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木果類 > 林木部 > 木藤 > 含水藤 含水藤 hánshuǐténg 亦稱“水藤”、“大瓠藤”。因藤含水,斷之水出可解渴,故名。蔓草類。藤本。狀如葛,葉似枸杞。多生南方。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藤》:“藤類有十許種……一日‘水藤’。山行渴,則斷取汁飲之。”宋·唐慎微《政和證類本草·含水藤》引《海藥》轉引《交州記》:“含水藤生嶺南及諸海山谷。狀若葛,葉似枸杞。多在路行人乏水處,便吃此藤,故以為名。”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七·含水藤》:“〔釋名〕大瓠藤。〔集解〕藏器曰:‘越南、朱厓、儋耳無水處,皆種大瓠藤。藤狀如瓠,斷之水出,飲之清美’。” 含水藤hán shuǐ téng《本草纲目》草部第18卷。药名。 【别名】大瓠藤(《本草纲目》)。有名无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