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名词的活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名词的活用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了。例如:
 ①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其一处也。(《口技》)
 ②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陈胜。(《陈涉世家》)
 ③驴不胜怒,之。(《黔之驴》)
 ④中通外直,不。(《爱莲说》)
 ⑤之不以其道。(《马说》)
 例①“名”本是名词,这里由于前受能愿动词“能”的修饰,后带有宾语“其一处”,故活用为动词,有“说出”的意思。例②“目”本是名词,这里用为动词,是“以目示意”的意思,作谓语。例③“蹄”、例④“蔓”、“枝”、例⑤“策”也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活用后词义也都有所改变,在阅读时只要仔细体会,是不难看出这种变化的。
 (2)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一般只有时间名词才能作状语,普通名词作状语的很少见。而在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可以作状语,普通名词作状语的现象也极为常见,值得我们注意。
 现代汉语中名词要作状语,后面必须带上助词“地”,或者前面加上介词,构成介宾短语。但在古代汉语中,名词直接作状语较为普遍,有着如下几方面的修饰、限制作用:
 ①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例如:
 其一坐于前。(《狼》)
 “犬”是名词作状语,用比喻的方法,修饰动词“坐”,表示状态,意思是“像狗那样”。
 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例如:
 失期,皆斩。(《陈涉世家》)
 “法”是“依照法律”、“按照法律”,修饰谓语“斩”,作状语。
 ③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地点。例如:
 皆若游无所依。(《小石潭记》)
 “空”是“在空中”,修饰谓语“游”,作状语。
 ④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方式。例如:
 群臣吏民能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面”是“当面”,修饰谓语“刺”,作状语。
 ⑤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例如:
 而献焉。(《捕蛇者说》)
 “时”用在动词“献”前,作状语,是“到时候”的意思。
 (3)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用作使动词必定带宾语,表示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活用为动词后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例如: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项羽本纪》)
 “王我”,是“使我王”,即“使我为王”。
 (4)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词,后面也必定带宾语,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就是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例如:
 父其然也。(《伤仲永》)
 “利”原为名词,现用作意动词,可译为“认为……有利”。
名词的活用

名词的活用

是指名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失去其名词的意义和特点,取得动词的意义和特点的现象。在古代汉语里,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两种情况:
❶普通名词用作动词。
❶普通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如《庄子·秋水》:“惠子相梁。”“相”指辅助君主掌握国家政权的最高官吏,这里活用为动词,是“做相”的意思。《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刃”是“刀口”,名词,这里活用为动词,是“杀”的意思。
❷普通名词活用为使动词。如《左传·定公十年》:“尔欲吴王我乎?”名词“吴王”活用为使动词,是“使……成为吴王”的意思。《商君书·农战》:“是故不官无爵。”名词“官”活用为使动词,是“使……当官”的意思。
❸普通名词活用为意动词。如《战国策·齐策》:“孟尝君客我。”名词“客”活用作意动词,是“把……当作客卿”的意思。柳宗元《封建论》:“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前一名词“君”活用作意动词,是“把……当作国君”的意思。
❷方位名词用作动词。
❶方位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如《左传·僖公三十二年》:“秦师遂东。”“东”活用作动词,是“向东进发”的意思。《聊斋志异·狼》:“狼不敢前。”“前”活用作动词,是“向前走”的意思。
❷方位名词活用作使动词。如马中锡《中山狼传》:“(狼)下首至尾。”“下”在这里是“使……下”的意思,“下首”即“使头低下”。
识别一个名词是否活用作动词,主要依据上下文。有以下八种情况:
❶两三个名词排列在一起,不是并列关系或偏正关系时,如果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那么其中一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如《史记·项羽本纪》:“沛公军霸上。”“沛公、军、霸上”三个名词在一起,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就是“沛公在霸上驻军”。“军”活用为动词,“沛公”与“军”构成主谓关系;“军”与“霸上”构成动补关系。
❷代词前的名词一般都活用为动词。如《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公子怒,欲鞭之。”名词“鞭”在代词“之”前,活用为动词(名词不能带宾语),是“鞭打”的意思。柳宗元《三戒·黔之驴》:“驴不胜怒,蹄之。”名词“蹄”活用为动词,是“踢”的意思。
❸名词前有副词修饰时,往往活用为动词。如《左传·僖公五年》:“虞不腊矣。”“腊”,名词,是年终举行的一种祭祀,在这里因接受副词“不”的修饰而活用作动词,是“举行腊祭”的意思。
❹名词出现在能愿动词的后面,往往活用为动词。如《荀子·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词“水”在能愿动词“能”的后面,活用为动词,是“游水”的意思。
❺连词“而”连接的前后两项,如果其中一项是动词,另一项也该是动词。如《战国策·齐策》:“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而”连接的后项是动词“见”,前项名词“衣冠”也该是动词性质,意思是“穿上衣服,戴上帽子”。
❻与特殊的指示代词“所”结合的名词都活用为动词。如《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名词“馆”与“所”结合后,是“居住”的意思。
❼名词后面带有补语,而又别无动词时,该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如《史记·滑稽列传》:“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席以露床。”名词“衣”和“席”之后,分别有介宾词组“以文绣”和“以露床”作补语,就活用为动词,是“穿(或披)”和“铺”的意思。
❽名词前面有介宾词组修饰,后面别无动词时,活用为动词。如《说苑·贵德》:“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名词“风”和“雨”前面分别有介宾词组“以春风”和“以夏雨”作状语,都活用为动词。“风”是“吹拂(或温暖)”的意思,“雨”是“滋润”的意思。

☚ 词类活用   形容词的活用 ☛
0000036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3:41:25