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吕Lǚ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淄博、龙口、平邑,湖北之监利,山西之大同,江西之金溪,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泸水、陇川、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蒙、鲜、瑶、土家、黎、仫佬、纳西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❶郑樵注云:“姜姓,侯爵,炎帝之后也。虞、夏之际,受封为诸侯;或言伯夷佐禹有功,封於吕,今蔡州新蔡即其地也,历夏商不坠,至周穆王,吕侯入为司寇;或言宣王时改吕为甫。然吕、甫声相近,未必改也,故又有甫氏出焉。吕望相武王,吕姜为卫庄公妃,其时吕国犹存故也。吕望封齐之后,本国微弱,为宋所并,故宋有吕封人乐惧、吕封人华豹。”此以国为氏,系出姜姓。古吕国在今河南南阳市西南。
❷或以邑为氏。郑樵又注“晋有吕氏,出於魏氏,未知其以字以邑。”《姓氏词典》称:“吕,春秋晋邑,在今山西霍县西南。”“春秋时晋国吕锜、吕相,本魏氏所分,以食邑为氏。”
❸郑樵又注:“后魏有比邱氏,改为吕氏”。又云:“吕氏有五:姜姓之后以国为氏;又晋有吕氏,出於魏氏;又有叱邱氏、副吕氏、叱吕氏,并改为吕。”(按:《姓氏考略》引《通志·氏族略》则作:“后魏叱吕氏、后周俟吕陵氏,均改为吕氏。”查中华书局标点本《魏书·官氏志》仅得“叱吕”氏,余若“比邱”、“叱邱”、“副吕”皆未载。)望出河东、东平。
秦代有吕不韦,阳翟人,秦相;汉代有吕雉,高祖妻;宋代有吕端;明代有吕坤;清代有吕留良。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说文》:“吕,脊骨也。”吕,脊骨。《急就篇》:“尻髋脊膂腰背吕。”
通“旅”lu
[例一] 《睡虎地秦墓竹简·为吏之道》:“自今以来,假门逆吕。”逆吕,逆旅,客舍。吕通“旅”。
[例二] 《白虎通·五行》:“吕者,拒也。言阳气欲出,阴不许也。”吕,《风俗通义》作“旅”。吕,阻拦。吕通“旅”。
吕,来母、鱼部;旅,来母、鱼部。来母双声,鱼部迭韵,属双声迭韵通假。
  • 上一篇:呈
  • 下一篇:告

读音l·ü(ˇ),为ü韵目,属u—ü韵部。力举切,上,语韵。
❶姓。
❷中国古代乐律中的阴律的总称。《汉书》:“律有十二,阳六为律,阴六为吕。”
❸脊骨。《说文》:“吕,脊骨也。”
❹以口相接;接吻。清翟灏:“吕者,以口相接。”
❺长。《方言》:“吕,长也。”
❻地名。
❼古国名。

上一条: 下一条:
ㄌㄩˇ1943长。古北方方言。《方言》第六:「吕,长也。宋鲁曰~。」清钱绎笺疏:「《庄子・达生篇》云:『孔子观于吕梁。』是吕梁为长梁矣。」

吕lǚ

姓。
【注意】以“吕”为偏旁的字有“侣、铝、营”等。

吕lǚ


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从低音管算起,成偶数的六个管叫“吕”:律~。

吕lǚ

姓。

吕lǚ

指吕望,即姜子牙。《九叹·愍命》:“选吕、管于榛薄。”王逸注:“吕,吕尚也。管,管仲也。”《九思 · 逢尤》:“吕、傅举兮殷、周兴。”佚名注:“吕,吕望。傅,傅说。”

吕lu

吕剧 律吕1 吕宋岛2 吕宋烟3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軀幹部 > 背 > 膂 > 吕
吕  lǚ

即膂。以其若顆顆相承,中象其繫聯,故稱。

吕lǚ

〖名词〗
一、指吕甥,春秋时晋惠公的大臣(1)。《寺人披见文公》:吕、郤畏逼,将焚公宫而弑晋侯。——吕甥、郤芮害怕遭到迫害,准备放火烧毁晋文公的宫殿从而杀死晋侯。
二、指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的家族(1)。《贾谊论》: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灌婴联合了几十万军队,来决定刘、吕两家的胜败。
三、指吕侯,亦称甫侯。西周时周穆王的重臣,相传是古代四岳的后裔,曾作《吕刑》(1)。《潮州韩文公庙碑》: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所以,申伯、吕侯由山神下凡,傅说死后成为天上的列星。

