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听雨丛谈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听雨丛谈笔记。清人福格撰。十二卷。格字申之,姓冯,汉军内务府镶黄旗人。曾任莒州知州。是书作于咸丰六年(1856),凡一百九十九条,约十三万四千字。有关于清官僚体制及科举制度的资料,《内阁学士亦称翰林》《博学鸿词制科经学制科》等。于八旗风俗记载较翔实,如《花翎》、《帽顶》、《肩舆》等仪仗穿戴习俗,“阿密布密”、“插戴”等婚姻习俗,《写真》、《指画》等满族艺术,都有资料价值。有中华书局一九五九年《清代史料笔记丛刊》本等。 听雨丛谈书名。清福格撰。十二卷。清代掌故笔记。内容以清代朝章官制、科举考试、礼仪风俗为主。其中有关科举制度的记述,如科场回避、科目、博学鸿词制科、经学制科、殿试策不用草茅字、八旗科目、乡会试掌故等均有参考价值。有中华书局1959年排印本。 听雨丛谈书名,12卷。清福格著,作者系镶黄旗汉军人,熟悉满族典制。是书约撰于咸丰末年。记述八旗满洲制度、顶带服饰、内务府旗鼓汉军的掌故风俗以及清代的内阁官制和科举等,有助于满族之研究。原书只有稿本,现有1959年中华书局断句铅印本和1984年再版标点本。 听雨丛谈 听雨丛谈清代风俗掌故笔记。十二卷。清福格著。福格(生卒年不详),本姓冯,字申之。清内务府汉军镶黄旗人。乾隆时大学士英廉之曾孙。咸丰五年(1855)春,以惠州通判留僧格林沁军中司理营务兼总行营发审案牍。后任山东莒州知州,卒于同治六年(1867)以后。 ☚ 蒙古游牧记 瀛壖杂志 ☛ 听雨丛谈 听雨丛谈书名。清福格撰。福格,冯姓,字申之,内务府汉军镶黄旗人。乾隆年间大学士英廉的曾孙。是书12卷,共分197条,记述满洲和清朝各方面的情况。其中的许多内容,如满洲的兴起、八旗的姓氏、内旗旗鼓与八旗汉军不同、汉人不由庶吉士入翰林、博学鸿词制科、经学制科、满洲祭祀割牲、 插戴、 脱等条, 对女真族的兴起壮大,八旗制度的由来形成,清代的内阁官制、考选科目,以及满清的掌故遗闻、民情风俗等均有所反映,于了解清代历史上的许多具体情况很有帮助。另外书中对皇帝宫中用膳的膳桌、膳合的叙述,记同治帝谒陵寝时慈安与禧乘舆的次序,关于乘轿顶部只有贵妃以上才允许用金的规定,大驾卤簿的介绍等等,都为清代宫廷的内容,可为研究的参考。应当指出,书中对兄弟民族和友邦邻国的记载,内容有不当和错误之处,需要加以注意。但此中提供的史料,则不无借鉴意义。是书以前一直未有刊行,只有一部底稿原藏于傅增湘家,后归北京图书馆。这部底稿曾经已故汪北平先生断句排印,于1959年12月出版。1984年,中华书局将此书的断句改为标点,并订正一些错误重排再版。 ☚ 清秘述闻 清代文字狱档 ☛ 听雨丛谈清代掌故书名。清福格(内务府汉军镶黄旗人,姓冯,字申之)撰。12卷,177篇。成于咸丰末年。作者熟习清代典章制度和满族风俗,所记以朝章官制、科举名目、礼仪风俗为多。对八旗风俗制度和清廷用人中对满、蒙、汉亲疏迥别之制等,都有比较具体的记载,如“满蒙汉旗分”、“满汉互用”、“满洲翰林不必科目”、“八旗科目”、“黄马褂”、“满洲祭祀割牲”、“裹足”、“哈哈珠子”等。有关兄弟民族及友邻的记载,间有失当。原书只有稿本,现有1959年中华书局铅印本和1984年再版点校本。对研究满族历史、风俗及民族关系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