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吕元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吕元膺在不足二百字的文章中,凸现两个人物,阐明一个道理。首尾连贯,开阖自如,作者堪称是用笔简洁洗练、惜墨如金的文章高手。选择素材的精当、典型,为此篇的成功起了重要作用。塑造人物的焦点只集中在下棋“私易一子以自胜”的这件极其细微的小事上。正因其集中,作者所阐发的思想才如在显微镜下的细胞组织一样,清晰毕现一览无余;作者笔下的人物才个性鲜明突出,给读者留下强烈的印象。 通篇精练到几乎无以更易的程度,直如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那位质朴纯美的“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充分表现了笔记小说挥洒自如随心所欲的特点。作者避免了不必要的铺陈,舍弃了故事氛围的描写,省略了人物年龄、外貌特征的刻划,而着力于人物性格品德的表现。 开篇便直接切入事件的中心。东郡留守吕元膺常与处士对棋。棋桌边堆放着公文簿册。趁对方考虑投子的空隙,吕元膺刚刚拿起笔来批阅“文簿”,棋侣以为他此时必然顾及不到棋局,所以“私易一子以自胜”。吕元膺察觉到了,而棋侣却不省悟。第二天,吕元膺便下逐客令,请棋处士另觅高门。仅此一桩小事却困扰了吕元膺十来年之久,直到临死前还念念不忘。在“寝疾将亟”之时,把儿孙辈召至榻前,谆谆告诫……文章几乎是刚一开始便结束了。吕元膺近八十字的临终遗言成了卒章显志之语:“游处交友,尔宜精择。”他讲了“请棋处士他适”的经过,然后解释说:“调换一着棋子,也没必要太介意,但是,这种心迹是可怕的。”至此,“择友宜精”的思想已阐述明白。 对于棋侣的描写仅仅“私易一子以自胜”一句,便完成了一个心地阴暗自私的小人形象。而对于主人公吕元膺,作者着力表现他谦和周到,严谨自持的正人君子形象。当他“请棋处士他适”时,“内外人莫测,棋者亦不安”,他并没有谴责或怒斥棋者,当众出他的丑,而是“束帛赆之”,送给他礼物,非常客气地为他送行。这件事他始终缄口不言,临终才对儿辈说出,并解释“吾以他事俾去”的原因。做为东郡留守的他,如果“亟言之”——当时讲出来,则顾虑棋处士担心害怕;若永远不说,又恐怕儿孙辈终究不明白个中道理。文章的最后六字耐人咀嚼:“言毕,惆然长逝”。这样一件小事,耿耿于心至死不忘,说完后方才辞世,足见其修身之严谨,对于小节如此之认真,使“但心迹可畏”的评论得以深化,读罢之后,令那些不拘小节的人出一身冷汗,引起对自身道德修养的思考。他带着哀伤的神色离开了人间,那哀伤是对棋侣“不悟”的婉惜呢,还是对自己“游处交友”未能“精择”的悔恨呢?一个“惆”字使人长叹,发人深思。 吕元膺·丁用晦· 吕元膺为东都留守,常与处士对棋。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棋侣谓吕必不顾局矣,因私易一子以自胜。吕辄已窥之,而棋侣不悟。翼日,吕请处士他适。内外人莫测,棋者亦不安,乃以束帛赆之。如是十年许。吕寝疾将亟,儿姓列前。吕曰:“游处交友,尔宜精择。吾为东都留守,有一棋者云云,吾以他事俾去。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亟言之,即虑其忧慑;终不言,又恐汝辈灭裂于知闻。”言毕,惆然长逝。 [选自《芝田录》] 本篇作者是宋朝的丁用晦,他所著《芝田录》是一本笔记小说,主要记述唐宋两代一些人物的轶事。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吕元膺是唐代宪宗时期的一个官员,出任过刺史,御史中丞、节度使等官职。据《旧唐书》本传中说,他为人“坚正自处”。 这篇小说只写了一件很小的事情,却反映了一个比较严肃的主题。这就是吕元膺临终前告诫儿孙们的话:“游处交友,尔宜精择。”就是说,一个人在结交朋友的时候,应该认真谨慎地加以选择,不仅要看朋友的大节,而且不能忽视小节。 作者为了表现这一主题,在故事情节的安排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很下了一番功夫。吕元膺做东都留守时,常与“处士”(这里指门客)下棋,一次他下棋当中批阅文件时,他的棋友为了取胜,偷偷换了一着棋子。棋友的这一不够光明的小动作被吕元膺看见了,而棋友本人却不知道。第二天吕元膺请这位棋友“他适”(另找地方投奔),而且以礼相待,送他一份礼物。里里外外的人都不知是怎么回事,连这位棋友也莫名其妙,十分不安。读者此时也未必明白吕元膺这一作法,在心中形成悬念。这正是作者巧妙谋篇布局的所在。这件事,吕元膺在心中埋藏了“十年许”,直到他“寝疾将亟”(病终之前)才讲出这件事以及自己的想法,告诫儿孙们“游处交友,尔宜精择”。这时,读者才真正理解了吕元膺的作法很有道理,而且从中看出了他为人处事的正派、严谨与高尚。小说达到这样的效果,是和作者精心安排故事情节分不开的。 在刻画人物上,尽管作者着墨不多,但通过人物的几个动作、几句话语却揭示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写棋侣以为吕元膺批阅文簿“必不顾局”,就“私易一子以自胜”,仅仅一笔就把这个人物偷偷摸摸搞小动作的心理状态和琐屑行为勾画出来。他被遣去时的“不安”,又显示出他的心虚与愚钝。而相比之下,吕元膺这个人物的正直、严峻、机敏又不失宽容的性格,在作者的笔下尤显得鲜明。当棋侣“私易一子”时,“吕辄已窥之”,既阅文簿,又兼顾棋局,其精明机敏一笔就写出来了。一件小事,积压在胸中十年多,直到临终时才讲出来,一方面表现吕元膺认为小事不小,不吐不快,足见他的严正刚直,一方面又表现他很有胸怀,宽容大度。作者惜墨如金,此时却详尽描写他的语言:“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亟言之(急于说出来),即虑其忧慑;终不言,又恐汝辈灭裂于知闻(在见识上草率轻忽)。”这段语言描写,既显示了他对人的诚恳和容忍,又表现出他不忽视小事,责己责人都十分严格的思想性格。作者最后写到吕元膺“言毕,惆然(哀伤的样子)长逝”。这精采的一笔,给人以“人去言犹在”之感,进一步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 吕元膺749—820唐代大臣。郓州东平(今山东东平)人。字景夫。德宗时,官历殿中侍御史、蕲州刺史等。宪宗初,授右司郎中,迁谏议大夫、给事中,不久以敢谏迁皇太子侍读。元和十年 (815年),以东都留守擒杀中岳寺僧圆净等。后任河中节度使、吏部侍郎、太子宾客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