*lu

C2C0
❶姓。
❷中国古代音乐十二律中的阴律,有六种,总称“六吕”。
❸与“膂”同。

音律

音律

音(音吕) 乐律 宫律 宫商 风律 凤响
音律的统称:律(律吕;钟~;声~) 吕(吕律;六吕)
音律的法度标准:律度
雅正的乐律:雅律
音律和谐:钧 乐调
音律精妙绝伦:老鱼跳波
(音乐上的律吕、宫调等:音律)

☚ 节奏   歌曲 ☛

吕lǚ

❶律吕。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后来用律吕作为乐律的统称。
❷姓。

吕lǚ

❶ (古国名) Lü, a state in the Zhou Dynasty
❷ [书] (客舍) inn; hotel
❸ (姓氏) a surname: ~ 不韦 Lü Buwei
◆吕剧 Lü opera (of Shandong Province); 吕宋 Luzon

(1)国名,又作“甫”。古炎帝部落的一支—四岳之后,姜姓。早年活动于黄河流域,约在西周晚期南迁。故城约在今河南南阳市西30里处。大约在春秋早期为楚所并。其遗民或说东迁于今河南新蔡县西南的古大吕亭、小吕亭一带。(2)楚邑名。楚灭吕后所置。《左传》成公七年:“子重请取申、吕以为赏田,王许之。申公巫臣曰:‘不可,此申、吕所以为邑也,是以为赋,以御北方,若取之,是无申、吕也,晋、郑必至于汉。’王乃止。”或以为申、吕并称,吕也是春秋楚县之一。(3)春秋宋邑。《左传》襄公元年:“楚子辛救郑,侵宋吕、留。”约在今江苏徐州市东南。

古国名。姜姓。一作甫。周穆王时所封,在今河南南阳西。《国语·郑语》史伯曰: “当成周者,南有荆蛮、申、吕……”。春秋初年为楚所灭。

吕lǚ

(甲) (篆)
金文为“吕”,有学者认为是铝锭之象形。(《字源谈趣》580页)小篆为“吕”。《说文》:“脊骨也,象形。”像两节相连的脊柱骨,人有脊骨21节,筋肉相接,是“膂”的本字。本义为脊梁骨。昔舜的臣子太岳,助禹治水有功,功高如山岳,旨为“太岳”官。太岳为禹心吕之臣,故封吕侯。后世因以为姓。《通志·氏族略》记载:“吕氏,姜姓,侯爵,炎帝之后也。虞、夏之际,受封为诸侯。”“吕”成为姓氏专用名词后,别造形声字“膂”取代。王充《论衡·说日》:“夫乌兔蟾蜍,日月气也,若人之腹脏,万物之心膂也。”“膂”即“吕”。汉以后,把“吕”看成是两“口”,南北朝时出现的“侣”字,已把“吕”当成了声符兼意符。孔稚珪《北山移文》:“青松落荫,白云谁侣?”侣,作“伙伴”解。明清时期小说家又把“吕”解释为“两口相接”(见《元池说林》)。现在“两口吕”已被广泛认同。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阳平:闾(闾巷)
榈(棕榈)
上声:侣(伴侣)
铝(铝合金)
稆(一种自生稻)

莒(莒县,在山东省)
相关链接
“宫”字里的“吕”是声符。《说文》:“宫,从‘宀’,‘躳’省声。”“躳”,身也,是“躬”之初文,读如“恭”。“吕”当脊梁解,属会意字。“躬”属形声字。“身”与“弓”之间的变化参见“射”字条。

吕(lǚ)

