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听力检查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听力检查法

听力检查法

听力检查经常使用的有以下几种:
耳语检查 是应用听语音的测听方法,有一定实用价值,但不能鉴别听力减退的性质,只适用于一般体格检查。方法是在静室内,受检者与检查者相距6m,受检者耳朝向检查者,用食指紧塞另耳的外耳道,紧闭两眼,使看不到检查者发音时的口唇动作。检查者用耳语声发出短词,如“上海”、“北京”等,让受检者复诵。能复诵者为正常。如不能复诵,检查者可逐步走近受检者,直到受检者能复诵为止。两耳分别测试,以6m为分母,受检者听距为分子,记录检查结果,例如3m处能复诵,则该耳听力为3/6。
秒表检查 秒表发出的音调与强度恒定,是一种简易测听法。方法是受检者取坐位,闭目,用食指堵塞非检查耳。检查者立于其背后,将秒表自受检耳1M外的外耳道平面逐渐移近,分别测定两耳听到表音的距离。事先应测定正常耳听到表音的距离,以此为分母,受检者能听到的距离为分子,记录之。
音叉检查 是利用音叉振动发出的声音,检查听力的方法。临床上多用五支一组C调倍频程 (又称八度)音叉,即C128 Hz、C1 256Hz、C2 512Hz、C3 1025Hz和C4 204Hz,其中以C1和C2最常用。检查方法如下:
(1) Rinne试验: 为测定受检者同侧耳的气导和骨导听力的试验,又称气骨导对比试验。打击音叉,将音叉柄抵在受检者耳乳突的鼓窦部位,至受检者听不到声音时,立即将音叉移到外耳道口。如受检耳仍能听到声音,示气导大于骨导,称Rinne试验阳性,以(R+)表示。正常气、骨导时间之比为2:1,正常耳和感音神经性聋均为阳性,轻微传音性聋也可呈阳性。反之,若骨导大于气导则为Rinne试验阴性,以(R-)表示,表明受检耳有传音性聋。如气导等于骨导,用(R±)表示,也示有传音性聋。
(2)韦伯试验: 此法是比较受检者两耳骨导的感音有无差异,又称骨导偏向试验。方法是将振动的音叉柄端置于受检者头顶或额部正中,让其辨别那一侧耳听到的音响较强,记录以(W→)或(W←)表示。感音性聋者偏向健侧或较轻侧,传音性聋者偏向患侧或较重侧,正常者或两耳听觉损害性质相同、程度相等者无偏向,则记为(W↑)。
(3) Schwabach试验: 系对比受检耳和正常耳骨导听力的方法,又称骨导对比试验。方法是将音叉振动后置于受检侧乳突部,至受检者听不到声音时,立即将音叉柄置于检查者正常耳乳部,若还能听到声音,示受检者为感音神经性聋,以(S-缩短)记录之。若受检者听不到声音时,检查者亦听不到声音,则应颠倒其顺序依上法再试。若受检者骨导时间长于正常耳,则示受检耳为传音性聋,以(S-延长)记录之。若受检耳与正常耳骨导时间基本相等,示该耳听力正常,部分混合性聋者也可表现上述情况,以(S-正常)记录之。
(4) Gelle试验: 是试验镫骨是否活动的方法,又称镫骨活动试验。将振动的音叉柄置于受检侧乳突部,用鼓气耳镜或坡立策鼓气球抵紧外耳道口并加压。镫骨活动者,加压时骨导音减弱,减压时音响随之增大,为阳性,以(G+)表示。镫骨固定者,骨导音无变化,为阴性,以(G-)表示。
电测听检查 电测听器亦称纯音听力计,系采用电子技术设制的测听仪器,可发出各种频率的纯音,有调节强度及气、骨导受音装置,声压级以分贝(db)为单位,正常听阈为0db,将测出的听阈结果在听力表上绘成曲线。根据听力曲线的形状,可得出受检查的听力水平。听力曲线因耳聋的性质不同而各有其特点,借以明确诊断。结果判断:感音神经性聋者,气、骨导两曲线基本吻合,听力损失的程度,各频率均有降低,低频音听力损失较少,高频音听力损失较重,或者听力曲线有骤升骤降现象。传音性聋者,骨导曲线正常或接近正常,气导曲线明显下降,气导曲线降低不致超过60db,且曲线形较平坦或稍呈上坡型。混合性聋者,兼有上述两种听力曲线的特征。
