鲁莽的武将,今天才知道你也很有学问,你已经不再是过去的‘吴下阿蒙’了。” 后遂以“吴下阿蒙”比喻原先学识尚浅的人。 参见“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吴下阿蒙 吴下阿蒙《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曰:“(孙)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后以此典指人经过一段时日,有很大长进;或谦指自己没有长进。刘镇《沁园春·和刘潜夫》:“吴下阿蒙,江南老贺,肯为良田二顷谋。”魏了翁《柳梢青·小圃牡丹盛开》:“别来三日东风,已非复,吴中阿蒙。” ☚ 吴台游鹿 五车 ☛ 吴下阿蒙泛指学识尚浅之人。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续编》: “马湾有鬣,德小是崇,先生天游,而人曰佳墉。嗟呼! 非吴下阿蒙。” 吴下阿蒙【出处】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初,(孙)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吴下阿蒙wúxià-ā’méng吴下: 现长江下游南岸一带。阿蒙: 指吕蒙。语出《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吴下阿蒙三国时吴国吕蒙,少不读书,受孙权劝,方笃志力学之事,《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 《江表传》:“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昔,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后喻原先学识尚浅的人。明陈函辉《徐霞客墓志铭》:“马湾有鬣,德心是崇,先生天游,而人曰佳墉。嗟呼,非吴下阿蒙。”参见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 吴下阿蒙wú xià ā méng吕蒙才学平庸,孙权劝他学习,他很努力,渐有成就。后来鲁肃到吕蒙那里去,谈论常被难住,于是拍着吕蒙的背说:“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吕蒙说:“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见《三国志·吴志·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后用“吴下阿蒙”比喻学识浅陋的人。《晋书·慕容德载记》:“汝器识长进,非复吴下阿蒙也。” 学识不深 学识不深学识浅薄:薄植 薄殖 ☚ 学识渊博 学识浅薄 ☛ 吴下阿蒙比喻学识浅陋的人。军事上用来形容无能的军事指挥员。吴下:指今长江下游南岸一带。阿蒙:指三国时吕蒙。晋代陈寿《三国志·吴书·吴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 “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 ‘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莫博,非复吴下阿蒙。’” 吴下阿蒙wu xia a mengone who has only superficial knowledge 吴下阿蒙wu xia a mengone who has only superficial knowledge,person of little learning 吴下阿蒙wú xià ā ménɡ吴下:指现在的长江下游南岸一带;阿蒙:指吕蒙。比喻人学识浅疏。an ignorant person, still shallow in knowledge 吴下阿蒙三国时吴鲁肃对吕蒙之称。吕蒙、吴将。为将后,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大有提高,得到鲁肃“学识英博”之誉。参见“吕蒙”。 吴下阿蒙wú xià ā méng【解义】阿蒙:指汉末三国时东吴大将吕蒙。指没有学问的人。 吴下阿蒙wú xià ā méng比喻虽有武略,但学识尚浅。“吴下”,指长江下游南岸一带地方。“阿蒙”,指吕蒙。《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初孙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 即更刮目相待。’” 吴下阿蒙wu? xià ā me?nɡ【释义】比喻人学识浅陋,或嘲讽人身无一技之长,不求长进。 吴下阿蒙wúxià-āméng吴下:指吴地。阿蒙:三国时吕蒙。喻指学识浅陋的人。参见“刮目相看”。 吴下阿蒙wú xià ā ménɡ❶ 原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载,吕蒙少不读书,后受孙权劝勉才努力读书,后鲁肃称赞他“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吴下阿蒙wú xià ā ménɡ【解义】 阿蒙:指三国时吴国大将吕蒙。指没有学问的人。 吴下阿蒙wu xia meng吴下:指长江下游南岸一带地区。阿蒙:指三国人吕蒙。比喻学识浅薄的人。语本《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吕蒙年轻时不爱读书,后听孙权劝告,努力学习。鲁肃同他议论时,竟然辩不过他。鲁肃拍着吕蒙的背说:“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 K15C【吴下阿蒙】wú xiá ā méng比喻一个人的学识尚浅。吴下:指长江下游南岸一带。阿蒙:吕蒙。 吴下阿蒙wúxià-āméng〔偏正〕 阿蒙,吕蒙。《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记载,吕蒙年轻时不爱读书,后来听从了孙权的劝告,努力学习,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后用“吴下阿蒙”比喻学识浅陋的人。 吴下阿蒙;高阳酒徒 吴下阿蒙;高阳酒徒wú xià ā méng;gāo yáng jiǔ tú【上】阿蒙:三国时东吴(现江苏长江以南)大将吕蒙。泛指学识肤浅的人。《三国志·吴书·吕蒙传》“结友而别”裴松之注引晋· 虞溥《江表传》:“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 纨绔子弟;樗栎庸材 绣花枕头;金漆马桶 ☛ 吴下阿蒙wú xià ā méng吴下:今江苏长江以南。阿蒙:吕蒙,少不读书,后努力学习。比喻学识尚浅的人。《晋书·慕容德载记》:“汝器识长进,非复吴下阿蒙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