,脊骨也。象形。昔太岳为禹心吕之臣,故封吕侯。凡吕之属皆从吕。,篆文吕,从肉,从旅。”(力举切)
甲骨文吕字作,金文作,象人或动物的脊骨之状,一块接一块连成串。马王堆《养生方》一一二有“膂”字,变为形声字,《说文》篆文与之相同。“太岳”为神农之后,尧之四岳;“心吕之臣”犹心腹之臣,“心吕”即心与脊骨,比喻主要的辅佐人员。段玉裁注:“吕象颗颗相承,中象其系联也。”《国语·周语》:“赐姓曰姜,氏曰有吕,谓其能为禹股肱心膂,以养物丰民人也。”韦昭注:“吕之为言膂也。”或说“吕”构意为两个金属块,金属名,后作“铝”。“吕”与“宫”、“雍”所从的偏旁来源不同,但在作偏旁时同形。“吕”的脊骨义是假借用法。[1]金文中“吕”用为金属名,如郘钟:“玄鏐吕。”[2]金文中“吕”也用为国名、地名、人名等。
吕部只有一个属字“躳”,云:“身也。从,从吕。躬,躳,或从弓。”现在通用“躬”字。

*呂lǚ

(6画)

【提示】旧字形7画,两口之间多一竖。

*吕lǚ

6画 口部 我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的一部分: 律~|六~。

吕()


甲骨文合集3823,殷
[癸]未卜, , 貞□令□易食……吕……

甲骨文合集6779,殷
……吕……

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490,殷
壬子卜其將妣庚吕于東官,用。

吕姜作簋,殷周金文集成3348,西周早期
吕姜乍(作)𣪕(簋)。

吕方鼎,殷周金文集成2754,西周中期
吕𢓊(延)于大室。

吕王壺,殷周金文集成9630,西周晚期
吕王(造)乍(作)内(芮)姬(尊)壺。

曾侯乙鐘(下二5),殷周金文集成293,戰國早期
割(姑)(洗)之才(在)楚号爲吕鐘。

古璽彙編1640,戰國
吕璋。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䊷衣14,戰國
《吕型(刑)》員(云): “(苗)民非甬霝(命),折(制)以型(刑),隹(惟)(作)五之型(刑)曰。”

睡虎地秦墓竹簡·爲吏之道19,戰國至秦
自今以來,叚(假)門逆吕(旅),贅壻後父,勿令爲户,勿鼠(予)田宇。

秦印文字彙編
吕昌。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本卷後古佚書,西漢
不得有其大吕勞。

北海相景君碑陰,東漢
故脩行都昌吕興字世興。

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陰,東漢
故兖州從事任城吕育季華三千。

元湛墓誌,北魏
建義元年歲次實沈月在仲吕戊子朔十三日庚子薨。

墓誌, 東魏
魏故詔假河東太守吕君墓誌。

張軫墓誌,唐
吕巖説撰。
《説文》: “吕, 𦟝骨也。 象形。 昔太嶽爲禹心吕之臣, 故封吕矦。 凡吕之屬皆从吕。 , 篆文吕从肉从旅。 ”
“吕”字最早見於甲骨文,或説其構形象金屬塊之形,或説爲“鋁”之初文,《説文》認爲象𦟝骨, 構形原理不能確知。 西周以降構形承襲甲骨文, 没有變化。

☚ 吕部   躬 ☛

吕lǚ

甲骨文和金文从两口(“围”本字)。宫(房屋形)字从此。象窗户(或勾连搭的房屋)形。少数有两口勾连的形状的。连环套搭,汉语吕与连、联声母相同,古汉语音近义通。又是雍的本字。雍,小篆和古隶作雝,邕旁也作从川从两口即吕字。宫就是从吕(雍)得声。雍字甲骨文从隹(zhuī,鸟)从水,吕(雍)声。或省水,或只从口(围)。甲骨文吕字用为祭名,相当于鲁、旅之祭,即在宗庙外陈列祭品。春秋石鼓文两口中间有一小竖相连。《说文》以后都有。《说文》说吕字象脊骨,误。建国后50年代规范标准字形去掉一小竖,只有两口。又作铸器用的金属锭块。又假借为国名或地名。后作为姓氏。

吕★常◎常


lǚ象形,甲骨文、金文象金属熔块形,小篆字形稍变,隶定为“呂”。本义为金属块,是“铝”的本字。(一说小篆象两节脊椎骨相连之形,本义为脊骨,是“膂”的本字。)假借为脊骨、古代乐律名、姓等。俗字作“吕”。大陆以“吕”为规范字形。
【辨析】
❶以“吕”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韵母为ü,但声调和声母不同。lǚ:侣、铝、稆∣lǘ:闾∣jǔ:莒。
❷在台湾,“吕”的两口之间有一短竖。

(lǚ)

同“膂”,脊骨也。脊骨廿一椎,象椎与椎相連,有筋系之。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3: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