上述各种听力检查中,耳语和秒表检查仅能测知听力是否正常,是最粗的听力筛选法;音叉检查仅能定性,确定感音神经性聋或传音性聋,但不能定量;纯音听力计检查既能定性又能定量,能明确听力损失的程度。上述检查均需要病人作出反应,属于主观测听法。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创出各种新的客观测听法,如声阻抗测听、电反应测听等,其测听效果更为准确,定位诊断更有意义,但尚未普遍应用。
婴幼儿听力检查 检查婴幼儿听觉,以观察其对声音的反射动作为主。1~3个月婴儿如听觉正常,听到突发声音时,常有眨眼,瞳孔散大反射,头部及身体颤动等动作。3~6个月婴儿对语音声音已渐熟习,闻声后常向发音者转动头部。6~12个月已建立熟练的声源定位。从9个月起开始模仿他人语音和学说单字。周岁时,如对外界声音或简单语言无反应者,为重度耳聋或智力发育不全。此外尚有以下检查方法:
(1)哺乳条件反射法: 在婴儿每次哺乳前给以钟声,经3~4周后即能建立听觉与哺乳的条件反射。以后只用钟声,婴儿的口唇如有吸吮动作,表示有听力,如无吸吮动作,则疑有耳聋。
(2)脑电反应试验法(简称E、E、R试验) 观察声音刺激对脑电波的影响。多在受检者睡眠时进行,也可给予镇静安眠药,然后进行检查。用不同强度的500Hz或2000Hz音刺激耳部,观察脑电波的改变,用以判断听力情况。
(3)皮电反应试验法(简称E、D、R试验) 声音刺激可影响汗腺功能活动,改变皮肤两点之间的电位差。方法同上,用脑电波机描记其结果,试验系在患儿清醒状态下进行,所以声音刺激强度亦有不同。
此外还有定向条件反射听力检查法用以测量3岁以下儿童听力;映象镜听力检查法用以测量3~6岁儿童的听力,因设备和技术都比较复杂,不予叙述。
伪聋检查 伪聋者多诉一侧耳聋,鉴定方法为:
(1)听诊器试验: 将听诊器耳塞塞于受检者两耳内,检查者对听诊器说话,嘱受检者复诵,如捏紧通向健耳一侧的橡皮管时,仍能复诵者为伪聋。
(2)朗诵试验: 让受检者朗诵文一段,并嘱不得中断,同时用噪音器或听力计对“聋耳”放出噪音,并将噪音的强度逐渐提高。伪聋者多随噪声强度的提高而提高朗诵声,真聋者,因不受噪音干扰,朗诵声不变。
(3)同频音掩蔽试验: 蒙蔽受检者双眼,取两个频率相等的音叉,敲响后分别置于两侧外听道口等距离处,继将“聋”侧音叉移近外耳道口,由于该耳音响的掩蔽作用,健耳将听不见,真聋者仍能听见,故受检者若诉听不见,则示伪聋。若仍能听见,则移去健侧音叉,“聋”侧音叉不动,仍称听见者,必属伪聋。
(4)音叉传导试验: 用振动的音叉检查“聋耳”的气导,开始受检者否认听到,此时嘱其闭眼,在“聋耳”乳突部试其骨导,如真聋者,因骨导可传到对侧,必然在健耳一侧听到声音。若受检者仍否认听到,则为伪聋。若改称能听到则需再试一次。这次用不振动的音叉柄置于“聋耳”乳突部,同时用振动的音叉置于“聋耳”外耳道口前,如仍能听到,也证明是伪聋。
(5)反复听力测验: 进行多次听力计测听,将每次检查结果绘成表格。如系真聋,则每次听力减退曲线必相符合,在同一频率上下差额不超过5db,若相差10~15db者,有伪聋可疑。

☚ 急性视力障碍护理   前庭功能检查 ☛
0001058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6:0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